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名利,如何释怀?曾国藩《治心经》第6章给出了答案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又物欲横流,纵使是一部分人赚到了钱,也容易迷失自我,精神上感觉空虚;还有很多人在拼命努力赚钱的路上,只是活着都不容易。所以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焦虑是一种常态,幸福是一种奢望。

曾经,央视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引发了许多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但是思考归思考,老百姓依旧是要回到现实生活,努力赚钱,好好养家糊口。

老子《道德经》第44章告诫我们:好的名声有很多,但是身体只有一个;钱永远都赚不完,但是生命只有一次。过分地追求美名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多的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人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很多人明知道沦为金钱的奴隶不好,深陷名利场是很危险的,这好比是“飞蛾扑火”一般,可就是无法自拔,欲望也无法减少或者停止。

难怪,古人会感叹:“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那么,我们身处名利场,到底该如何修心养心,如何学会释怀呢?曾国藩《治心经》第6章“名利篇”开出了秘方,值得所有人学习借鉴!

01

《治心经》“名利篇”上篇,曾国藩首先告诫大家: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即:知足就会觉得心中像天地一样宽广,贪得无厌会觉得宇宙也十分狭小。对于一般人来说,多欲多求就更容易招致祸害。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这是曾国藩的一句醒世恒言,他告诫那些福气浅薄的人,不要过分奢求福气,贪得无厌,继而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甚至是铤而走险、违法犯罪,要不然就会有意外的灾祸。

每个人的出身不一样,每个人的贡献也不一样,甚至是每个人身上积蓄的能量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就要多积蓄能量,打牢地基,少投机取巧,要不然最终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名利场上,进一分是祸,退一分是福。范蠡和文种都是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大功臣,范蠡功成名就后马上激流勇退,然后隐姓埋名,经商致富,得以善终;但文种自恃功高,舍不得眼前的富贵,还不听范蠡的忠告,最后文种被越王赐死了。

02

《治心经》“名利篇”中篇,曾国藩说:我一辈子读了很多书,发现圣贤教人修身养性,千言万语,总括起来,最关键的一条是不忮不求。

何为不忮不求呢?

曾国藩详细地解释道:所谓的忮,就是指嫉贤害能,妒功争宠 。有些怠惰的人,自己不修德进业,还忌妒他人,害怕别人修德进业,比自己优秀,超过了自己。嫉妒心,一般是发生在名望、事业相当,地位相等的人身上。

所谓的求,就是指贪利贪名,安于现状,却又贪得无厌。有些人,在没有得到的东西的时候,想方设法去得到,得到了的东西,又害怕失去。贪求心,往往发生在金钱交往、仕途相互有所妨碍的时候。

一个人,去掉嫉妒之心,仁爱之心便会显露出来;一个人去掉贪心,人品才能树立端正,也不患得患失,而仁义之心显露出来。“忮”心不去,就会满心都是荆棘;“贪”心不去,心灵就会越来越卑污。

曾国藩不仅自己一辈子努力戒除“忮”心和“贪”心,以谋求养心修心之根本,他还在家书中告诫子孙后代都要在这两方面痛下功夫。由此可见,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内圣外王,曾氏家族之所以能够至今兴旺发达,曾国藩的这条家训——“不忮不求”功不可没。

03

《治心经》“名利篇”下篇,曾国藩解释了为什么物质发达而人内心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因为人心一旦过于沾恋名利,便会物极必反。

比如说,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地方,可是人们一旦沾迷留恋,人流攒动,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狂热念头,就会把风雅的事变得俗不可耐。

最终,曾国藩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心地纯洁,不被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反之,内心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于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堕入痛苦深渊。

其实,这番话与诸葛亮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相仿,都是在告诫人们:首先要学会释怀,淡然看待名利,才不至于沦为名利的奴隶,才能不丧失本性,继而真正体味人生之味道,生命之意境。

人类之所以为高级动物,是因为有灵魂、有文化、有精神,如果像动物那样整日为了欲望而奔波,实在是可怜。

名利很重要,但是名利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类在满足必需物质需求后,就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每个人对于物质的需要都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满足一定经济水准后(比如说小康生活),还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去追名逐利,就是非常不可取的。

就如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所说:“低水准的必需经济,对人生是有其积极价值的,可是不必须的超水准经济,却对人生并无积极价值。不仅如此,甚至可成为无作用,无价值,更甚则可产生一些反作用与反价值。”

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水平提高了,只会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欲望,但是对于人生的提高意义不大,反而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所以,现在很多人深陷名利场,努力迈过了一个个经济门槛,依旧是互相攀比,永不知足,一身疲惫。

对于个人来说,经济为主,人生为副,这是本末倒置。只可惜,在如今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人心已经浮躁了,主次已经颠倒了。多少人,因为赚钱不能与家人团聚,因为加班熬夜弄坏了身体,因为赚钱没时间陪孩子,又因为赚钱没有好好享受真正的人生。这的确是很可悲的!

所以说,当今社会,我们再读曾国藩的《治心经》,学习他那豁达的名利观,对于我们自己修心养心,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将曾国藩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与诸君共勉!但愿大家都能守护好自己的心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