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力帆、联合孚能,吉利在新能源赛道能走多远?
进入下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商业景气持续上行,产销量将实现高增长。在政策刺激下,电气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普及加快。而近期科技巨头加码造车行业又推动着智能化成为继新能源之后的又一黄金轨道。
在智能电动化的大潮下,吉利近日动作频频。先是传来消息称,吉利应成为力帆股份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后又是与软包龙头孚能科技建立动力电池合资工厂。吉利的一系列举动让人感慨:传统车企巨头向新能源的转型已箭在弦上。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实际上,早在2015年,吉利就在中国品牌中间率先向新能源转型。彼时,其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能够达到整体的90%,其中混动占比65%,纯电占比35%。
但是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已难以实现。数据显示,在今年前11个月中,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列。反观吉利,至今没有一款车能够挤进畅销榜的前十名。
在新能源赛道上,为何吉利“起大早却赶了晚集”?
时间回溯到2015年,在雄心勃勃地提“蓝色吉利行动”后,吉利在帝豪燃油版的基础之上推出了纯电版的帝豪EV。彼时新势力尚未出现或正在建立,加上特斯拉未进入中国市场,帝豪EV两年时间卖出4万多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随着补贴逐渐退坡,以及越来越多基于全新电动平台生产的车型陆续上市,吉利迅速地开启了多品牌战略。
2017年,为了对标特斯拉,极星从沃尔沃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纯电动品牌;2018年推出帝豪GSe,两个车型均为“油改电”;2019年年初吉利将新能源业务独立,推出和吉利、领克并行的“几何”品牌。
今年四月,吉利又再次孵化一个电动品牌:枫叶;七月底,又和奔驰合作组建“smart”。
再加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和伦敦电动汽车,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吉利推出多个品牌定位不同的市场,意图在中高端市场中都分到一杯羹,但是铺得过大的摊子却导致资源分流,一方面产品准备周期长,另一方面竞争力也不强。目前,枫叶、极星和Smart还都还未实际落地,而随着新势力和特斯拉的大步前进,2021年这些新产品还能拥有多少市场,已无法保证。
科创板上市,融资200亿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吉利在燃油车上的业绩也在下滑。
吉利的三大品牌(包含领克)近三年总销量分别为124.71万、150.08万、136.16万。
直观体现在营收上,2019年吉利业绩大幅下滑34.67%,今年前三季度,吉利控股实现归母净利润30.87亿元,同比下滑近50%。
再从毛利情况来看,根据吉利财报,2017年吉利卖出一辆车可以获得1.43万元毛利(均价7.35万元),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其卖出一辆车毛利为0.98万元。
另外,吉利的现金流也在持续下降。2017-2019年公司现金流超400亿,目前净额仅为52.19亿元。
为此,吉利选择的是开启科创板IPO的进程。这次二次上市,吉利计划募资 200 亿元。
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对此表示,科创板上市有利于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有效提升公司资金实力,补充公司未来布局‘新四化’等战略发展所需资金,助力吉利科技转型与未来长期发展。
纯电与混电并行
从过往来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 吉利是“起大早赶了晚集”,面临着业绩下滑的风险,但是就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而言,2025年达到20%的市场渗透率这个目标对于吉利来说还大有可图。而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战略后,新造车和传统车企纷纷加速“四化”转型,真正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经过多年发展后,在底盘技术、动力总成、整车安全等汽车主要系统的核心技术方面均已形成了行业领先的自主技术体系,并已在旗下车型产品中全面应用——这为新能源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借助技术上的积累,吉利早早确定了纯电和混动并行的新能源发展策略。混动方面,今年11月20日,吉利宣布将和戴姆勒合作开发下一代混合动力车型动力系统。今年12月10日,由吉利牵头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未来将主攻混动技术。
纯电方面,目前传统车企正向研发的电动平台车型的落地,以大众为首,包括丰田、奔驰等车企电动化持续加速。今年,吉利也迎来了其首款纯电动平台。9月,历时4年研发、投入180亿元打造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对外发布。基于浩瀚架构,已经有超过7个品牌,总计超过 16 款新车型启动研发,布局不同的细分市场。据悉,自吉利详细披露SEA以来,吉利的股价已经上涨了40%。
基于此,为了保证在未来智能电动化时代中不再掉队,除了力帆、孚能,吉利的“投资局”或许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