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金匮要略第二章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条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青龙按:太阳病发热无汗,恶寒属于伤寒,加“反”字示意这里剛痉之意。另外也是为了跟柔痉区别。也可能这个次序乱了,柔痉在第一条,本条是第二条。毕竟当时竹简麻绳串的。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成氏曰:《千金》云: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痉。太阳病,发热无汗为表实,则不当恶寒,今反恶寒者,则太阳中风,重感于寒,为痉病也,以其表实有寒,故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为表虚,则当恶寒,今不恶寒者,风邪变热,外伤筋脉为痉病也,以其表虚无寒,故曰柔痉。然痉者强也,其病在筋,故必兼有颈项强急,头热足寒,目赤头摇,口噤背反等证。仲景不言者,以痉字该之也,《活人书》亦云:痉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为异耳。

清·吴谦《医宗金鉴》

【按】

反恶寒之“反”字,衍文也。玩痉病之条自知当恶寒也。

【注】

痉病既属太阳,当以太阳虚实例之,故曰:太阳病发热、无汗、恶寒为实邪,名曰刚痉者,强而有力也。发热汗出、不恶寒为虚邪,名曰柔痉者,强而无力也。

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

痓,窒也,拘也,有窒塞拘牵之义。前人俱谓“痉”字之讹,以《内经》但有“痉”而无“痓”,且与“痓”颇似,故后人传写致误耳。鄙见以为不然。尝按古人名病,或抉其病由,或肖其病状,不必尽仍从前之旧。即如仲景伤寒之名并其症之传变,原从《热病论》来,而现易其名为伤寒。然则以仲景伤寒等字,为热病之讹也得乎?当曰痓病即《内经》痉病为合,不必抹却“痓”字。但其病由,殊多疑窦,几令后人不知所守。如《内经》痉为湿因矣,《尔雅》注痉为风强病,则又为风因矣。及按本文诸条,并《伤寒》内所问及者,则又皆燥因也。反复思维,神明告我,始知《内经》言湿,《尔雅》言风,俱言外来之因,而尚有所未备。仲景言燥,是言本身之因,而实总痓病之全也。盖人身以阴阳相得,则柔和通畅。即或中邪,尚赖阴阳滋息,以为捍御。若津液素短,一遇风寒暑湿之邪中之,则邪从太阳阳经之性而化热,阳热相搏,津液不足以供其残暴,则窒塞拘牵而痓矣。甚至反张抽掣者,风火燥万物之变动也。或曰:子以古人为湿因、风因是矣,仲景并不言燥,而子以为燥者,敢问何说也?答曰:以因致痓之变病,遂以知痓家之本病,且有本方三道可据也。夫本篇四条曰“发汗太多因致痓”,是痓因汗多而液燥也;五条曰“风家下之则致痓”,是痓因误下而液燥也;六条曰“疮家汗之则致痓”,是因冒下而液燥也。其余除一条、二条、三条、七条为正痓,不列方外,十条泄营卫之邪热以救津液,十一条泄分肉之邪热以救津液,十二条泻胃腑之邪热以救津液,则病痓之因,治痓之用,不照然可想见乎?

太阳病,指头项强痛而言。太阳为寒邪所伤,邪从阳经之性而化热,故发热,寒邪凝闭,则毛窍实,故无汗恶寒者,太阳被邪之本症也。曰“反恶寒”者,正就痓病而言。病因津液短少,而阳热在经之症,理宜不该恶寒,故曰反也。发热无汗,其经络之拘强,更甚于有汗者,故曰刚痓也。此条所论之三症,全类伤寒,却是“刚痓”者,当合后文伏坚之脉而言。盖痓与伤寒之外症颇同,惟伏坚与浮紧之脉为辨耳,此寒邪化热之痓,痓之正病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寒伤营也。寒性刚急,故名刚痉。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痉”原作“痓”,陈修园《金匮浅注》以为“痉”之误,是也。然何以有刚痉、柔痉之别?盖人之一身,血热而水寒,发热则血热胜,无汗则水气未泄。伤寒之证,无汗者多恶寒,则无汗之证,正不得云:“反恶寒”。无汗者表实,水气遏于外,脉络张于内,两不相下,故曰“刚痉”。若发热汗出不恶寒,则表气已疏,无筋脉紧张之象,故曰“柔痉”。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以风寒二证,辨定刚柔二痉也。痉病由于太阳受寒,重感湿邪,或伤风受湿而变为痉,故提太阳发热无汗反恶寒之寒伤营证为刚痉,发热汗出不恶寒之风伤卫证为柔痉。然未具低头视下,脊强反折,仲景遂为痉者,何也?盖欲明其无汗恶寒,营实为刚痉之始,有汗不恶寒,卫虚为柔痉之先,故揭此二条,著其要领也。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痉之为言,强也。其证颈项强急,头热足寒,目赤头摇,口噤背反,详于下文。初起不外太阳。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在肤表,则肤表实而无汗,既在标阳,不宜恶寒而反恶寒者,本亦病也。以其表实,名曰刚痉;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中肌腠,则肌腠实;而肤表反虚,故汗出,标病而本不病,故但发热而不恶寒,以其表虚,名曰柔痉。

