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熊孩子的教育问题

昨天午饭后和葛老师一起散步,我们很自然地谈到了问题生的教育问题,一边讨论,一边感慨:问题生真是太难转化了!矛盾的是,虽然难以转化,但迫于管理的压力,我们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低效的管理,我们要保证他们不能违纪,要保证他们在校期间不能有恶性事件的发生。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学生仍然会打架,仍然会惹任课老师生气。对待这些学生,老师究竟该如何教育呢?

葛老师的观点更为直接,他认为老师除非拥有绝对的权力——包括生杀予夺的权力——否则是很难改变的。我不以为然,成人犯了罪,法律拥有执行死刑的权力,难道因为死刑的存在就没人杀人放火了?某种意义上,法律在控制犯罪方面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更何况,在教育的领域也是不适合运用一些极端手段,毕竟教育的目的是影响一个人而非摧毁一个人,谁又能否认现在的“问题”将来还成为问题呢?在学校,只要平均分班,几乎每个班都多多少少会有问题生,无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问题生就明显摆在那儿。因此面对这一客观事实,老师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抱怨和放弃都不是良好的工作态度。

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简单总结了几种问题生的表现:

1、行为习惯差,做事丢三落四,自控能力较弱,经常存在自习课和午晚休时说话的现象,以及做事不认真,比如打扫卫生打扫的不干净,做事松松垮垮等。

2、人际关系紧张。在班内比较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出现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的现象。

3、轻度心理问题,做事容易极端化。

以上三种类型是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遇见情况比较多的。问题学生的根源多出在家庭方面,而作为寄宿制的高中学校,学生与家长接触时间不多,所以很难指望家长能把握多少教育时机。另外,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自身也是多多少少有问题的。在这里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家长,毕竟到了高中阶段,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整个家庭本身已是很不幸的了。那么高中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老师自身能不能更加有所作为呢?

首先,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教育好学生朝好的方向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整个过程中问题生会有反弹或是问题严重化的倾向,所以老师急不得,气不得。我们之所以不满,往往是事物没有朝自己的心理预期方向发展,因此,对于问题生,我们不妨降低期望值,不能用和其他学生同等标准来要求他们。同时,对问题生的转化也是要分情况讨论的,有些问题生是可以转化的,而有些问题生只要能保持现状,不进一步恶化就算不错了。毕竟这个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佛,“因材施教”的朴素道理时刻不能忘。

其次,提高一下自己的班主任专业技能。每次听班主任做报告,最常听到的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某班主任曾与我交流,提到班内的某位男生是如何的目无尊长,行为习惯是如何的差等等,有一次他和该男生进行了一次长谈(不得不承认,他讲得很动情,道理也很深刻),自此以后,那位男生变得好多了。我问这位老师,这个学生是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变好的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吧,他在以后难道没有反弹?这位老师终于和盘托出了,谈话之后这名男生依然我行我素,于是这位老师又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跟进,这才慢慢巩固了原先的谈话效果。这些非常规的手段其实就是“摧毁心灵,折磨身体”。我相信只有这位老师才能采取这些手段,按照他的话说“我相信我足够强大,在气场方面能压过这种学生”。适当的非常规手段是能做不能说的,有时候确实见效快。很遗憾,由于性格的原因,多年来我从未对学生动过粗,因此自己在做学生工作时也多费了不少力气。但我认为,老师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这些非常规手段一定要慎用。

班主任做问题生的工作总是先说理,说理不通就叫家长,叫家长不行就上报学校给予处分,而这些手段即使是非教育人士也会使用的,那么,我们的教育方法连一名外行的普通人也做的到,那么,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究竟体现在哪?难怪有人说,班主任是最不专业的工作。所以,班主任的专业性应该体现在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除了说教和惩罚,还应该有其他手段,譬如要懂得心理诊疗,要知道这个学生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在工作中要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等等。

改变一个问题学生是最难的,除非他是发自内心的想改变,因此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灵这是一个难点。其实,无论是通过语言还是具体的行动,均需剑指学生的心灵,若是出剑,一定要刺到痒处,刺到痛处。纸上得来终觉浅,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生的转化工作谁碰到谁头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