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荐读:和康中医药文化普及读本:《中医圣手传略》羽佳、刘曾鸿-编著[出版]
中医圣手传略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内容简介
在中医药学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医药名家。本书由苏州和康中医医院两位知名中医药文化学者羽佳、刘曾鸿联袂编著,介绍了历代26位名声卓著的中医药大师,他们无不遵循医道天德的古训,心系黎庶,精研慎思,悬壶济世,著书立说,为维护华夏儿女健康、推动祖国医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神农尝百草德泽千秋(节选)
01
华夏太古有以“大德”闻名于世的三皇,分别为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
实际上,自古以来关于三皇的说法就不统一,还有另外几种不同的说法,如伏羲、女娲、神农,抑或伏羲、神农、黄帝,等等。但是,将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列为三皇应该说是最恰当的,因为这个组合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原始社会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燧人氏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饮食由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有了极大地提高。
在伏羲氏时期,通过“正姓氏、制嫁娶”,人们从血缘婚姻进步到族外婚姻,种族得到了进化。
在神农氏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和养殖,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种植,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时代,中华文明出现了曙光。
02
话说三皇中的这位神农氏,又被称为炎帝,是汉族的一位神话人物,生活在距离今天5500年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一位极其慈祥的大神。
在远古的原始社会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类除了要解决衣食住行等重大问题,还要维护自身健康,同各种疾病作斗争。面对如此情形,作为五谷先帝的神农在开创农耕文明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寻找药物、为民疗疾的旅程。
在华夏大地的巍巍群山、莽莽荒原、苍苍碧野与潺潺流水边,神农鞭打草木,日尝百草,开启了一个不老的神话——神农尝百草。为了黎民百姓的身体健康,他踏遍万水千山,遍尝世间草木,找寻治病解毒之良药,拉开了我国医药学的序幕,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曙光,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华夏大地的文明历史,从此翻开了光芒万丈的一页。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始创者,神农发明了耒耜、药学、陶器、麻布、琴弦、弓箭、台榭、集市等,成为中华民族万世景仰的人文初祖。
03
神农成为氏族部落首领后,心系黎民,志存高远。他是个十分努力的人,一心想着壮大部落声势,改善大家的生活。在神农的带领下,大伙儿都非常努力,部落越来越强大,一跃成为当时南方最强大的氏族。
尽管生活安定了下来,日子过得好了许多,部落也变得强大了,但因为远古先民不懂医药,一旦受伤、中毒或者生病就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运气好的或许慢慢就恢复了健康,时运差的只能无助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身边的亲人濒临死亡,自己却丝毫没有办法去救助他。看到饱受病痛折磨的民众,望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神农感到自己的肩上重任如山,一份萦绕心间的情怀再也挥之不去。他下决心要去寻医问药,哪怕上天入地、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神农早就听说天帝的花园异常美丽,里面种满了奇花异草。这些花草不但好看,而且还能用来治疗百病。于是,他决定上天去一次,希望能从天上得到治病的草药。
那时候想到天上去,只有两个无比艰难的办法。
神农备足了干粮和饮水,昼夜赶路来到都广之野,果真看见天地的中心生长着一棵参天大树,笔直的树干直冲云霄。这树就是建木,是当时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
神农疾步来到树下,卷起衣袖,使出浑身力气,顺着树干一刻不停地向上爬。说来也真奇怪,这树的树干粗壮笔直,两旁不生侧枝,向上爬行的过程中,树干上缨带样的树皮还会不停地往下掉,以至于爬树之人必须分外小心,否则就有失手跌落、粉身碎骨之险。
虽然上行的分分秒秒都充满了不测,但神农毫不畏惧,他咬紧牙关,身子紧贴树干,手脚并用,艰难地向上爬。也不知穿过了多少云层,经历了多少风雨,当他筋疲力尽之际,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树的顶端,心中一喜,顿时生出无穷的力气来。
建木的树顶上,生长着许多弯弯曲曲的枝条,向四周延伸开去,仿若一把无边无际的大伞。神农顺着树冠的枝条攀援出去,又不知行了多久,透过云雾终于见到一条金光闪闪的道路,便一跃跳了上去。
扁鹊施妙手普济众生(节选)
01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立、战乱频仍、社会变迁的年代,也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年代。一代大医扁鹊,就在这样的历史风云中傲立于世。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跋山涉水,以医济世。他一路行医,一路播撒健康的种子,被人们誉为上古轩辕时期的扁鹊再世,久而久之干脆称他为“扁鹊”。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史立传的民间医生,在司马迁《史记》70篇传记中居第45篇,与仓公(淳于意)并列列传,即《扁鹊仓公列传》。
司马迁为人物立传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有入传资格的是那些“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所谓“扶义倜傥”,就是用自己卓尔不群的才能来匡扶正义;“不令己失时”,就是机智敏锐善于把握时机;“立功名于天下”,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目标和成果。
那么,扁鹊是何以“立功名于天下”的呢?司马迁说他是“为方者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医学之宗”或“医家之祖”。不仅司马迁对扁鹊有这样的定位,实际上这是秦汉时人们的普遍认识,凡以医理说明事理时,必言扁鹊。相传,中医名篇《难经》即扁鹊所撰。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药、热熨等法治疗疾病,无不手到病除,史上还有扁鹊为公扈和齐婴换心的传说。他的历史地位是因他对医学的贡献而形成的,由他确立的医学原则与宗旨、理论,长期被后世医家遵循与发扬。
