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淋水肿奇效案:西医无法根治的肾病综合征伴蛋白尿痊愈!
陈某,男,62岁,
主诉:双下肢水肿(夜间重)、尿浊一年半。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18年3月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尿浊,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多处治疗无效,于2019年8月13日由子女陪同来我处诊治。患者纳可,怕热,眼偏红,失眠(12点以后入睡,每天睡3小时),尿有泡沫,夜起2-3次,双下肢水肿按压轻度凹陷(夜间重),自诉大便正常,无腰酸、耳鸣。舌红水滑苔、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瘀阻、舌中凹陷,左关浮、右尺浮而搏指。
诊断:水肿 膏淋
证型:湿热内阻 清浊不分 水热互结
治则:清热利水化瘀 分清泌浊 佐以安神
方剂:萆薢分清饮合猪苓汤加减化裁
处方:萆薢15黄柏15石菖蒲15生白术10莲子心10车前子10猪苓15茯苓15阿胶(烊)10滑石(包)10泽泻10川牛膝10红花15丹参15炒王不留行15泽兰15益母草10茯神15茜草10远志15仙鹤草15
20剂后复诊:双下肢水肿消失,蛋白尿已消失,睡眠改善至6个多小时。
十年磨一剑佳作《攻癌救命录》!
膏淋是淋证一种,淋证的成因有内、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当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及累及脏腑器官之差异,临床上乃有六淋之分。若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灼热刺痛,则为热淋;若膀胱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以至小便涩痛有血,乃成血淋;若湿热久蕴,熬尿成石,遂致石淋;若湿热蕴久,阻滞经脉,脂液不循常道,小便浑浊不清,而为膏淋;若肝气失于疏泄,气火郁于膀胱,则为气淋;若久淋不愈,湿热留恋膀胱,由腑及脏,继则由肾及脾,脾肾受损,正虚邪弱,遂成劳淋;若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亦为血淋;若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亦为膏淋;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亦成气淋。可见淋证的发生除膀胱与肾外,还与肝脾相关联。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代表方:八正散加减。
常用中药: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加减:伴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加黄芩、柴胡以和解少阳;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枳实以通腑泄热;若阳明热证,加知母、石膏清气分之热;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若气滞者,加青皮、乌药;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石淋
症状: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石苇散加减。
常用中药:瞿麦、扁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石苇、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
加减: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黄、藕节以凉血止血,去山甲、王不留行;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伴有瘀滞,舌质紫者,加桃仁、红花、炮山甲、皂角刺,加强破气活血,化瘀散结作用。石淋日久,证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为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益气通淋;腰膝酸软,腰部隐痛者,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补肾益气;形寒肢冷,夜尿清长,加巴戟肉、肉苁蓉、肉桂以温肾化气;舌红,口干,肾阴亏耗者,配生熟地黄、麦冬、鳖甲滋养肾阴。
血淋
症状: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
加减:有瘀血征象,加三七、牛膝、桃仁以化瘀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加仙鹤草、琥珀粉以收敛止血;若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肾阴亏耗严重者,加熟地黄、麦冬、鳖甲、旱莲草滋养肾阴;若久病脾虚气不摄血,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者,用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益气养血通淋。
气淋
症状: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代表方:沉香散加减。
常用中药: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
加减:少腹胀满,上及于胁者,加川楝子、小茴香、广郁金以疏肝理气;兼有瘀滞者,加红花、赤芍、益母草活血化瘀行水。下一排第二面锦旗就是肾病综合征治愈后患者所赠
膏淋
症状: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常用中药: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飞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芯。
加减:膏淋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甚,形体日见消痩,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无力,此为脾肾两虚,气不固摄,用膏淋汤补脾益肾固淫。偏于脾虚中气下陷者,配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者,配用七味都气丸。偏于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伴有血尿者加仙鹤草、阿胶补气摄血。夹瘀者,加参三七、当归活血通络。
劳淋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常用中药:党参、黄芪、淮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山茱萸、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煅牡蛎。
加减:中气下陷,症见少腹坠胀,尿频涩滞,余沥难尽,不耐劳累,面色㿠白,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无力,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肾阴虚,舌红苔少,加生熟地黄、龟板滋养肾阴;阴虚火旺,面红烦热,尿黄赤伴有灼热不适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低热者,加青蒿、鳖甲清虚热养肾阴;肾阳虚,加附子、肉桂、鹿角片、巴戟天等温补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