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light分享丨每个磨蹭的小孩背后,都有一个越界的大人

SPOTLIGHT

>

掌握父母之道

Be In The Spotlight

Start Living Your Dreams

<

其实每个磨蹭的小孩背后,都有一个越界的大人。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时间来管理孩子的时间,但却不知孩子成长中的时间的过程是缓慢的。spotlight教育分享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时间成长。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妈妈都抱怨过:孩子做事磨磨蹭蹭,起床慢慢悠悠,写作业拖沓,一边玩一边学。大人越着急,孩子越不慌不忙。那在解决孩子磨蹭问题之前,先请各位妈妈检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反思一:是不是孩子一慢,你就忍不住唠叨呢?

因为你心急,嘴上就会不停的唠叨、催促、不满、抱怨、讲道理,甚至指责和打骂。可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的领导每天都在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样?太快的节奏会占用孩子思考的时间,那样不仅不会快起来,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而且越是经常被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为啊,在他的心里一直都在反复回荡着“你能不能快一点”的催促,这样的后果就是一味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反而因为太在乎时间变得手忙脚乱。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妈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动。这直接是一种入侵和越界。很多时候,孩子做功课、做家务、生活细节上会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并不是因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他刚刚接触到新的技能,需要时间练习。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节奏下,才能最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如果这时候总是有人在一旁催促,势必呀,会让他乱了阵脚,手忙脚乱,反而变得瞻前顾后难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点,妈妈就不能有耐心,给孩子贴上了“磨蹭”的标签,会强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这么慢。

一天,一家人去博物馆玩。爸爸排队过安检,已经检完票,催促着我们快进去。可小家伙压根儿不当回事儿,在一边蹲着不动。我也着急了,走过去催他。当时,我下意识里想脱口而口的话是“还蹲在那里瞎玩什么啊?快点儿,别耽误时间了,我们必须马上进去!”。但我还是忍住了。

我看到,他正在玩手里的矿泉水瓶,他把瓶子倒过来倒过去,入神地看着,像是在做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我抚摸着他的头,轻声问:“你好像发现了什么。”

他回头看我,很兴奋地说:“妈妈,我发现了好多小泡泡!我摇一摇瓶子,你看,就这样,水里就出现了好多小泡泡。”他边说边跟我做演示,又举起瓶子对着阳光看了一会儿。爸爸在门的那一头着急地喊我们快点,我朝他笑笑,示意他淡定。然后,竖起大拇指,跟小家伙说:“哇塞!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那一年,他3岁——正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好奇的年纪。我庆幸,当时没有对他大吼大叫。没有阻止他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看到的一些现象。即使会耽误进入博物馆的时间,即使会让爸爸在门的另一边尴尬窘迫,那又怎样?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更重要了。

很多时候,当孩子跟不上我们的节奏,我们就会着急、催促,怪孩子太磨蹭,尤其是当孩子为了做一些在我们看来“没意义”的事情而耽误了我们的安排时。然而,这些看似没意义的事情实际上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看似没意义的事情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反思二:是不是孩子一慢,你就忍不住上前帮助呢?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妈妈会以时间来不及为借口,包揽了很多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早上时间不够,帮忙穿衣服;出门时间来不及,帮忙喂饭、收拾书包;孩子不懂安排时间,直接排出时间表,精致到吃饭上厕所。虽然妈妈一边催促着、批评着孩子,但所有的事,其实妈妈都给干完了。

《论语·子路》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呀:不要追求快,也不要追求眼前的稍小利益。我们在一味地要求“快”的时候,所看到的往往只是眼前这一件事的圆满完成,却不利于更大目标的实现。妈妈为节约时间帮助孩子,是妈妈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并承担了本来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因磨蹭造成的后果。或许孩子上学没有迟到、作业按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但这一切都是在妈妈的保护下进行的,不是他自己自觉自愿努力的结果。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做事慢会被妈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见,妈妈什么事都会替我做的!

