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44:歙县井潭
井潭福地,深藏大山,《歙县地名志》载“小源河中有深潭如井,故名”。
另有一传:
昔年,岳王巡山,但见井潭吞烟吐雾,青烟缭绕,似有异样,隐约有神龟出没,岳王手疾眼快,挥刀斩去,神龟毙命,化为龟山,并嘱村人凿四井四塘以缚之,故名井潭。山川得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后人结茅而居,世代繁衍,世纪更替,弹丸之地,三百多户,人口千余,乡府驻地,学校、邮政、医院等官办机构,应有尽有。此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士官商不计其数。井潭昌盛,闻名遐迩,时曰:“有井潭无岔口”也。
井潭之上,有拱桥飞渡,高十丈,长十丈,宽五尺,单拱,青石为基。桥下泉弦不绝于耳,潭多鱼,霞飞之时多有村人凭桥观鱼,是名观鱼桥。然,岁月悠悠,古桥不及洪兽,毁于1969。后四十年,潭上无桥。岁次2009,邵公后人,乡绅建淮捐修斯桥,水泥钢筋浇铸,稳如泰山,福祉两岸。
井潭有邵公玉庭者,早年毕业于徽州卫校,悬壶于华阳金沙,三指号脉,草药调理,医治百病,声扬百里。膝下二子,长,邵斌,承父业,得铱钵真传,曾问药于昌源,现供职于昌仁;次,邵武,寄华阳为业。
。。。。。
这样讲太累。
还说南宋绍兴四年,有个挑金货担(挑着百货走村窜巷买卖东西)的姓邵的到井潭一片卖货,发现荷叶山下地形如金龟(荷叶罩金龟),后面荷叶山如靠椅,村口有青狮白象锁水口,真是风水宝地。邵公决定全家从淳安移居井潭,为始祖。早先房子围绕龟背而建,逐渐发达起来,男人也多外出经商,留下“有井潭没岔口”的传说。
男人外出,女人在家无聊,经常搞点没名堂的事。有天女人去方村收租,在交租人还没来时搞个秤砣挂裤裆学男人走路,正好赶上人家来交地租,被发现了,为堵住交租人的嘴,女人要求他不得外传,并从此免去他家的地租,留下一句传说:“秤砣比囊袋,丢掉上千财。”
出了这事以后,村里人找来地理先生看风水。这个地理先生出了个坏注意,在金龟四周挖了四眼井四眼塘,把金龟的四脚给钉住了,从此在外经商的男人陆续回来,井潭风水也被破掉了。
有一点搞不明白,井潭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丧葬时采用直葬,就是挖很窄的竖坑,把棺材头朝上脚朝下竖着放下去,村里人说是因为这里风水好,寸土寸金,所以尽管以少占地为葬。但我怎么也接受不了,总感觉这里面有故事,直葬会不会是一段时间这里的习俗呢?
题井潭邵家
荷叶罩金龟,
大源至此回。
邵后栖井潭,
三桥通南北。
注:井潭后山上半如荷叶,下半如金龟背,当地人称之为荷叶罩金龟;经过从西北而来的大源河在井潭这里拐了九十度的弯,转向东南而去;井潭始祖姓邵,这里是徽州邵氏起源地之一;井潭上现在上中下各有一桥通外界。
作品欣赏:作品以井潭村中大桥及对岸民居为主题,以写实的手法将这片村景尽收眼底。大源河从桥下打了个旋,积水成潭。两岸石磅高耸,感觉大桥悬在半空。桥对岸呈“Z”形的石阶,步步抬高,将观赏者引向村中。民居依坡而建,一层高过一层,皖南山村的古村气息扑面而来。村背后是荷叶山,如张开的荷叶,将井潭紧紧护佑。
上一村: 歙县岔口
下一村: 歙县湖岭
(敬请留言、纠错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