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手机为什么做不好?不如问日本人的手机为什么不行
就在昨天,索尼移动发布了他们的全新智能手机,Xperia 1 II和Xperia 10 II和Xperia Pro。有些人会问,索尼手机这么冷门,性价比不高,体验又不如国产那些手机,实际市场占有率又确实打不过别人,怎么还能坚持下来做手机?
似乎索尼手机,已经只剩下被大众调侃的命运。
十多年前,功能机时代,索尼爱立信可是家喻户晓的功能机品牌,那时候还有夏普、松下等品牌,秉持一流的工业设计,以精美的外观吸引了不少粉丝。
为什么智能机时代,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日本手机的身影,而是日益崛起的国产手机,日本手机的品牌和光环,去哪了?
说说自己的经验,我喜欢索尼的产品,但我不是虔诚的“大法教徒”,我自从Xperia Z2的时代之后,就告别的索尼的手机,发热、重、贵,没有特别的卖点,都是它比起同代智能手机的弊病,唯二让我垂涎索尼手机的原因,一是SONY的那块银字招牌信仰,二是日系的设计。
然而,每年更新的Xperia 在更新到XZ系列之后,似乎也逐渐失去了日系工业设计上的优势,而安卓机以前的一些毛病,也仍然出现在Xperia系列上,当时我朋友掏出Xperia Z5的时候,连刷个微信这么普通的操作都难以流畅执行,真的是让人感到颇为失望。
自从我从索尼手机“叛逃”苹果手机之后,几乎没有质疑过苹果手机的性能、综合体验,甚至是外观,用过苹果,习惯了苹果,你就很难再转会安卓阵营,更不要提日系的安卓机。
日系手机为什么没法像功能机时代这么吃香?索尼这么大的公司,单说资源,财力,技术开发,工业设计,无论哪一向,都不会比苹果公司有太大的劣势,那为什么索尼就是做不出一款让人满意的智能手机呢?解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方面的。
一是索尼的问题。
索尼虽然公司很大,人多部门多,财力十足,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泛,索尼号称他们从影视的前期拍摄到后期展示上拥有全线的产品覆盖,也就说,你拍视频,可以用的索尼的摄像机,监视器是索尼的监视器,后期展示的时候可以用索尼的电视,所以说它公司的业务是非常庞大的。而且索尼还控制了一些供应链的上游,好比别家要造手机,传感器得用的索尼的吧,他们在这一块也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非常遗憾,索尼的不同的部门是独立进行财务结算的,所以几乎可以说是独立的,不同部门之间很难像一个公司那样,整合所有部门的的技术,到一个部门。
然而手机这个东西啊,它本身就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产品,他又要提供给用户优秀的显示效果,又要有漂亮的工业设计,又要有音质更好的扬声器,又要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当然通话素质也要清晰,上网,应用的体验也要好……任何一块做得不好,就难以说得上是一款没有硬伤的“水桶机”。
所以,“整合”,就是索尼的硬伤。
索尼的显示调教技术,可能是一流的,但到了手机屏幕,手机部门要自己调教手机的屏幕……索尼拥有一流的传感器技术,但手机部门要自己调教相机功能,索尼有一流的音频硬件,但手机部分需要自己调节索尼手机的音效……各个独立的部门之间的那条坎儿,成为了索尼手机做好的一大壁垒,所以索尼哪怕有一流是硬件素质,依然没法把他们有机的结合成一款优秀的手机。
再看美国人的苹果公司就完全不同,苹果手机你懂的,只有芯片和工业设计是自己做的,调教是自己做的,屏幕面板啊,摄像头传感器,这些都是买的他家的,但却可以整合出一部一流素质的手机,但他们的最主要的业务,就是造手机和电脑…他们不同产品线的负责人、设计师,都可能是同一个人,所以不同的产品,也能高度统一,不同产品之间的壁垒,也被相对的统一,所以可以创造出产品体验也高度统一的产品,为苹果的生态体验打基础。但是索尼,却做不到,这就是差异。
另外一点,就是源于日本人本身的特质,日本企业保守的经营特点,都是继承了几十年前他们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优势之后的传统模式,像是索尼就是如此,他们的机制,还是几十年前,索尼开始奠定了自己的基石之后开始逐步扩张的时期开始延续的机制,部门互相独立,分开盈利,但是,这都是传统的企业,他们缺乏互联网时代的那种互联网思维,所以你去观察,世界顶尖的互联网企业,有西方的身影,有中国的身影,却没有日本的身影,但是倒退到几十年前,你说汽车制造业,电器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精密仪器制造业,也铁定有日本人的身影,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不变的是日本人的信念……但是很遗憾,互联网科技企业,秉持传统制企业的那种模式去发展互联网企业,是不牢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