动画不可缺少的精干“灯光师和电焊工”——后期摄影
动画的制作,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制作。前期符合企划、脚本和分镜,中期把分镜做成具体的画面,并且让画面的动作变得流畅,而后期,又称作“摄影后期”,则是让动画真正的从静止的画面,变得连贯,并且让画面更加漂亮,光影更加出彩,所以,动画的“摄影后期”可谓是“动画的精焊工”。
在动画的制作遇过程中,“后期摄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光是画完了精美的原画,没有加上现代技术的特效的话,画面依然没法看起来精致和富有层次感,后期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原画上色后不如插图那么精美的弱点,而后期也可以大大增加画面的表现力。
传统的后期是怎么做的?
先来说说为什么动画的后期叫“摄影”。“摄影”取自日文,“撮影”,原先指的是,在赛璐璐动画制作的过程中,画完原画后,让画面连贯动起来的时候需要做的步骤,也就是拿真正的摄影机,来拍摄一张张原画,让他们“动起来”。因为当时使用的模拟制作技术,每一张赛璐璐原画,都是实实在在的画,而不是如今的“电子数据”。所以“动起来”,也需要是真正的摄影机用胶片来记录。一般的电视连载动画,用的是16mm的胶片,而剧场版这样规格更高的动画,会用35mm的胶片。
那时候,使用一个叫“摄影台”的工具,来完成摄影,在摄影台上调整画面的曝光等手段,来实现如今的“后期”效果,当然,物理上实现的效果从如今的角度来看肯定会显得单一,但是那种靠物理的手段来实现画面的特效的感觉,真的是情怀满满;
而到了90年代末期,日本电视动画制作出于成本的节约的原因,逐渐开始进入了数字动画的时代,虽然制作动画的核心没有变,制作的流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制作方式还是有所不同;其中很大的不同,就是去掉了物理的“摄影”这个步骤,经过扫描从纸上的绘画,变成了电脑里的数据的原画,不再需要经过真正的摄影机拍摄,只需要经过数字剪辑,就可以变成流畅连贯的动画。
而在近些年,使用PR软件进行剪辑,使用AE来做后期,几乎也成为了日本电视动画制作的“标配”,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作坊,数字动画的制作少不了这些软件的帮忙,但是,日本动画制作业中,“摄影”这个名词还是被继承下来,虽然做的已经不是真正的“摄影”,但是后期工作,依然还是被称作“摄影”。
后期的效果有多么神奇?
摄影后期的效果到底有多么神奇?除了让动画连贯的动起来之外,还做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让我们拿实际的动画镜头来做分析;
例如,WIT STUDIO的动画,《冰海战记》,上图是作监已经修正完了的原画;
之后的是,上完色后的画面,大家看起来,已经很像完成了的画面
经过“摄影”之后,光影效果就出来了,孩子的脸部有阳光照射下来的痕迹,眼睛的高光打上了一层柔光的效果,如果配上背景,那么角色的位置感,立体感就比较明确了;
同样是《冰海战记》,光是上万颜色后,整个角色还是只有底色和阴影,却没有配合背景的光源
经过摄影后,光源就比较明确了,从侧面打出的光源,照亮了角色的脸部,刀刃也更加显眼;
再看京都动画的《紫罗兰永恒花园》中的一个镜头,单一的只是上色后,光源的表达效果并没有很好;
经过摄影处理后的画面,光源更加明确,并且画面的层次感大幅度提升,一些部位也变得朦胧,从而带来了一种导演追求的“空气感”,并不是只有清晰锐利,才是好看的;
再来看一个实例,仅仅是做完了的上了色的原画,手机的荧幕打在女孩子的脸上,却没有做任何处理
经过摄影处理的画面,手机的光源和背景的光源被明显区别开了,女孩子的脸部的高光被着重强调,从而让观众明白手机的光源是如何投射的;
所以,说后期摄影,就是动画中的“灯光师”,也没什么问题;
“摄影”需要多少人做?
一集30分钟左右的动画片,大概有300多个镜头需要处理,当然,每一个镜头都需要经过摄影;一集动画大概需要4-5个后期摄影的人才来完成,5个人的摄影团队,大概每个人处理60个镜头,1人一天大约处理30个镜头,然后会有一位叫做“摄影监督”的人来负责最终的效果,他需要带领摄影组完成任务,并且确保质量,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在摄影团队里,又分为“线摄”和“本摄”,两个职务,“线摄”的意思是,处理上色之前的摄影效果的摄影师,“本摄”就是处理上色之后的效果的摄影师。
总结
摄影后期,是动画制作流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说如今漂亮的画面,没有摄影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漂亮的原画,没有让他们动起来,在光影上发挥到极致的“后期摄影”的辅助,动画也不会如同看到的那般精彩,在经过摄影之前,他们也只是单单的,静止画而已。
日本有专业的动画摄影学院,而国内来说还是缺乏这样专业的二维动画的摄影人才,当然,也只有一个行业的真正崛起,才能带动整个行业链的每一块活起来,这都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来做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