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演进研究综述

摘 要

陆域与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共同作用于沿海区域经济,但在长期“重陆轻海”的理念下,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关系并未得到有序发展,两者需在长期发展中寻求社会经济关系的平衡点,促进沿海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从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发展、陆海联动、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等4个方面综述了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研究应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加强陆海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注重陆海社会经济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序列研究;强化陆海社会经济战略下综合性管理监督机制;同时优化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的研究。

本文引用信息

陈慧霖,史小丽,李加林.陆海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演进研究综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11):84-92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陆域经济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海洋以其独特的资源能源优势、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效益等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要素聚集区和产业空间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海洋开发强度日益增大,传统的粗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模式致使陆域和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国家经济转型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陆域和海域的绿色经济发展、实现海洋和陆域双向互动,促进陆海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陆海社会经济关系对促进我国陆海统筹建设和陆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前人对陆海社会经济的研究,拟对陆海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演进进行综述,以期为陆海社会经济系统的统筹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作用。

1 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发展

1.1 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的内涵及联系

沿海区域作为海陆过渡地带,是受海陆交互影响的区域,同时又是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对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均有显著影响。海洋经济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支撑下,结合海洋空间区位特征、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等,围绕物质资料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生产与生活,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特殊经济类型;而陆域经济是与海域经济相对应的,是陆域结合自身优势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类型,但长期以来“重陆轻海”的理念使得陆域经济相对于海洋经济具有更为完整的结构体系。结合国民经济产业划分标准,沿海区域经济均可划分为三大产业,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水养殖,海洋第二产业主要是油气开采,海洋第三产业主要是海洋运输;虽然三大产业与海域关联度较大,但其产业加工、生产、运输等大部分活动均与陆域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海洋经济还是陆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均以海岸带为空间载体,以港口为经济发展先导,以科技为有效支撑,以各物质能量梯度差异的流动为纽带,通过自然和社会过程将海域与陆域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海洋-陆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的双模块结构系统,进行着密切的生产、生活与消费联系,共同构成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系统。

1.2 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逐渐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并与陆域产业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沿海产业体系。沿海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沿海产业的优化布局、沿海经济的时空演变、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响应、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不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对陆域经济的影响等是沿海社会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海洋产业结构是指海洋三次产业及其所对应的产值比重,是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状况和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映。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互补关系、共存关系、竞争关系、互损关系等,这些关系表现在产品、技术、劳动力、就业、生产信息等各方面,带动着内陆腹地经济的发展,在与陆域经济的联动中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在区位商、比较优势等多角度下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成为沿海经济所共有的特征;他们共同作用于沿海经济,使其在空间集聚上受“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的双重影响,并发挥出海岸线一带城市强有力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在时间上表现为动态演变的过程,海洋经济由单核心向多核心、连片式发展,产业格局也日益成熟;空间上发展重心向东北方向演进,南北向的扩张程度大于东西向的延伸程度;在陆海区域上存在明显的产业布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与海洋产业发展关系密切,与海洋资源的获取也紧密联系。由于各省、市、自治区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投资水平、技术科研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扶持力度等均具有显著差异,使得陆域与海域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尽相同,两极化趋势突出。就某一区域某角度分析,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对各区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江苏省海洋经济对全省的贡献率不显著,而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较大,这在就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且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与省、市、自治区经济基础、发展潜力、自然资源环境和空间区位有密切关系。然而沿海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既离不开地域的支撑,也离不开时间的演化,但已有的研究中侧重于单一的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分析较多,缺乏时间与空间的有效整合,这也是之后研究中需要引起注意的。

2 陆海联动

2.1 陆海联动的内涵

“联动”指若干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事物随着其中某一要素或事物的运动、变化而相应地运动、变化。陆海联动是以陆域和海域中某一要素为基础,以陆域经济为支撑,积极发挥海域经济的反哺作用,消除陆海经济的发展“瓶颈”,使得陆域与海域产业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并彼此关联互动,主要表现在陆海资源梯度、技术差异、产业发展的互动性、产业经济关联程度等方面。陆海联动不再是传统观念中对产业经济数量的追求而忽视陆海经济建设发展的质量问题,而是注重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协调,强调陆域和海域经济在各产业经济要素的作用下相互补充、有效流动和有序发展,海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兼顾陆域产业,同时沿海或临海区域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空间区位支撑临港产业和区域新的“增长极”发展,形成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互惠互利、协调共生的新格局。

