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空间与中国汉字(第一章 宇宙诞生)(单渔泉)(Four-dimensional space & Chinese characters)
第一章 宇宙诞生
宇宙有创立者。
在距离现今4000多年以前,远古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里,有如图1的这样一些符号,这些符号实际上是在描绘宇宙的诞生。
在中文里数字“1”是这样写的:“一”。一些人不加思考地得出结论:中国文字是落后的,因为从汉字的“一”可以看出,这些符号在用于数学运算时显得很不方便。
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世界的计算机出现在了中国。那时,中文不能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只能输入英文或西文,那些由编码组成的文字。一些人预言,中国将被计算机世界、信息时代所抛弃,中国文字将消失。基于“象形”的中国文字似乎面临灭顶之灾。然而四十年过去了,中国已然进入了“信息时代”,中国的文字依旧还在。
似乎没有人针对这个细节提这样的问题:在中国汉字里“一”为什么横着写而没有像阿拉伯数字那样竖着写呢?这个看似毫无意义的问题却隐藏着巨大的“天机”:在中国汉字的祖先“甲骨文符号”里,“一”代表宇宙基本元素及其运行法则,而“|”则是这个“一”在宇宙空间内周期性运行状态的缩写,代表“周期”,代表“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图1的这些甲骨文符号说起。
图1的这些符号在现在的中国汉字里写作“旦”,在中国辞海中的解释是:天亮、早晨。现在的人们也当然地认为汉字“旦”是“象形”文字,代表太阳从大地上升起。因为在中文里,“日”是太阳,“一”理所当然地可以理解为大地。
然而,真相并不是如此。
仔细观察图1中甲骨文和金文符号,图形大都不支持“太阳升起”的解释。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太阳升起”的说法是后来延伸出来的意思,而甲骨文“旦”符号的本意却被逐渐淡忘了。“旦”有没有万物之“初”的意思呢?会不会“旦”这个符号是在重点会意上半部分的“曰”生出来的那个的“口”、“曰”或者“一”呢?
我们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中国的古人给人类生存的这个空间起名为“宇宙”。然而是谁“生”了宇宙呢?是神吗?不管是不是神,我们先给一个符号,暂时把这个宇宙的诞生者确定为“曰”,就是图1-1和图1-2当中甲骨文或金文符号的上半部分。请先不要把“曰”这个符号想像成太阳或者人的口。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符号(如图1):空间的创立者可表示为“旦”上面的“曰”,“曰”是母体。“曰”里面的一横代表空间创立者正在孕育的一个新空间,内涵空间的基本元素及其法则。“曰”下面的“口”、“曰”、“一”或“黑方块”表示空间创立者所创立的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新的空间里基本元素和法则得以继承。后来在不同的文字符号中,因描述的角度和要说明的问题不同,“口”演变成了“一”,即一横。
【一】如图2-2。代表空间最初的浑沌整体,它来源于空间的创立者。此时空间的基本元素和法则存在于这个混沌整体之内,“一”包含了来自母体的遗传信息,这就跟细胞分裂时的DNA链条含有遗传信息类似。由此,“一”代表了空间诞生为最初的状态。
【二】如图2-3。浑沌初开。空间内基本元素开始向两极分化。在中文当中,“二”的上面一横往往表示“天”,下面一横往往表示“地”,但这也是后来文字演绎的结果。而实际上结合中国的“道学”,这两条横线代表“阴”、“阳”,上面的一横为阴,下面的一横为阳。同时在甲骨文里这些横线也具有“极”和“限”的含义。
【三】如图2-4。随着空间初开为为两极,空间内的万物开始形成,万物运行法则逐渐显现,成为位于两极之间的那一横。它来源于混沌整体“一”,同样也来源于空间的创立者,也即“曰”里面的那个“一”。
图2-1三个符号展示了空间创造者诞生空间混沌整体 “一”,以及从“一”开始向“二”演化的过程。空间的创造者可能“生”下了很多的空间,对于人类所生存的空间,中国古人用甲骨文符号“宇”和“宙”来表示,称这个空间为“宇宙”。
几乎与甲骨文同时产生在中国远古时代的“道学”哲学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中国古代“道学”的基本哲学思想。而“道”就是“万物及其运行法则”,“道学”所重点阐述的就是“一”、“二”、“三”以及位于“三”中间的这一条横线如何在宇宙之维、在阴阳之间演绎万物的规律。而我们也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见证文字符号是如何“三生万物”的。
至此,我们给出了甲骨文“旦”这个符号的全新解释,也初步了解了道学“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含义。道“立”于一比道“生”一的说法更加准确,“立”在这里是“始终在那里”的意思,从母体“曰”到新空间的“一”、“二”、“三”和“万物”的整个过程,“道”一直存在,这也包括了“宇宙”之外的宇宙创立者。
“道”泛指包括主观意识活动在内的一切客观存在。“道”大于由物质、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周期世。
当今科学界普遍认为,宇宙是广阔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彼时,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宇宙最初是一团基本元素或能量,这就是“道”所说的“一”和“无极”状态;之后它“爆炸”了,成为了很多细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在不同物理定律的作用下开始组合,出现了物质和场,释放出光和能量,这就是“道”所说的“二”和“太极”状态;再后来,物质汇聚成为了满天的星辰,成为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所有星系乃至生命。宇宙空间里包括这些星系、星球在内的万物开始了基于“周期”的初生、上升、鼎盛、衰落、消亡五个阶段的演绎。这就是“道”所说的“三”和“三生万物”。
在上述的全部过程中,宇宙自始至终都在获得信息的指引。
宇宙的创立者是客观存在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仅仅提到了宇宙自身,而没有提到它的创立者。不论人类给这个宇宙创立者起一个什么名字,“神”也好,“造化”也罢,总之,只是个名称而已,关键是:宇宙有创立者是事实。按照人类的思维逻辑方式,我们当然可以问:是谁创造了“宇宙”?宇宙空间内物质运行所遵循的基本定律从何而来?我们所感知到的是不是全部?宇宙到底是不是三维的?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吗?…… 等等。
在起源于远古中国的甲骨文和道学里,对于元、素、物、场、能、量有深刻的解读,对于宇宙生命的周期性有深刻的认识,对感观、思维、意识、智力、智慧有深刻的反思。揭示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时间与空间的统一。这些“解读、认识、反思”有些甚至是比截止到目前为止的科学解释更加严谨,更加超前,更加接近本源。
起源于远古中国的甲骨文和道学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科学的文字和哲学体系。
背离了道学,科学是伪的,技术是恶的。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终有一天会真正尊重自然,尊重宇宙,尊重法则,真正理解何为智慧。
单渔泉 2020年12月15日
于中国·成都·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