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迈: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宋词里的“愁”往往代表着一种心境,很多人在创作中会融入进当时的感受,以此于使得作品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孤独与忧愁之感。由于在生活中不顺心,又或者是在面对爱情时常常不如意,这些都会让一个人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所以宋词也最有代入感,会把读者带入到所营造出来的那种环境中,从而会让读者从中产生共鸣,其实这也是正是文学的魅力。

南宋著名词人黄孝迈的《湘春夜月·近清明》,写得就很忧愁,这首词无论是情感,还是描写方式,那都是属于上乘之作。虽然看似随心所欲,只是那么随意起笔,可是那份忧愁之感,却是始终在字里行间流淌,让人读了之后,也是立马能够感受到那份孤独,还有词人骨子里的悲痛之苦,所以整首词每一句都很感,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读来也是让人悲痛万分。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代: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销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关于黄孝迈生平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有几首诗流传于世,而这首《湘春夜月·近清明》正是其代表作。从标题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首很典型的感伤之春,所描写的正是清明时节,这是本身就是一个人让人伤感的节日,晚唐诗人杜牧就有《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人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所代表的正是悲伤和忧愁,而词人在这样的季节里,也是感到了一种孤独之感。

词的上片起句紧扣主题,近清明,说明已经快要临近清明了。这时处处繁花似锦,树枝上的鸟儿正在啼叫。只是可惜了那一片清歌,全部都付与黄昏。想要对于柳树诉说衷肠,可怕周围的百花嘲笑,只能是一个人独自去承受那种孤独和忧愁,毕竟百花是不懂人的心思。我现在一个人在南方楚乡,在这旅舍里感到无比的伤感,由于我满怀悲恨,没有人能够理解我,也不会懂得我的悲伤,所以有谁愿意给我一点温存呢?

整个上片凄美感人,而且行云流水的笔触娓娓道来,却让人越发悲伤,所以到了下片,词人就更加的伤感;空空的酒杯仿佛是在为我哭泣,远处的青山也是默默无一语,只有一轮残月照射在门前。在这玉前,那一轮残月显得有些阴冷,尤其是那湘江的水朦朦胧胧。时光很漫长,可是人生很短暂。只想要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和心上人相见?看到眼前的景色让我沉沦,即使是寻觅人间,也找不到那把剪刀,用来剪断我此时的愁肠。

黄孝迈流传下来的词虽然不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传世经典,在这首《湘春夜月·近清明》,词人通过各种细微的描写,由此营造出了一种孤独之感,毕竟清明本来就伤感,而他又是一个人流落到了异地他乡,独自一个人无依无靠,所以他想到了很多的往事,以及过往的爱情。人生有很多的无奈,也有很多的感慨,而词人全部都融入进了这首词中,也就使得这首词通篇无一字不伤感,无一字不忧愁,道尽了生活的艰辛,还有当时复杂的心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