2.2 陆海联动的动力机制

科技是陆海联动的根本动力,是保持经济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支撑,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空间区位的开放性、能源资源的难采性等特点决定了对高科技人才与技术的大量需求,科技的升级转化往往促进海洋产业的优化,同时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科技也具有促进作用。各经济要素的梯度差异是陆海联动发展的直接原因,这种梯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势能差,从而使得不同要素在陆海区域进行流动。长期“重陆轻海”的理念使陆域经济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海洋经济则生产力不足,在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显得更为薄弱,由此形成由陆域经济向海洋经济发展的正势能;海洋作为巨大的资源能源宝库,是地球最大的沉积场所,各动力资源充足,而这正好与长期备受开发的陆域资源状况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产生了由海洋向陆域的正势能。因此,在空间区位上应将广阔的海洋空间范围、资源能源优势与陆域相对强大的科技支撑、产业基础和产业要素相结合,加强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的联系,使得陆域产业发展与海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从而促进陆海联动的建设。

2.3 陆海联动的研究内容

陆海联动建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陆海产业经济的联动发展,由于陆海联动建设起步较晚,所涉及的对象相对单一,大都集中于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因此从地理学角度对陆海联动进行研究的较少,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区域、山东半岛、沿海港口城市等地区。环渤海区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与区域外部进行着密切的联系,既连接国内各区域,也沟通国外各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发展中开发方式、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各方面问题突出,因此需加强陆海联动衔接,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层次。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有效结合是促进陆海联动的重要保障,同时港口城市在“一带一路”沿线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典型,因此环渤海区域应强化港口建设,注重港口的发展,将港口作为向海洋发展的关键节点和联系陆海的重要结合部。辽宁省位于环渤海区域,发展中面临着与渤海区域相似的产业经济问题,但由于内部区位差异使得辽宁省陆海联动建设重点应以新兴产业的发展、港口集群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为着力点。此外,陆海产业系统之间的产业链发展状况对陆域与海域的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山东半岛在推进蓝色经济建设中既要充分延长已有的产业链长度,也要不断挖掘新型产业链,同时打破以城市为界的条块分割,加强整个区域的联系与合作。处于“T”字形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的浙江省,沿岸港口是该省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陆海联动的重要建设区域,因此需在“点—轴”式的发展模式中提升海洋产业发展层次,在加强海洋科技发展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的整治。

3 陆海经济一体化

3.1 陆海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海洋在空间上具有大规模的流动性和连续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空间的利用存在成本过高、风险较大等问题,加之海洋经济的起步较陆域经济晚且发展更为滞后,而陆域经济特别是沿海陆域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海洋经济,同时陆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为海洋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撑,二者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和相互依赖性。如何在全球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将两者有效结合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沿海区域。为此,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海洋开发保护规划提出陆海一体化的概念,但由于陆海一体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其概念在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陆海经济一体化可理解为以陆域与海域经济系统为基础,形成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临海产业的纽带作用,使得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在功能分区上能协调共进,加强陆海经济的内在联系,使得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将相对分散的海陆经济系统有机整合,使沿海区域资源能源达到最优配置,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陆域优势,在产业发展上协调互利,促进陆海经济、资源、空间一体化发展,让陆海经济发展的矛盾达到最低化,从而提升陆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

3.2 陆海一体化的内在机制

陆域和海洋经济作为两大经济系统在资源禀赋、产业经济基础、技术水平、陆海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历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使得各个要素之间形成能量梯度,从而促进两大经济系统的发展。其中,资源禀赋是陆海一体化的基础,资源禀赋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海洋经济向陆域或者陆域经济向海洋进行延伸的程度。产业经济是陆海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对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反哺的作用。科技是陆海一体化发展的有效保障和陆海产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陆海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特别是海洋区域新能源的探测和开发,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增长点的助力器,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陆海生态环境是陆海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对陆域社会经济和海域社会经济的资源有效化、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红利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两大系统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也是导致陆海一体化建设区域分异性的重要因素。