长此下去,妈妈只会越来越累,孩子也丧失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做事能力变弱。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一点好处也没有。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做事情很慢。吃东西慢,穿衣服慢,画画、做手工也慢。爸爸是个急性子,每次带孩子出去玩,看到孩子慢慢腾腾的样子,就很着急。

他催促孩子:“又磨蹭了吧?3分钟还没做完,我就不等你了!”然而,爸爸的催促对孩子一点用都没有。孩子还是不慌不忙,快不起来。所以每次总是以爸爸代劳而告终——爸爸快速帮孩子穿好衣服、鞋子,将孩子拉出家门。

这导致这个小孩如今读小学了,每天早上起床穿衣仍然都是难事一桩,需要父母干预甚至完全代劳爸爸很担心地跟我说:“男孩子做事就应该雷厉风行,速度要快!你做事情这样慢,以后怎么能适应社会的快节奏?”这个爸爸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他并不知道,孩子的节奏和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越小,做事情的速度越慢。这是由孩子的生长规律决定的。

从0岁到7岁,孩子一直在“长脑子”——他们在增加脑容量,增加刺激,让大脑皮层的面积不断增大,让大脑皮层上的连接不断增多。等到脑子长好了,孩子才可能兼顾很多方面,当大人对他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他才能很快给予反应。在此之前,孩子所表现得出的做事慢、行动慢,和我们大人所说的拖拉、磨蹭,并不是一回事儿。

所以,这个时候,即使百般催促也不见得有用。相反,催促多了,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好像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而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甚至可能让孩子变得逆反。而且,当我们给孩子贴上了“磨蹭”的标签,孩子以后就可能真的越来越磨蹭了。

话说回来,现在的社会节奏这么快,如果能够在每天的亲子时间里,放松自己的心情,调慢自己的节奏,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不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吗?

想起龙应台的那句经典: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很美的画面,在这样的陪伴中长大的孩子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吧。

如果你也愿意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不催促,不焦虑,那么我们再来聊聊,适合孩子生长规律的、科学应对孩子“磨蹭”的方法。

❶ 给孩子输入“短频率和快频率”的刺激。

我们可以利用比赛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紧张。“宝宝,看我们两个谁先……”的句型可以帮到你。比如,“宝宝,看你和妈妈谁先穿好衣服。”“宝宝,看你和爸爸谁先跑到洗手间刷牙。”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很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速度,试图战胜你,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想要变得更好的意愿。当然,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和孩子比赛,在游戏中,我们要适当示弱,更多地让孩子赢,并给予孩子及时鼓励。

❷ 放慢节奏,陪孩子一起去做一件事

对于天生性子慢的孩子,我们可以放慢自己的节奏,陪伴孩子一起去做一件事。并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如:“宝贝,妈妈相信你能做好的,一步一步来。”“宝宝,你已经完成很多了哦,慢慢来,妈妈一定会看到你做完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催促,只要耐心地鼓励她做完一件事情就好。慢慢地,孩子就能掌握做这件事情的技能,跟上你的节奏了。

❸ 做一个时间表,和孩子一起学习时间管理

孩子再大点(5岁左右比较合适),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时间表”,和孩子一起学习时间管理。

比如,制作一个表格,在其中一列贴上不同的图画,分别表示吃饭、睡觉、刷牙、洗脸等等,在表格的另一列,写上和孩子一起约定的时间。在每天睡觉前,一起来评估时间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到了的打钩,或者画一朵小红花,没做到的空着。

在第二天睡前评估的时候,记得和前一天的时间表做对比,看看是不是有进步,如果有进步,要及时表扬哦。当然,我们也可以以一周为周期,给孩子一些奖励。比如,如果有几天做到了多少项,周末就可以陪他去哪儿玩,一个月都做得很好,那么可以出去旅游一次,等等。最好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

在这里,尤其要提醒的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慢而粗暴代劳。这会剥夺孩子很多的学习机会,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最后真的就越来越磨蹭了。因为每个磨蹭的小孩背后,都有一个越界的大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