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副对联得了状元,慈禧的一个荒唐决定,竟然选出了“真人才”

古时候的科举,肯定是考的最好的人高中状元,这本是公认的事实,但是,有人却破了例:慈溪太后就亲自点了一名考得最差的考生作为了新科状元。幸好这位状元后来的政绩还算不错,没有辜负老太后的期望,不然,这老太后又要受到大众的指责了。
那么,慈禧太后为何要这样做呢?
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这一年慈禧太后正好六十岁。老太后的六十寿诞肯定要盛大举行,举国欢庆的。为了庆祝老太后的寿诞,朝廷特地增设了一个科举考试,就是要在这一年评出一个新的科举状元来。本来恩科状元是每三年评选一次,今年还不到时间,但是,这次科举并不受三年期限的限制。
这一届科举,报名应试的考生有很多,张謇就是其中的一个。
话说,张謇从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33岁的他,因孙云锦官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才取中第二名举人,俗称“南元”声名渐著,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但此后张謇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
此次考试,在初考之后,他只考得了六十名,成为了贡士。张謇在京城参加考试,一共经历了35天才完成了所有试题,在这段时间内,张謇认识了不少人,更重要的是,他还遇到了他的贵人,即: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先生。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翁先生对张謇比较了解,知道他的文采很不错,想做个顺水人情,将他推上科举状元的位置。于是,翁同龢前去面见慈禧太后,提出:这一届的恩科状元,应该选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人。而慈禧太后,便十分好奇,便询问道:怎样才算是有纪念意义的人?
翁先生解释说:按照他的看法,之前都是会试的第一名成为状元,而今年,应该选会试的第六十名为状元,以纪念太后六十岁的寿诞。慈禧太后听到这个答复,觉得有些道理,但是,却没有立即答应,她还需要考察考察,毕竟,状元之人不能马虎。
后来,翁先生找来所有的贡士,要求他们在太后六十寿诞那天给太后送礼。这个礼品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能够体现自己才华的对子,即我们常说的对联。每一个贡士都需要奉上一副自己的对联,为太后庆生。翁先生把这件事情布置下去,考生们便开始思考自己的内容,张謇也在其中。
而这一项,可是翁先生特意加进去的。
贡士们的对联都送了上去,且放在一起供太后进行评价。而张謇的那一副对联,放在六十名贡士的最后。慈禧太后从头开始,一一欣赏每个人的作品,当她看到第六十副对联时,站住了脚,欣赏了许久。这副对联的书法龙飞凤舞,写得非常好,内容也非常不错:
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
且写到底的时候,“年”字的最后一笔,由于,落笔时高了些,竟然成了出头的“年”。
寓意是:慈禧太后可以从现在开始重新来过,继续统治大清王朝。
不仅如此,还把慈禧太后跟佛祖、圣贤放在一起,这明显是在讨她开心。而后面一句,则言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是顺应民心,这个跟大多数人反对慈溪太后垂帘听政的言语刚好不同,它是称赞太后的这种行为,且说明了只有这样,大清才能够繁荣昌盛,传至万年。
听到这里,慈禧太后的心里可乐坏了,她想看看到底是谁写出了这么好的对联。她看完落款,突然对一个字的书写发出了疑问,“年”字为何多了一点?刚好这副对联的作者张謇就在一旁,他立马向太后跪下,详细地向她解释了这其中的含义。
原来,“年”字头上本来没有这一点,这是天上的神仙为了给太后添寿而故意加进去的,是为了太后能像寻常百姓一样赶上出头年。而出头年的意思就是,老百姓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后面就是享乐、快乐的一年了。张謇的回答让慈禧太后十分满意,当场笑得合不拢嘴,连胸前的三把钥匙都欢快的打起节奏。
随后,太后便高兴的说了一句:“张謇不愧有状元之才。”此时的张謇跟在太后的后面,而一同相随的翁先生立马拽了拽张謇的衣服,向他示意了一下。张謇终于有所领会,立马跪倒在太后面前,感谢太后恩准他为这一届的状元。
就这样,最后一名的张謇竟然成为了新科状元。
等慈禧太后对这些贡士预审过后,就轮到了光绪皇帝的亲自殿试了。
殿试其实也简单,即皇帝出题,考生们临场应答,说出自己的答案,这就像是现在的面试一样。而皇帝出的题目会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农耕、金钱、选举等,都需要贡士们一一作答。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发挥,可能是因为紧张,也可能是因为没见过这么多的大人物,反正他们回答的都不好。
但是,张謇却能够对答如流,仿佛事先训练过一样。不管怎样,张謇成了殿试的第一名。毫无疑问,张謇成了这一届的恩科状元。虽然,前面的考试并不理想,但是,后面的面试却表现优异,没有辜负慈禧太后的期望,顺利成为了新科状元。
好在,张謇确实是一位可造之才,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还主张“实业救国”。同时,他还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创了中国纺织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还首次建立了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
不仅如此,张謇以家乡为基地,努力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华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可见,慈禧太后当初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