3.3 陆海一体化的研究内容

随着海域经济产业活动向陆域的不断延伸,经济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展,使得沿海区域的发展效益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各地发展程度仍参差不齐且局部发展缓慢。结合区域陆海经济发展水平可将中国沿海区域划分为陆海经济先行建设区、重点建设区、滞后建设区,各区域在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陆域和海域经济的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协调耦合模型可进一步分为高度协调区、中度协调区、低度协调区,各协调区层次明显,区域内部发展均衡,在时间呈波动变化,阶段性特征显著。初期平稳阶段,海洋经济效益不突出、经济结构落后;成长期无序阶段,海洋经济开发突出、海洋环境趋于恶化;中期有序阶段,系统有序度增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后期反弹阶段,陆海系统与环境矛盾突出,并逐渐发展混乱。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海陆一体化发展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如,中国环渤海区域,长期以来存在产业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等问题;南海地区海域产业与陆域产业关联程度的差异性显著,海洋第三产业对陆域地区的贡献率较大;广西北部湾区域由于人口激增面临着海域环境污染、海洋产业发展受限、产业竞争力缺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陆海统一规划与编制,创新建设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加大科技创新,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护,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兼顾各方利益,让陆海一体化的效益惠及各专业分工领域,增强社会支持度;对部分粗放型海洋经济开发模式的区域,结合区域特点和环境现状,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重视技术和知识,培养产业集群,促进“点-轴-面”的梯度发展。但已有的陆海一体化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实践的观察和总结,缺乏实践性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性不突出,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4 陆海经济统筹发展

4.1 陆海统筹的内涵

中国海洋经济学家张海峰于2004年首次提出“陆海统筹”的概念,强调社会经济发展需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陆海统筹,兴海强国”战略。2005年,张海峰再次强调将“海陆统筹”上升为国家的高度,与其他5个方面的统筹发展互惠共利、缺一不可,是全面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陆域与海域作为两大不同区域,在研究过程中可将其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两大系统存在的物流、信息流与能量流的梯度差异将陆域与海域联系起来。就整个区域而言,陆域社会经济系统与海域社会经济系统并非孤立存在的,因此要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的复合体系,改变长期以来“重陆轻海”的理念,将海域和陆域社会经济置于平等的地位,让海洋经济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陆海统筹中的“陆”通常指我国拥有主权的陆域区域,“海”指我国的内海和领海区域,从范围上讲不仅涉及我国海岸带地区,而且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整个陆域和海域区域,可见海陆统筹是具有战略性的内涵,涉及整个陆域与海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区位等多方面内容。陆海统筹最终落实区域为陆域和海域相互作用的过渡区域与叠合区域,主要指海岸带、海岛、半岛、海滨湿地等区域。因此,陆海统筹作为一种战略性理念,要以人类活动为主导,陆海自然环境承载力为支撑,临海产业为核心,使得人类、陆域与海域各系统协调发展,陆域系统与海域系统内生态、经济、社会等各要素有序发展。虽然从不同的侧重点对陆海统筹定义进行分析,内涵解释也各有所异,但都突出了陆海统筹的思想指导作用、整体设计理念、统一规划思维以及统筹协调与科学发展的意识。

4.2 陆海统筹的理论支撑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与干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活动逐渐由人地区域向人海区域扩张,人海关系由单一的经济关系向社会、生态等各方面转化,进一步将陆域与海域结合为有机整体。首先,陆海社会经济在产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有前向、后向及旁向的密切联系,这些联系从地域上可划分为海域上的联系、陆域上的联系、陆海区域之间的联系。不同地域的联系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效益、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区域地理环境都具有不同的影响,产业联系方式的差异最终使陆域和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效益。陆域与海域并非孤立存在的单元,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但由于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也存在互斥性,因此这种相互依赖和联系既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也能向消极的方向演化。当两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时并非仅是陆域与海域各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结合各要素禀赋优势,将系统内经济、技术、资源、生态等各方面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最大化促进陆域与海域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但若向消极方向演化时也往往产生一系列连带和扩张效应。因此,结合产业布局、二元经济一元化、相互依赖、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对陆海统筹进行实证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

