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蛔虫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蛔虫是人体最大的寄生线虫,寄生于小肠上段,活体为乳白色或粉红色。雌虫每日产卵约20万个,虫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后者不能发育。受精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育为含杆状蚴虫卵(感染性虫卵),此时被人吞食后即可受感染。其幼虫在小肠孵出,经第一次蜕皮后,侵入肠壁静脉→门静脉→肝→右心→肺。在肺泡与支气管经2次蜕皮逐渐发育成长。感染后8~9天向上移行,随唾液或食物吞入,在空肠经第4次蜕皮发育为童虫,再经数周发育为成虫。整个发育过程约需10~11周。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最多可寄生1000多条。蛔虫的寿命为10~12个月。
2、蛔虫幼虫经过肺部时由于其代谢产物和幼虫死亡可产生局部炎性反应。幼虫可损伤肺毛细血管引起出血与细胞浸润,严重感染者肺部病变可融合成片状病灶。支气管粘膜也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炎性渗出与分泌物增多,致支气管痉挛与哮喘的发生。
3、成虫寄生于空肠下段与回肠上段,大量成虫可缠结成团,引起肠梗阻。蛔虫有钻孔习性,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胰管蛔虫症及阑尾蛔虫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