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上乘功夫: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两句拳诀几乎成了赵堡太极拳人的口头禅,但这不是一般的口头禅,而是长年修炼经验的总结。这是赵堡太极拳的经典之谈,也是赵堡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它不只是一种理论,也是赵堡架修持之目的。要达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的境界,只有不断努力,不断体悟。此句在赵堡太极拳历代的拳谱中都有,如《天远机论》中就提到:“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视有人如无人。前手起,后手紧催,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在老师教我们太极拳时,经常以此来指导我们。我们操演拳术时,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技击作用,我们虽然是练架子,并无人对打,但是我们就要如同与真人交手。凡动作都是交战,似与无形之人相互交手,这是修炼太极拳的一种似真打法,是锻炼圆活灵变的基础。但是真正交手时,却似面前无人,如入无人之境,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技击效果,所谓“打人如蒿草”。在赵堡拳谱中的《太极拳论法》中有“起望落,落望起,起落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剪之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这也是此句的最好印证。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二句话不好解说,赵堡太极拳传人中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各持己见。有一位太极拳名家是这样解说的:“面前有手不见手,即练架时,掌心朝外旋,也就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掌心,这就是‘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就是两肘始终要下沉。”所谓“沉肩垂肘”,这种解释对技击散打有一定的作用,但这对“不见手,不见肘”是很难说通的。在走架时,原则上要做到“肘落肘窝,手落手窝”,手有手的位置,肘有肘的地方,但这毕竟不能理解为“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以上的解说,尚难自圆其说。在赵堡太极拳谱中,另有一篇《太极拳诀》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倘若触手彼难走,这样方显是高手。”以上的两句歌诀中,尤其明显地说明如果对方触手即难走,也就是对方一接触到我的手、我的肘,他就无法逃脱挨打,这样才能算得是太极拳的高手。这二句话的含意,我想不纯是不见手,也不是不见肘,也即是将用未用之间,对方刚接触到我的手或肘,彼必挨打而不能逃脱。
鄙人就此曾请教过几位高师,尤其得到侯春秀老师的指点。老拳师和盘托出,给我们做了许多推手实例,使我们对此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手有手的位置,接手时都是掌心朝自己,即以手背接对方之手,在搭手过程中,对方拿不住自己的手。老师在打白鹤亮翅和高探马时,几乎都是把对方引出来打的。有人说推手始终要垂肘,不让对方捉着肘打,但老师的肘在运转盘手时,都含有挤按的四正劲,该抬肘时还是要抬,而当你要去端他的肘、挒他的手腕时,又突然摸不到,就如水蛇一样,一下就脱了,什么也摸不着;而你的劲已经落空,就好像走进乌黑山洞,不知其方向,不知其所以然。原来对方的手肘已被我端拿,一发即能击倒对方,就在这瞬间,即将摸到的手肘突然不见,迅即滑溜走脱,并且感觉到手下什么都没有了,连对方的劲也突然松掉,就像看见一个人想抓着他,结果扑了一个空,什么都没有,很自然会令人心惊胆颤,继之而来的是对方的会击劲,“倘若触手彼难走”,你摸对方的手肘,非但摸不着,自己反而走不掉,这叫攻其无效,赵堡太极拳对此也叫“吃啥还啥”,你找我什么,我还击你什么。老师曾给我们做过多次实践,当时我们觉得也很奇怪,为什么老师的手肘无法触摸,一摸就挨打,现在看来这是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功夫,并非老虎屁股摸不得,而是你没有达到这种层次。老师要我们练架与推手结合起来,练架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练架。老师说我们的架子是张三丰承传的架子,又叫太极拳成架,其意义即是成功的架子,不是说其它的架子不成功,而是说明我们的架子和体用绝对到位,怎么打就怎么用。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练就这种功夫需要长期修炼和实践,因为须节节贯串,旋腕转臂,滑肩松胯,稍有不顺都是走不掉的。
当对方正准备挒腕端肘击打的时候,以很巧妙的走化,使其还在朦胧中缺陷已经暴露,就如为其设下了陷阱,一击必倒。这是基本的推手功夫,但也颇见功底,也就是只有通过正确的练架,在推手中体验拳路,要求腕、肘、肩等关节旋转调节,使之引进落空,并必须密切配合裆、胯、步的运用,缺一不可,是赵堡太极拳重要的训练方法,不懂此法,何言习练赵堡太极拳。这种方法在其它拳种中是没有的,但对赵堡架来说,这是入门必经之道,也是看门的本领与方法,不可不知,因为它在推手技击中是非常重要的。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是赵堡太极拳化劲的体验,如果你不能走化掉对方的来劲,那么你只能挨打,能化才能打,这个高难度的化解动作,只能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自己体验心悟中,才能掌握。要练好赵堡太极拳,在推手中必须做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样才能称得上太极推手的好手,这也是赵堡架人长期追求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