4.3 陆海统筹的研究内容

我国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弱,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矛盾突出、海岸带产业的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致使陆海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协调,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沿海区域较为堪忧的问题之一;进而使陆海社会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整体分散、部分集中连片且空间差异性显著的特点。结合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方法,根据陆海经济区域差异也可将我国沿海区域分解为陆域效率驱动型、海洋效率驱动型、陆海效率复合型3类;各类型区域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学者从顶层设计、长期以来的发展格局、安全环境、产业结构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进一步加强陆海统筹建设中,需要国家进行统一规划与编制,充分发挥陆海经济发展的合力,强化科技对陆海产业的支撑作用,重视工程项目的挖掘与建设;从思想意识、生态环境建设、国际合作与融资渠道等多方面加强陆海经济发展动力建设;将决定机制、作用机制、调节机制落到实处;主动吸收国外陆海统筹的研究经验,进行合理的产业选择与区位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入陆海统筹,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产业集群3个方面着手,协调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就不同区域而言,由于地方特殊性与地域性,其发展现状也具有独特性与差异性。如,渤海区域陆海资源等要素流动受阻、产业发展不协调和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海洋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竞争力缺乏,码头、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不充分发展缺乏特色。江苏滨海区在促进陆海统筹建设过程则面临着经济实力不足、产业经济发展疲软、港口优势效益不突出等问题。但由于陆海统筹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对陆海统筹的研究大都结合已有的陆海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对多学科理论、多领域思维的交叉运用不足,同时与现有的“3S”等地理信息技术结合有待提升。

5 陆海联动、陆海统筹与陆海一体化的区别

陆海联动、陆海一体化和陆海统筹是陆海社会经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在相应的阶段对陆海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陆海联动侧重于陆海经济中产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是陆海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产业要素在陆域与海域上各种梯度差异的表现,通过不同的陆域与海域产业结构体系将陆域与海域紧密结合,形成沿海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沿海产业经济的发展;其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沿海产业发展的区域。陆海一体化是沿海地区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的客观表达,其提出时间晚于陆海联动,就某程度而言,陆海一体化是陆海联动战略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扩展,也是陆海统筹战略在陆海经济发展上的重要实践,主要表现在陆域与海域的经济关系在各经济措施的综合实施上,突出海洋经济对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强调陆域与海洋在物质、能量、要素等各方面的经济梯度差异,其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沿海地带的陆域与海域经济的活动区域。陆海统筹则作为一种战略性思维决策和理论指导,将沿海社会经济发展上升到了全局的高度,贯穿于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是各种效益、价值和文化的有机整合、科学决策和综合规划。从发展历史上看陆域社会经济虽早于海域,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并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两者地位是平等的,相辅相成,协同共进,与陆海联动和陆海一体化不同的是其所涵盖的区域不仅仅是沿海区域,还包括除沿海以外的广大陆域与海域地区。因此,陆海统筹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的视角、研究的层次以及空间范围是最大的,同时具有宏观上的理论指导意义,而陆海一体化与陆海联动更突出实践性,所涵盖的范围较陆海统筹小,涉及的层次较陆海统筹低;故陆海统筹可理解为广义的陆海一体化,而陆海一体化也可理解为广义的陆海联动。

6 总结与展望

已有成果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陆海社会经济进行了研究,在陆海协调联动发展、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研究停留在定性探究,定量分析不足且研究方法相对局限;陆海社会经济发展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进行如下思考。

(1)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拓展研究方法。已有的陆海社会经济研究中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然而陆海社会经济发展涉及多要素、多学科和多方面的内容。因此,研究中应突破先有的研究视角,结合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系统学、环境工程学等学科知识,从多方面、跨学科对陆海社会经济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上与“3S”技术、“人工智能”模拟、“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等信息技术密切结合,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究陆海社会经济在人地关系、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运行的机理,以及陆海社会经济的时空演变,将陆海社会经济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角度进行“数值化表达”,进行多学科、多领域、新技术的交叉与涉足。

(2)加强海陆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海陆社会经济的研究中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评估是学者常用的方法,但指标的选取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且指标获取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因此,进一步研究需建立一套涵盖沿海经济、生态、创新与研发、治理体制、监督与管理机制等较为科学的多维度综合性指标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我国沿海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中,争取更科学地预测我国沿海地区海陆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同时为决策者提供较为可靠的判断依据。

