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必修上册第十课《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现代社会“老师”一词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属,很多行业都会称某人为老师,比如美发界传奇般的存在托尼老师。它已经跳出职业这个范畴,演变成了一种资格,称某人为师既是对其在某一领域技术或成就的认可,也表达了人们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但是在1200年前的唐朝,由于封建门阀制度及佛学、玄学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耻学于师的现象,为了批判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韩愈写了一篇文章,同学们还记得它的名字吗?能不能背出你喜欢的句子呢?

通过大家刚才的背诵,看得出来这篇文章在同学们心目中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也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怎么翻译呢?(解说......的道理)这类文体主要用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在耻学于师之风盛行的唐代,韩愈却试图以这 500 多字小文对抗整个社会的流俗,不可谓不难。那么,韩愈想要宣示自己的主张,具体怎么做,才能使人懂,使人信,并且使人行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个人有发言权,他就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说服理论模型,分别是“信誉、情感、逻辑”。今天,我们的这堂课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对课文抽丝剥茧。

解读文本

(一)信誉:

1.从生活中设问:在你们的家里谁说了算?为什么?

教师引导:由此可见,有信誉、有威望 、有资历或修养的人说话更令人信服。但是韩愈呢?韩愈当时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只是七品芝麻官,说话是没有分量的,可谓人微言轻,这样的韩愈其信誉明显不足,那么他是如何来立信让别人信服的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第三段

2.光凭韩愈自己一个人说显然是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的,就像同学们平时写作文一样,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们往往会用到什么方法?

明确:举例子

追问:①韩愈举了谁的例子?

明确:孔子

②孔子一共拜四个人为师,分别向他们学习什么?

郯子:学习官制,苌弘:学习音乐,师襄:学习弹琴,老聃:学习礼

③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向这些人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样就证明了哪句话?

明确:圣人无常师

3.除了举例论证外。韩愈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引用论证

4.引用了谁的话?为什么要引用他的话?

明确:孔子。有权威,增加说服力。

教师总结:这一段又是举例子,又是引用,韩愈用这个来讲道理,道理没有落空,论证也落到了实处。总结一下,在说理的过程中如何来提高可信度呢,请大家记笔记: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二)情感

情感是文气的体现,能加强论述语气,增强论证力度,从而带动读者(听众)的情绪,影响读者的判断,获得读者(听众)的支持。苏洵曾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因而有韩潮一说,指的就是韩愈的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勾画出文中反映作者情感的词句,并谈谈这些词句反映出韩愈怎样的情绪?

明确:语气词

1.嗟乎!(惋惜)

2. 惑矣!(悲叹)

3. 呜呼!(悲愤)

4. 也欤!(嘲讽)

教师总结:要想增强文势及论证力度,情感要充沛,至少是富于变化的,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达到其效果。

(三)逻辑

逻辑反映着因果、矛盾等规律,揭示着事物本质,使论证严密,是说服别人最有力的武器。由此可见,其杀伤性极强。那么本文的逻辑性是如何体现出来?

1.请同学们自读第一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层层推理,论证观点的,并与同学交流一下。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点是什么:古之学者必有师

为什么要从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因此,要从师。

怎么择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章论证严密,环环相扣,可谓天衣无缝。

教师总结议论文如何体现逻辑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段的逻辑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他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对比论证

3.有哪几处对比?通过对比分别得出了为什么结论?

明确: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

父——子

(结论:小学而大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

(结论:智不及)

4.这三组句子除了都是运用了对比外,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明确:在三组对比中,第一组对比是总括,在内涵上包括下面两组对比;第二、三组对比是分述。三组对比又体现着人们认识问题的演绎推理的推理形式,即由一般(今之众人)到具体(父与子、巫医乐师与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父与士大夫属于今之众人,所以他们也耻学于师。这就是演绎推理中一种类型,我们称它为三段论,演绎的关键在于是否基于道理,这个道理是不是大家都认可的。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看看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三段论这种演绎推理法。请大家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1.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2.天鹅都是白的

它是一只天鹅

所以,它是白的

3.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吾有惑而不从师

故吾惑终不解

5.英雄难过美人关,

我难过美人关,

所以,我是英雄。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吾乃人也。

故吾岂能无惑?

7.薯类是高产作物。

薯类是杂粮。

所以,杂粮是高产作物。

8.亨利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

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

“当然不会。”妈妈答道。

“那么,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

教师总结如何体现逻辑性:对比论证,三段论

结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模型,并用它来剖析了师说这篇课文,虽只有区区五百余字,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章磅礴的气势与充沛的情感。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段落间的有机联系,具体到一个段落的内部层次,也必须使之环环相扣。

布置作业

今天的这堂课,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为了巩固大家的学习成果,我想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服理论来写一篇文章。

材料: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行业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由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模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论说文的代表作。面对已经上过该课的高二年级学生,显然不能用新课的方式去呈现,因此,如何找到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课文,既能让旧有的知识被“唤醒”,又能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成了这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模型”来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一条线索,这也是设计中最有创意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模型”原本是他在研究修辞和演讲时提出的有关劝服的理论。其实写议论文得最终目标也是要达到说服他人认可自己的观点这一效果。于是,我突破了传统的讲授课模式,将《师说》作为一篇范文,带领学生一起从亚里士多德“说服模型”中的“信誉、情感、逻辑”三个角度去剖析课文的说理技巧,用于指导学生议论文的写作。

