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连年翻番
行业却不挣钱
长期以来,滑雪是一项在欧美国家流行的运动,在国内则相对小众。情况在最近几年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此前,滑雪一直被认为是起源于北欧,直到新疆阿勒泰区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被发现后,不但将有人类的滑雪历史提前到了1-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更是奠定了中国作为最早滑雪发源地的历史意义。古语有云:“运转自如,虽飞鸟有不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滑雪滑的好,连鸟都追不上。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把滑雪这项运动玩得很溜了,并不比现代人逊色多少。
当然,和古人把滑雪当成交通方式不同,滑雪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娱乐运动。
随着人造雪技术越来越娴熟,滑雪已不再是高纬度地区专属的运动。雪场不断南移,许多人都能在城市周边的山头上开启自己的滑雪生涯。以地处西南的重庆为例,随着高山地区迎来初雪,重庆各大雪场也相继开放。随着冰雪运动“西扩南展”,重庆滑雪人口越来越多。据业内人士透露,重庆各大雪场接待人次和滑雪收入每年都是成倍在增长。据《2018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总滑雪人次再创新高,达到2113万人次,同比2017年的1847万人次增长了14.4%。滑雪运动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两点,一方面,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承担得起滑雪运动的开销。另一方面,政策的推动是重要因素。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因此,北京也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带来了重大机遇,而政府也提出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规划。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冰雪运动开始迈入高速发展期。据易观数据的预测,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2020年达到6152亿元,完成了政府规划的超过6000亿元的目标,到2025年,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如果你看过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一定会对电影中的滑雪场景印象深刻。与大众所熟知的滑雪下山不同,电影里呈现的是滑雪上山。
事实上,我们通常理解的滑雪只是众多滑雪方式中的一种而已,滑雪其实包含了很多项目,如高山滑雪、跳台滑雪、单板滑雪和越野滑雪等,而滑雪也只是冰雪运动中的一种。必须承认的是,冰雪运动的在国内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相比夏季奥运会,中国在冬奥会上取得的成绩要差了不少。从奖牌数量,到参与项目数量,都要比夏季奥运会逊色不少。冬奥会成绩相对较差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群众基础是决定一项运动的竞技水平关键所在,以中国足球为例,国足因为糟糕的战绩时常被网民嘲弄一番。有一种声音指出,中国有十几亿人,成绩还不如一些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小国,以此来突显中国足球的差劲。这种看法其实比较偏面,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不假,但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并不高,和体育强国有不小差距,而这才是中国足球竞技水平不佳的根本原因。
冰雪运动参与程度不高有两大原因。
首先,冰雪运动门槛较高。冰雪运动一般有一定危险性,通常需要专业培训。然而,国内的专业培训课程费用不低,两小时要花七八百块钱,一般人掏钱的意愿较低。而且,冰雪运动的装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其次,地域限制也是冰雪运动普及需要克服的。中国领土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传统南方地区连下雪都很少,普及冰雪运动的先天条件就不足。即便是地处华北的北京,近年来也越来越“贫雪”了。南方并非完全和冰雪运动绝缘,即便是地处华南的广州,今年也迎来了全球低纬度最大的滑雪场。一方面,无论是上海还是广州,滑雪场的数量都很有限,而且交通也不方便。由于降雪较少,只能依赖人工降雪。人工降雪成本不低,这也提高了南方地区普及冰雪运动的成本。另外,配套设施不完善,酒店餐饮不到位,价格不亲民都是南方滑雪产业发展的瓶颈。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在普及冰雪运动就有很大的先天优势。东北雪季长,雪的质量高,滑雪场的数量也远多于南方。
由于冰雪运动普及程度高,东北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精英运动员。
东北的条件确实得天独厚,不仅可以发展冰雪运动,也能开发冰雪旅游。事实上,业界确实也津津乐道,如何打造适合南方客户群体的冰雪旅游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南方人会选择去日本韩国进行滑雪或其他的冬季旅游项目。机票和去东北差不多,服务质量好,而且很多滑雪场不要钱,整体花费更低。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游客更愿意去欧洲享受冰雪旅游。如果只说自然景观,国内未必逊色于欧洲,但综合体验却差了些。一方面,国内的热门景点过于拥挤,大大降低了旅游体验。第二,国内旅游一点也不便宜。坊间有戏言,有钱的在国内旅游,没钱的去国外旅游。这种说法有一定夸张程度,但在很多人看来,国内旅游性价比确实不高,食宿开销较大,机票也不便宜。
中国冰雪市场的潜力,不仅是我们自己看到,国外许多滑雪品牌都在加码中国冰雪市场的布局。但中国冰雪市场的发展总体特征还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面临挑战。
就冰雪运动而言,政策给了它机遇,想来分一块蛋糕的人也变多了。以滑雪为例,虽然滑雪装备和培训收费都不菲,但这个行业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赚钱。据中国滑雪协会及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滑雪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36.5亿元。虽然看似收入高,但国内的大雪场普遍面临难以盈利的困境,包括云顶、太舞、富龙在内的雪场都建了一些旅游房地产,靠卖房收回前期成本。门票收入只够水电人工以及简单更新维修一些设备。再说滑雪装备。目前,国内滑雪装备缺乏品牌效应,反而国外滑雪装备品牌层出不穷,而且也很专业。随着滑雪运动在国内的普及与发展,许多滑雪爱好者已不局限于到滑雪场租滑雪装备,而是自己购买滑雪装备,但放眼国内市场,国产滑雪装备品牌知名的不多,想要购买专业的滑雪装备只能选择国外品牌。不仅如此,处于供给侧的滑雪场建设所采购的索道、造雪机、压雪车等器材,也都是来自进口。这使得滑雪装备和器材产生的大量利润都被外资拿走。冰雪产业发展很快,但挣钱困难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内的冰雪经济仍需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东北,还是南方,冰雪产业正逐渐从“冷消费”成为“热经济”。冰雪蛋糕越做越大,分享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玩雪”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距离“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就不远了。
© 往期回顾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财经下午茶
微信号 : featea
微博:@下午茶财经
▇ 欢迎加入
茶粉的大家庭
网络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