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当代100位书法家55周慧珺:风樯阵马行山谷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写字在勤奋和天分,创新在学识和胆识,此言不虚也。
最欣赏李可染大师之语: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题记
【书家简介】
周慧珺,1939年出生,浙江镇海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2014年荣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之杰出贡献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之终身成就奖。
周慧珺书法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其书风劲健纵横,流畅明快,自具风貌。
周慧珺书艺有两大特点:
一是用笔明快。周慧珺作书不太讲究笔笔中锋,但“要妙于起倒,达到八面灵动、八面出锋的境界”。所以她的用笔如同风樯阵马,淋漓痛快,笔画爽洁、刚健,很有米芾“刷字”的味道。但微有不同的是,长画每每一波三折,具山谷意态。
二是章法奇妙。周慧珺作书强调“知白守黑”。在《书道苦旅》一文中,她说:“字是点画组成,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相守,才成艺术品。”因此,她在谋篇布白上特别注意章法布局,力求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不让一字一行一处平平实实,总是大与小、粗与细、正与侧、长与短组合在一起,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气势和力量,又从黑白错落的分割中,构成气韵生动的画面。
【书法点评】
上海周慧珺行草书很像挂在旗杆上的一面旗子:左边的旗杆作为坚实的立足点,右面是飞扬的表现空间,书意飞扬高蹈。
从笔迹学上讲,横画向右上高扬者具有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貌和心理特征。
周书为学米芾能化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成名以来,其书风明显走入了程式化的泥潭。
作者也曾多次对外表示出程式化难以摆脱的苦恼——欲变而不知变。这是许许多多老书家的苦恼。
我的理解:此类书家自习书始没有将古今碑帖活学活用,而是死学。死学亦分高下,因为高等的死学能够使古与己意进行初步化合,形成一定的有“质”乏“神”的个性风格。
由于拿来主义是带有一定生吞活剥性质的“拿来”,故此吸入身体后“拿来”的东西难以充分消化吸收,无法为下一步的目标提供帮助。就比如一袋煮熟的种子,可以解决当时的饥饱,却无法使温饱长久的延续。
启功先生言“有意用功,无意成功”只是适用于某类晚成书家或保守书家。对于一位资历颇深的女书家,我们更希望看到她不断前行的脚步。
对此,我们会不会得到一些启示:书家如果在中年确立了自己的书风,并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此书风的一个面强化到极致后大部分书家变的几乎无事可做了。
而事实是,“强化到极致”的书风,往往是自我书风某个窄小的“面”的竭力展示,他的代价是伴随着一些模糊的、看似微小的、多变的、可以丰富书风变化的技法和韵律的抛失。就好像缺少枝叶的一棵大树,“贫血”是必然的。
当此类书家熟悉一种风格、一种社会认可的笔技达到生理本能的精熟度的时候,创作只不过是近乎脱离大脑的机械肌肉运动而已。
“技”替代“道”是当代大部分书家的通病,周之文化修养亦待补课。
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是拥有多面技艺和丰富艺术情感的艺术家,在主体书风作支点的基础上应该强化不同的“面”——那么,这就要求书家终生临帖、终生悟道,在“生”“熟”之间实现立体多面的书家形象。
成功后害怕失败、害怕退步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失败、最大的退步。(李金河)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