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品西游 | 自然造化与生命成长教育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是《西游记》开篇第一首诗。古典小说的写法,基本上都是诗文结合的写法。在行文的关键点,都用诗来化导,诗是一种气化的文字,也可以说是一段乐曲,蕴含的是意象,让整个行文“气韵生动”起来,也可以说礼以行文,乐以道诗,礼乐相合,诗文相生。
爱吃老豆腐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就是老豆腐里面会有一些气孔,因为这些气孔的存在,容易融合汤汁,老豆腐韧性也好,这样,又疏松又有韧性,我本人就很喜欢吃,特别是手工的老豆腐要比机器做出来的好吃,就是豆腐里有不少有余的空间。
我认为,这些古典小说里,那些一首首诗歌,就是行文里的有余空间,从这个有余的空间里,给出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不把东西写得太实了。诗的部分,这就是于“阳化气”,其属于文的部分,是“阴成形”,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古典小说的魅力。
再回来。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这是滋养生命的混沌,生命从这里孕育。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盘古开天辟地,清扬上浮而为天,浊阴下降而为地,天地之格局打开了。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天覆地载,化育万物,这是天地的仁善之性。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想要知道生命是如何演化的,以及宇宙是如何演化的。关于会元,下面是这样讲的——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
会元,就是宇宙的时间节律。孙悟空就是在宇宙这个大的格局下,孕育出的一个生命,这样的一个生命又进入一种几种不同的“情境”中,先是“花果山”之境,然后是“三星洞”之境,然后再回花果山,然后上天庭,一个个境域里,生命在不断地变化。这里涉及到,自然传统(花果山),三教合一传统(菩提老祖),道教传统(天庭),儒家传统(所遇樵夫),佛教传统(如来)等等。孙悟空遭遇一个个生命困境,又一次次渡过困境,可以说是探索生命的上达之路。所以说,《西游记》是生命成长教育,完全不为过。
这个教育的格局很大,不拘于儒家,不拘于道家,也不居于佛家、禅宗,三教九流,都是生命的教育资粮。
造化会元功,看着是不可度量的时间线,却可以应象于一日而观之。同样的道理,宇宙大生命的演化,可以应象于孙猴子一人。这就是西游记里处处蕴含的变化之道,大小之变,虚实之变,阴阳之变,人神之变。看着是虚构的小说,却是载道的小说,品之可体道,证道,非常有意思。
所以你看这个时间跨度——“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我们是很难感受到的”。
但是呢,应象到一日,就容易感受了。
“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
一日之十二时辰,我们就能感应之。
宇宙的一个轮回,就是按照一日时辰变化之节律。
“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
“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这就是一元之开端,子时一阳生。
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这种大小之间的往复应象,正是我们切入《西游记》文本的方式,我们切近、游戏于各种“之间”,进而反求诸己,以“修身为本”,作为品西游的归处。
今天是国庆节,我们在这一天感受这个国家从积弱,倍受欺负,到艰难探索,逐渐苏醒,历经磨难,慢慢富强。这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一天做一次回顾,百余年应象于一日。如果我们每一年都去感受这一日,这一日总是在变化。这个国庆节其实就可以应象于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每年都在变化,他的一日,世间是一年。所以,仙界是一个意象的世界。“国庆节这个生命,才过了属于这个大生命的七十二日,未来的路还很长,不可限量。
看西游记,带着象思维而观之,有意想不到的趣味。
好,今天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