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2(音频)丨张建伟:新刻拍案惊奇(演播:贾一帆,北京话)

01

说书缘起

说书人:贾一帆

评书是曲艺的一种,为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北方通称评书,南方多称“评话”,也有称“评词”的。评书由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演绎历史及现代故事。

我最开始接触评书是通过收音机,小时候家长不让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于是边听广播边写作业,贯穿了我大部分的学生时代。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避免我最终戴上眼镜的结果,却歪打正着地培养了我在曲艺方面的爱好。

张建伟老师在法学和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课堂之上,古典诗词、戏剧小说、戏曲曲艺等文艺形式,张老师信手拈来都可评讲一番。闲暇之余,张老师也潜心创作,诗歌、小说、快板甚至漫画都有所涉猎。看到张老师的最新小说《新刻拍案惊奇》在《法治周末》连载后,我当下就决定要为其开评书连载。一是,小说内容引人入胜,行文风格又符合说书人的习惯,不禁想将其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二是,这些故事都源于真实罪案,字里行间还带有专业评点,用评书的方式将其传播出去也不失为一种法律启蒙。但评书毕竟不同于小说,为了表演需要,我会对张老师的小说原文略作改动。演播若有不到之处,还望诸君海涵。

02

写作缘起

小说作者:张建伟

“话本”的意思,是说书人的底本。话本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体裁之一种,最初称“宋元话本”,因其较早流行于宋元二朝而得名,明清三言二拍之类为此一体裁名著。我最早接触话本小说,是在读高中时,当时很惊诧于小说夹叙夹议,间有诗词,这一小说形式,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当初读话本小说,未曾有过仿作之想。近年《法治周末》倡导非虚构类法制文学创作,这一主张深愜我意,不禁想炮制几篇仿话本小说以响应之。这里呈奉大家寓目的,是根据一些案件改编的话本小说形式的故事。案件选择的标准,一是真实性,各篇主导案件,皆是官方媒体正式报道过的案件;二是传奇案,各案皆情节离奇,具有独特之处,读之可以拍案叫绝;三是教育性,不失对于一般民众和司法人员的教导和警醒意义。

各主导案件,均为近年来发生之实事,作者按照新闻媒体所报道的进行文学加工重述,大致内容皆有所本,一些细节有所虚构,或者九实一虚,或者八实二虚,最多七实三虚。话本所述案件之当事人姓名已经媒体报道,广为人知,网上一查便有,故沿用媒体使用的姓氏;其他相关之人,改用化名。这些作品,皆为故事之属,对于作者虚构的细节,诸位读者勿以真实视之,亦勿以新闻报道标准责备于作者也。