此言太阳病有刚柔二痉。推原痉之所自始,为辨痉之法,非痉家之本证也。刚痉脉宜紧弦,柔痉脉宜浮弦。仲景未言,可以悟出。

痓,充至切,读去声,恶也;痉,其颈切,音敬,风强病也。旧本以痉为痓,传写之误也。今改正之。其病皆由血精津少,不能养筋所致,燥之为病也。然《内经》谓:诸痉强直,皆属于湿,何其相反若是乎?而不知湿为六淫之一,若中于太阴,则从阴化为寒湿其病流于关节而为痹;若中于阳明,则从阳化为湿热,热甚而阳明燥化之气愈烈,其病烁筋强直而为痉。是言湿者,言其未成痉之前;言燥者,言其将成痉之际也。经又云:赫曦之纪,上羽其病痉,言热为寒抑,无汗之痉也。又云: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言湿蒸为热,有汗之痉也。《千金》谓:湿病热入肾中亦为痉。小儿痫热盛亦为痉。圣经贤训可据,其为亡阴筋燥无疑。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是论述刚痉的辩证。“刚痉”由太阳中风重感于寒,外寒闭塞营卫,故出现恶寒、无汗、头痛、发热、脉浮而紧等证。风寒之邪滞郁经脉,经脉气血不利,则出现筋脉紧急的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等证。因其无汗,故称“刚痉”。考《甲乙经·卷七》无“反”字为是。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由这个「反」字可以看出来,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如此,还经过科学证明了。

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不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将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

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尽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

就说《伤寒论》里方法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不是发热、无汗、恶寒在伤寒论叫做伤寒,来这里就叫做刚痉,那是胡闹。伤寒只是发热、无汗、而恶寒。那痉呢?形象一样但多一个抽,痉就是痉挛,就是抽,这是文里一说就可以明白了,意思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一段。

其他医家

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千金》曰: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痉。太阳病,发热无汗为表实,则不当恶寒,今反恶寒者,则太阳中风,重感于寒,为痉病也。以表实感寒,故名刚痉”。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浅注-痉湿

    ​痉湿病脉证第二 (痉之为言.强也.其证颈项强急.头热足寒.目赤头摇.口噤背反.详于下文.初起不外太阳.)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在肤表.则肤表实而)无汗.(既在标阳.不宜恶寒.而)反恶寒者.( ...

  • 《证治准绳·杂病》痉

    <金匮>云∶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僵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活人书>云∶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为异耳.)太阳 ...

  • 读《伤寒论》第6条太阳温病有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 ...

  •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注解-上】

    作者:@嵇道明 (1)伯高太师:黄帝的大臣之一,太师是官名. (2)其旨奈何:奈何,怎么办:其旨,指第一章中所说的阴阳颠倒阴阳的奥旨.就是说我该怎样做才能达到阴阳颠倒的宗旨呢? (3)曰唯唯:说话唯唯 ...

  •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注解-下】

    作者:@嵇道明 (26)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道德经>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黄元吉在讲义中,说"缴"字就是"窍&quo ...

  •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二章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二章

  • 八字命理必修课《月谈赋》注解第二章

    大家好,今天呢,我们继续来讲解月谈赋的内容.首先感谢下杨娴这位易友,也不知道怎么称呼您合适,谢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我们言归正传: 财星得禄,父命长春. 禄为五行长生十二宫的临官之位,如日元庚金偏 ...

  • 学易第二课——乾用九,坤用六——《周易参同契》第二章注解

    第二章 乾坤设位 原文: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 ...

  •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19条

    医贵仁心2018-05-25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第19条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 ...

  • 《始计》篇第二章——五事七计知胜负

    <始计>篇第二章--五事七计知胜负 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来说,优势力量是胜利的动力,劣势力量是胜利的阻力(敌人的优势就是你的劣势),二者的合外力决定胜利这个成果,合外力决定成果 ...

  • 2.4 第二章 第四节 葡萄褐斑病

    2.4 第二章 第四节 葡萄褐斑病

  • 渔家小鸥号-第二章

    剩下的几个人平时本来就话语不多,特别是这种情况,更加沉默了. 老刀疤子把目光朝着煮饭婆扫了一眼. 煮饭婆摇摇头,就更加没有主见了.她不过是跟着大伙儿讨个生而已.平时就是任劳任怨多点,纯粹当自己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