(3)注重不同尺度陆海社会经济的时空序列研究。陆海社会经济具有较大的空间尺度与时间跨度,是时间与空间的演化结果。因此,在陆海社会经济的研究过程中要以地域空间为依托,以发展为核心,突出时空意识,在大中小区域上结合时间与空间尺度探讨陆海社会经济综合规划,以及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对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对比研究,以此探讨陆海社会经济发展和时空演化的原理与机制,寻求陆海两大系统的平衡点。

(4)优化陆海社会经济战略下各类监督管理机制的研究。陆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战略思想的内涵、提出及其必要性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但各战略思想实施后的成效、问题以及修正状态等仅通过预测衡量,未进行有效研究。因此,有必要形成完整的陆海社会经济视角下各类战略思想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综合性监督机制和体系。在战略机制实施的各阶段需以不同海域实际发展为基础,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对陆海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监控、管理与预测,针对发展短板和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规划和防治研究,使陆海社会经济发展达到最优化,形成区域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5)优化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研究。已有研究侧重于某一区域的实证性分析,对于相似的环境背景下不同区域陆海经济发展动态、协调统筹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较少。如,东海与黄海区域陆海统筹建设的协调度对比分析等。因此,今后可加强对不同区域陆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增强从理论基础到具体战略布局的完整性,与研究区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将已有的构想和发展思路落到实处,使研究区已有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0)

相关推荐

  • 福建厦门:蓝色筑底,经济发展添亮点

    福建厦门:蓝色筑底,经济发展添亮点 鸟瞰厦门市海岸线.王火炎 摄 厦门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近年来,这座以大海为底色的城市,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海洋强市 ...

  • 探寻高质量向海之路 ——广西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掠影

    探寻高质量向海之路 --广西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掠影 广西北部湾港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 供图 北部湾港区,万吨巨轮往来穿梭,码头边桥吊林立.机声轰鸣:重点项目现场,工人们铆足干劲,加 ...

  • 社会经济中各个要素的五行相生相克演化关系

    以最近的社会事件举例来看5个要素之间的相生关系: 由于疫情的影响,社会的生产(木)和市场的物质资源等商品(金)受到抑制,从而造成社会的不同方面不均衡产生社会问题. 第一步:于是采取增加货币供应的手段来 ...

  • 为何如今《周易》在社会那么火爆?深入研究之后,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本计划大师的课程是早晨8点到晚上10点,但由于大师不经意间当场露了一手,那些听课者像鲁迅笔下看杀头的民众一样围住了大师,挨个求大师给他们算手机号和财运,最后主办方不得不用驱散的方式强行请走了大师,这 ...

  • 低信噪比下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综述

    低信噪比下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综述

  • 警察法学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章警察 第一节警察的界定 第二节警察的属性 第二章警察权 第一节警察权概述 第二节警察权的属性研究 第三节警察权的配置与运行 第四节警察权的控制与保障 第三章警察法 第一节警察法概述 第二节警察法 ...

  • #2021世界防治肥胖日#随着社会经济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正在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肥胖不仅影响我们的美观,其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也是诱发其他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类,前者不 ...

  • 热点专题 | 耿洪孝:宋元的社会经济【课件 学案】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 2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耿洪孝,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广东省首届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暨走心德育论坛主题班会说课比赛一等奖,顺德区高中教师原创题设 ...

  • 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的研究综述,病理学论文

    炎症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细胞和非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1.3].中性粒细胞作为一种吞噬细胞,无论在感染性炎症还是在无菌性炎症的免 疫 调 节 方 面 均 起 重 要 作用[4.7].研究 ...

  • 中国典籍英译批评范式研究综述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汉学 中国典籍英译批评范式研究综述 刘性峰 1,2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典籍英译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突破已有的 ...

  • 这社会,关系再好,也要距离,心情说说

    这也好,那也好,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人不能对任何人都好,要学会拒绝. 一山还有一山高,人不求人一样高,世界很平凡,人生人心不一,总有人说三道四,总有人眼高手低,高谈阔论. 人穷了,不欠你,就别以为别人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