03

新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节选」

话说辽宁鞍山有一人家,父母为工人,退休在家,开了家小饭店做生意。家中有四个儿子,长子张松与二子张柏已经分家另过,三子张植、四子张竹帮衬父母经营饭店,一家人靠经营饭店挣些活钱,颇有些小康气象。这张竹未及二十,头脑灵活,为人友善,不惹事,不闯祸,从小深得父母宠爱,是父母眼中最有出息的孩子。
一日,张竹听闻在俄罗斯做生意颇能赚钱,便报了一个培训班学习俄语。这后生聪明,很快掌握了俄语基本对话,已能应付俄罗斯生意的需要。张竹便与父母商量,到俄罗斯做生意,将中国的服装鞋帽等商品发货到俄罗斯,从中赚一些差价,自己也在俄罗斯进行本地货物的经营。父母同意后,张竹经常去俄罗斯,一去便是两三个月,回来准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让父母大为欢喜。
这张竹年龄不大,为人坦诚,在俄罗斯也结交了一些做生意的同胞,大体都是沈阳、鞍山一带的老乡。在俄罗斯,张竹经常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这样一来二去,也就有了四五个年头。去的勤了,也有些倦怠。
这年十月,张竹在吃饭时跟父母讲,不再去俄罗斯做贸易,在家帮衬父母经营饭店,将来在本地再开一家买卖过活。张竹的父亲一听,放下酒杯便道:“去俄罗斯能赚些不少钱,何必放弃?”张竹道:“人在异乡,毕竟不是父母之邦,久之颇感寂寞,何况现在从事这种小本生意,越发不好做了,不如断了这个念头。”
张竹的父亲说服不了他,只好叹气说:“就依你。不过,这次你再去一趟,赚一笔回来过年,也把那边的事了一了。”张竹本不愿再去,经不得父亲恳求,答应再去一趟。
张竹携带五千美金,登上去满洲里的火车,到了满洲里,找一家宾馆住下,给父母打了个电话,报了平安,父母少不了又叮嘱几句。次日,张竹出境,到了俄罗斯,又给家里打了一个国际电话,禀告道:“一切顺利,勿念。”父母因其多次往返俄罗斯,哪有不放心之理。
说来奇怪,自从这一次通话后,张竹再无音讯。那时没有手机,都是在俄罗斯找一处座机打电话回家,难以联系。问他几个一起做生意的,也都不知张竹音讯。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时间久了,张竹的父母与张植便有些担忧起来,不知是怎生情形。有诗为证:
庭前尽日立到夜,
灯下有时坐彻明。
此情不语何人会?
时复长吁一两声。
资料图
十二月初,张植到沈阳找张竹的几个朋友打听消息,却都不在沈阳,想必是去了俄罗斯。张植没有线索,便到张竹来沈阳之时经常跟朋友一起吃饭的小酒馆吃饭。吃饭间问起老板,是否认识到俄罗斯做生意的朋友。
那老板道:“遇到过,到这吃饭的,不算熟,叫不上名字。”张植道:“我弟也在那里做生意,十月初走的,到现在也没个音讯,不知怎么联系到他。”那老板道:“这俄罗斯做生意也是个险活儿。”张植道:“此话怎讲?”那老板道:“去做生意的,有些人素质不高,坑害同胞的事,可是不少,不能不防,前些日子听说,有一个小伙子被害了,连尸首都找不到。”
这一番话,说得张植大惊失色,脊背发凉,慌忙问道:“你可知道,那遇害的人叫什么名字?”老板道:“我也是听人瞎传,名字却是不知。”张植听了,饭也吃不下,连忙结了账,直奔沈阳站,坐最近一班绿皮火车回家。
到了家里,把听到的情况跟父母一提,那母亲急得慌了手脚,问道:“这可怎么办?”说着,泪便下来,“都怪你,儿子本来不要去,偏是你财迷,硬逼着他去,你还我儿子!”父亲却还淡定,道:“怎见得就是我儿子,别胡思乱想了,过年时,儿子就回来了。”话虽这么说,心内却是十分担忧,此后一直想办法打听儿子的下落,并向本地公安机关报警,想起来还到市外事部门报告这一情况。
临近新年,俄罗斯通过外交部门联系上张竹的父母,告诉他们一个噩耗:“张竹的尸体在地下暖气管线上找到了。”原来,俄罗斯工人新年前进行暖气管线检查,以便找到问题,及时修补。这天,打开一个井盖,下到里面,便觉得味道浓重难闻,仔细用灯照来,赫然发现一具中国年轻人的尸体,已经腐烂,经过翻找,在衣服口袋找到证件,确认死者是张竹,已经失踪近三个月了。
张竹的母亲,闻听儿子客死异国,少不了呼天抢地嚎哭一番,此后十几天,经常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张竹的父亲,也是极度伤心,暗自痛哭了几场。
俄罗斯警方安排对张竹的尸体进行死因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张竹被人用钝器击打头部致死,身上只有身份证件,并无钱财,初步研判,可能是图财害命所致。俄罗斯警方将此一命案立案调查,但是迟迟没有进展。
资料图
张竹一家关注案件调查工作的推进情况,向俄罗斯警方提供线索说,定是与张竹关系密切的几个老乡干的,张竹带着美元,又喜欢炫耀,动辄说:“你们谁缺钱,可以借给你们。”必是有人动了歹心,暗中害死他,把钱抢走。但是,俄罗斯警方并未因这种线索而使调查有所推进。张竹的父亲不禁唉声叹气,道:“俄罗斯警方对于中国人相互坑害的案件,不积极查办。这事还得向本国警方报案,让本国警方调查,把凶手绳之以法。”于是到几级公安机关奔走,想为儿子伸张正义,却始终未能如愿。
这起失踪案件,最终获得死讯,让家人期望破碎,好不凄惨。我却不知,此案若是不破,不能抓获凶手,绳之以法,这亲人的精神抚慰从何而来。那些日子,作者见到这位父亲。他常认真地说:“我儿子就在我背上,整天跟着我,他很懂事。我能感觉得到,他就趴在我背上。晚上还来托梦,说:爸,你得给我报仇。”听他这番话,再看他满怀期待的面容,谁都不免恻然。正是:
无限江山写真易,
一段伤心画出难。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快讯后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