除了整体的设计思路比较新颖外,我认为本堂课有两个亮点:

一是教师的引导比较成功。例如在讲“信誉”这个角度时,我从很生活化的一个问题“家里谁说了算”入手,让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话有份量的人应该是有一定的地位,或者是有良好声誉的人。这样便可自然引入韩愈的身份地位,七品芝麻官,人微言轻的他想要发声并且让人信服是很难的,紧接着我就设置了下一个问题:韩愈是如何来立信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要想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就要学会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韩愈就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和故事。

二是将《新课标》中提到的逻辑思维引入了课堂。从第一段中提炼出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逻辑结构,教会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在第二段中,除了常规的对比论证手法的讲解外,我还提到了逻辑推理里最经典的方法三段论,让学生懂得了最基本的判断规则。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逻辑思维的重视,因为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们几乎都会忽略文字本身的逻辑是不是严密这一问题。

作为一堂写作指导课,能让学生当场运用所学(尤其是逻辑这个版块)进行练笔是最好的,但是由于时间的分配问题未能如愿,这也成了本堂课最大的遗憾。

指导老师点评

熊莉老师:本堂课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和生长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构思巧妙,重难点突出。曹老师从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模型入手,围绕信誉、情感、逻辑三要素搭建课文支架,既能引导学生了解尊师重道的现实意义,又能深度把握教材逻辑,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在语文学习情境中,落实新课标要求,将教学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渗透到教学中来,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确实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但美中不足的是,时间分配上对逻辑思维的训练部分略显仓促,还有待改善。

许雪晓老师:选文属于文言文,已让不少人心生敬畏,旧课新上对参赛老师而言,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所幸曹老师经受住了考验。

①柳暗花明又一村

她借助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模型架构全篇,令人耳目一新、为之击节。本课构思新巧,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兼顾信誉、情感、逻辑三个要素,又突出重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②唯有初心始如一

训练逻辑思维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吻合新课标的理念。本课呼吁从师风尚,培养逻辑思维,正是努力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回归教育初心。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课如其人,一如曹老师本人。本课缜密细腻,课堂过程极富教学机智,老师能极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赞赏鼓励,引导出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巧妙融合。历经多重磨课,思维碰撞,团队相携,本届园丁杯,十二中语文人终于交了一份精美的答卷。

(0)

相关推荐

  • 会撒谎的孩子思维更有逻辑,你信吗?

    一整年都在参与线上学习的学渣妈,年底了更新一篇学渣在学的思维课程. 在说思维课之前先说几句最近看的一篇关于说谎的思维.小孩要学思维逻辑,爹妈也要更上一起学点思维逻辑,孩子们的学习很简单报课就行,爹妈的 ...

  • 学不好语文,十有八九你逻辑混乱

    久违的旮旯老师,终于露面了! 为什么消失了那么久? 因为旮旯老师病倒了-- 这次不是感冒 是晕倒了! 所以今天这堂课很特别 旮旯老师躺着讲课 这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夙愿 终于能躺着上课了 一个老师的宿 ...

  •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该看哪些书?

    逻辑思维是哲学.科学的根基,是我们生活中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是现代人必备的知识储备.西方社会非常注重逻辑学的训练,而且将其紧紧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倚靠数学,这样让普罗大众都能了解 ...

  • 逻辑思维的奴隶

    东西方哲学的对比非常有意思.以希腊的"飞矢不动"和中国的"塞翁失马"为例. "飞矢不动":飞着的箭在任何瞬间都是既非静止又非运动的.如果瞬间 ...

  • 【写作公益讲座】把握结构方式,提升逻辑思维——高考议论文解析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昨天进行了语文合唱团的讲座,未及时参与的同学,可点击链接进入回放[预告]李卫红:把握结构方式, 提升逻辑思维 --高考议论文解析 本次讲座的题目是<把握 ...

  • 大学语文:问题与逻辑(下)

    浙大城市学院讲课(续)上一篇讲的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同学写作文有时想不出题目,将来写论文恐怕更想不出题目,其实很简单,什么事情都问一个为什么,可能就是很好的题目,就像我那篇<大学为什 ...

  • 【网课】【582】此时此刻巧抒情 ——部编版七下第二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个学期的记叙文写作学习之后,学生基本能够在选材及详略安排上有了意识,但学生写作的兴趣不高,叙事中过于平铺直叙,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抒发情感的方式不够恰当 ...

  • 【大单元】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续)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续)

  •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把握词意,了解古代诗歌特殊的语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 ...

  •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声声慢 》教学设计课件

    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析语言,把握意象及愁情: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  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词中重要意象,学习李 ...

  • 八上 部编版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点 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排比句和 ...

  • 部编版八上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 ...

  • 部编版八上语文《蝉》教学设计

    <蝉>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

  • 部编版初中语文《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 ...

  • 部编版初中语文《赤壁》教学设计

    <赤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