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朋友们介绍一个治疗心绞痛的特效穴,治疗心绞痛突发,不仅疗效立竿见影,操作上十分便捷,甚至比服用救心丹、丹参滴丸都起效迅速!
心绞痛在中医名词中叫做胸痹,古代用以治疗胸痹的常用穴位是内关、膻中、心腧、厥阴腧等一些穴位,相当一部分病人确实有效,但有些时候,这些穴位的效果又不是十分理想。那么有没有治疗心绞痛疗效更好的穴位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次我的诊所来了一位病人,男,49岁。当时病人主诉是胸骨后闷痛剧烈,长达五个小时,这个病人四年前发现的高血压,三年前发现的糖尿病,在这之后就反复发作心绞痛。经常用各种的降压药、降糖药,血压通常控制在160-150/110-90之间。来诊所之前的这段时间,自我感觉血压升高,头晕,项背僵硬,五小时之前就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剧烈,并且向两肩放射。于是服用了日本活心丸、速效救心丸,未能缓解。当时他在西医做的检查:血压是180/120,心电图报告心肌缺血,尿糖两个加号。刻诊:表情痛苦,形体肥胖,舌质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滑。中医诊断为胸痹,西医诊断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冠心病。这是我1986年的一个病人,我立即为其针刺内关、膻中,胸痛稍有好转,但是好转并不明显。当时我就在病人旁边,看着病人胸闷憋气,表情十分痛苦,病人自述:简直要炸开的那种感觉。我就在思索,我在想他胸部觉得胀,但是腹部没有胀,胸腹之间如果通畅了,这个胀气不就可以往下走了么?也急中生智,拿一根针,从鸠尾刺了下去。鸠尾穴正好是胸腹之间的一个穴位,就像水一样,提起这个阀门是不是上下就通了呢?当时鸠尾一扎下去,病人说有一种针感在向胸部传导,结果传到胸部,疼痛立即消失。这个病例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就这个鸠尾穴就成了我治疗心绞痛的一个特效穴。每遇胸痹病人来诊,鸠尾穴是我必选之穴,屡试不爽,效若桴鼓。后来这个病人再次发,膻中、内关我通通不扎,只扎鸠尾,患者的胸闷胸痛立即缓解。一般都不会超过一分钟,硝酸甘油都没有这么快。针刺注意事项:鸠尾穴是任脉上的一个穴位,在剑突下这个地方,下面就是肝脏,所以在针刺的时候深度要有所把握,不可以过深。要根据病人胖瘦,灵活掌握。一般进针在0.5-1.5寸,不管针多深,只要得气,针感出来就好。针刺时,我一般用写法,留针20-30分钟,期间捻不捻针并不重要。如果是缺血性疼痛,一般在一分钟左右就可以止住;但如果超过3-5分钟,心绞痛仍未控制,就要高度警惕病人可能是心肌梗死。
后来我又发现背部的至阳穴,用针刺或者用指压也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进一步研究才发现,至阳穴和鸠尾穴都是在人体同一个神经节段上,至阳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而鸠尾穴也是在第七肋间神经分布的区域,所以,它们之间关联性很好,好比是一对孪生姊妹穴。
但是如果在没有针灸针的情况下,至阳穴比较方便,可以用指压或者硬币按压即可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