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西厢记》
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菩提之恶花
1
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还流行在一个大本子上互相赠言。场景有点忧伤,很多时候记忆紊乱,想不起当时的种种。还没勇气对女神说声简单的喜欢,简单到欢喜和某人在一起,分开就难受无比。那个大本子不知发霉成了什么样,只是有一首诗被重新抄录到另一张纸上保存了下来。
新的脚在我的花园里行走
新的手指在拨弄泥土
榆树上一位民谣歌手
歌声里有寂寞流露
新的孩子们在绿荫上游戏
新的困倦者在地下熟睡
忧郁的春天依旧归来
白雪,依旧准时飘坠
那首诗的作者就是艾米莉·狄金森,独身、宅女、孤僻、叛逆,她的天才就像孤独一样难以理解。大陆最早的译诗,大概是八十年代江枫所译。后来不同地域忽然注意到了这个喜欢莎士比亚和《圣经》赞美诗的老女人,余光中、木宇、王晋华等等都出版翻译了她的诗歌,这些年的王家新近乎郑重其事的著述,随便翻翻,各有所长。
翻译这东东,小说好些,若是诗歌,真得有些出力不讨好。可惜上学时英文主要应付考试,看这些原文的诗歌基本上词不达意,更不知所云。
用刻骨铭心形容狄金森诗歌丝毫不夸张,读书本就是私密的事情。再要通过别人的咀嚼去感受诗歌的韵律,味道打折清淡是免不了的。英诗经典,通俗易懂的早已流传,少数譬如狄金森,吾辈之人只能对着原文望诗兴叹。
再加上狄金森的诗歌天生抗拒翻译似的,许多诗歌都不具标题,穿插在友人信中,《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意境,与女诗人的《在夏季的鸟鸣之外》同样美妙,信笺上的标题:我的蟋蟀(My Cricket),感情都是相通的,只是有时苦于无法表达。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说“诗歌,是换一种说法就丢失的东西”,这可能就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翻译了。前年的早些时候,观赏了一个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朗诵会,其中不乏文化名人若干,绕梁不绝的声音之中,诗歌这种东西坐而论道是乏味而且大煞风景,彼时,分明瞧见女诗人孤独的灵魂依旧徘徊在许多人的心门之外。
2
1772年,42岁的女诗人差点走进婚姻的殿堂,她与父亲的好友、法官罗德由于对莎士比亚的喜爱愈走愈近,一个大龄女文青,一个丧偶不久的彬彬大叔绅士。狄金森个性的怯懦与优柔寡断,这时摇摆不定,爱与不爱都不是问题,而且女诗人此时似乎已习惯了独身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恐惧,最终摒弃了走进婚姻的勇气,就此诗歌中爱情便刁钻飘渺了许多。
因为
风,从不要求小草回答
为什么他经过
她就不能不动摇
因为他知道,而你
你不知道
我们不知道
我们有这样的智慧
也就够了
闪电,从不询问眼睛,
为什么,他经过时,要闭上
因为他知道
它说不出
有些道理
难以言传
高尚的人宁愿,会意
日出,先生,是我不能自已
因为他是日出,我看见了
所以,于是
我爱你
充满怀念欲罢不能的文字,简单反复的支离破碎,难以释怀,怪不得有人说,女人对其所爱男人的评价,总比他应得的高。这多少是女人的通病吧。“要有光”便有了光,爱情的出发,最终的回避和迎接,人人都差不离,泡沫一样的遇见,还是那份清醇无比的初心。
《迷失东京》的结束,男主与女主相逢在人头攒动的东京街头,这个再寻常不过男女相拥的画面,每次回眸都恍惚不知道人生有多少次拥她入怀,男主在女主耳边的呢喃低语,万千之中能心心相印的只有他们二人。
狄金森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太有智慧了。她说,男人们总是问她:“什么?”他们精神卓越,就是不理解她在说什么。与女诗人对话太难,因为她早已在诗歌里作答。
所以我们面目全非的读诗。
【油画:柴姆·苏丁(生于白俄罗斯的犹太裔法国画家)】
The end
【菩提之恶花】
公众微信号:zhl172901515,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共账号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欢迎添加交流
纯属个人呓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微词,微下便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关注,读书、看电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