02
扁鹊(约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号卢医,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代名医。
人生的很多机遇,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善念。扁鹊天生质朴,一心向善。他青年时代当舍长的时候结识了名医长桑君,长桑君经过“出入十余年”的观察,为他的善良与人品所感动,遂倾囊相授,把自己掌握的医术禁方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
扁鹊悟性极高,又天生刻苦,乐于求知。他不满足于长桑君所授医术,继续寻师访友,博采众长,汇集百家良方,汲取前代与民间诊疗经验,掌握了许多疾病的诊疗方法,从此献身医学,巡诊列国,为民疗疾,终生不悔。
扁鹊一生勤奋,认为学无止境,提倡终身学习,自己也身体力行,把毕生精力都用在治病救人和学习研究上。他在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临床经验,提高诊治能力,医术长进很快,抢救危重病人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大,被老百姓尊为“神医”。
扁鹊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治病救人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所谓望,就是望病人的面色、舌像以及外观;闻就是闻病人排泄物的气味和听病人发出的各种声音;问就是问病人的病情;切就是诊脉及触摸体表等。
临床医生通过“四诊法”收集病情资料,从而做出诊断,由此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的基础。两千多年来“四诊法”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至今还在疾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扁鹊虽医术高明,声名显赫,但处世为人十分低调,心中装着黎民百姓。他顶烈日,冒严寒,走遍万水千山,深入村寨院落,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都一视同仁。
他认为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病人,才是医者生命最饱满的状态,充满了职业的荣光。他给人治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不自欺欺人。他的医德思想,还体现在他坚决反对巫术、积极倡导医术的医疗实践中。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概述了扁鹊与巫对立的观点:
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这六条不治的原则分开来看,似乎各有所指,但合起来看,都是围绕“信巫不信医”这一中心内容的。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人,必然不相信医术,而相信巫术,也就正中“骄恣不论于理”的弊端。
扁鹊把“信巫不信医”不治作为行医规范之一,是对巫术的虚伪性、欺骗性以及危害性的有力揭露,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一切为了病人的崇高医德思想,在民间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破除迷信和推进医学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03
扁鹊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是一个医术高明而不骄傲自大的良医。魏文王曾经询问扁鹊:“你们家中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你们三兄弟中究竟谁的医术最好?”
扁鹊回复魏文王:“我家三兄弟中,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稍差一些,我是最差的一个。”
魏文王闻言笑了:“你太谦虚了,你家三兄弟中,最被民众推崇的是你,有病第一个要找的也是你,毫无疑问你是三兄弟中医术最高明的。”
扁鹊一听连忙上前一步,郑重向魏文王解释:“大哥治病是在病人的病情发作之前就下药铲除了病根,所以他在外面没有名气,但在我们家中却备受推崇。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刚刚发作时就用药医治,所以外人看来二哥只会治疗一些小毛病。”
魏文王认真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扁鹊继续道:“我治病是在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这时我就在经脉上穿刺,或者直接动手术,使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这些被大家看在眼里,一致认为我医术高明,口口相传,将我当成名医。其实我这样做使病人元气大伤,又不能在早期控制疾病,所以我家三兄弟中,我的医术是最差的。”
在扁鹊看来,“最善为医”者往往都不被人知,因为他们的医道原则是“治病未形”,即治未病。扁鹊对医术的这番论述,提出了亚健康的新概念,并把魏文王的思想引入了更高的境界。魏文王感动于扁鹊的谦虚与真诚,敬佩扁鹊的为人,还从扁鹊的话语中悟到了治国的道理。
04
某日,扁鹊来到虢国,见举国上下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国家大事都被撂置一边。他细一打听,原来是虢太子死了,所以举国哀恸。经过详细了解,他发现太子之死有很多可疑之处,便主动来到虢宫门下请求施救。
虢君得知消息,赶紧出来接见扁鹊,请他务必全力施救。扁鹊仔细一查,发现太子看似已经断气,但静下心来仔细查看,却发现其脉象未断。他认定太子只是“尸厥”,便在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一针。没过多久,太子竟然醒了。扁鹊又在太子双侧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了。又服了扁鹊开出的二十剂汤药调补阴阳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儿子获得重生,虢君十分感激,对扁鹊更是赞誉不绝,称他有起死回生之术。对此扁鹊并不沾沾自喜,而是心怀坦荡、毫不矫饰地说:“我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太子之所以能被救活,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死去,我只不过用了适当的方法,把太子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回来。”
南 粤
南粤诗刊编辑部
主 编:牛涛 禾草 王鱼
名誉主编:莎莎
副 主 编:王金玉 黄小章
刊名题字:王鱼
文学顾问:云中鹰 欧阳在
文学统筹:徐非也
编 委:姜重安 赵鲁秦 谭灯材
梁龙震 梁明波 陈贵平
范进 一犁 吴艳芳
刘继光 徐克 刘枝秀
刘茂兰 南湘朵朵(欢迎加入)
南粤诗歌研究学会
主 席:待选(欢迎加入)
副主席:王鱼(欢迎加入)
理事长:禾草(欢迎加入)
理事会成员:成枫 王鱼 许林飞 梁龙震
秦澜 秦光明 牛涛 (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