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潮流(西汉)之文景之治
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后,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非刘姓称王,天下共诛之的“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再往后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了,今天分别从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为大家逐一介绍。
吕后
刘邦驾崩。17岁的太子刘盈继位,吕雉为太后。刘盈年幼仁弱,大权被吕太后掌握。 吕后凶狠毒辣,为剪除异己,毒杀赵王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刘盈不满其母吕后的残忍,弃理朝政, 最后忧郁病逝。吕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成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吕后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的同时,打击诸侯王和反对派,迫害刘邦的子嗣及反抗她的大臣,巩固自己的吕氏政权。不顾当年刘邦立下的白马之盟,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吕后做的太过火,以至于其死后,陈平和周勃立马联合刘邦的旧臣清洗诸吕,吕氏被灭族。政权重回刘氏之手。
汉文帝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继位颇有些意外的成分。相传刘恒的母亲薄姬对刘邦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与薄姬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生下儿子刘恒。前196年,刘邦在平定代地诸侯的叛乱后,册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从此刘恒在大臣和母亲的辅佐下,经营代地。刘恒在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在母亲的教导下,养成了谨慎沉静的性格。这为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了基础。吕后去世后,吕氏势力被清算,之前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被废杀。众臣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刘恒见到使者,并无高兴,反而起了疑心,认为其中有诈。手下中尉宋昌力劝刘恒,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刘恒才决定入京即位。入京后,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跪着送上天子玉玺。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住进了未央宫,继承了皇位,代王成了汉文帝。刘恒即位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对待诸侯王,以德服人、以武平乱。对待匈奴,和亲止战,营造了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发端。
汉景帝
前157年,农历六月,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刘启即位后,重用晁错,升为御史大夫。晁错告诉刘启要提防吴王刘濞。原来刘启还是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与刘启喝酒下棋。刘贤个性轻佻、剽悍,又很骄矜,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失手将他打死了,刘濞记恨刘启,暗中准备,私自铸钱,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刘启听从晁错的削藩建议,决定先从吴国开刀。刘濞不愿束手就擒,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反叛作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响应,史称七国之乱。危难之时,窦婴向刘启引见曾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袁盎劝说刘启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刘启采纳了袁盎的计策,便杀了晁错,想平息诸侯的怒火。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平息,后来周亚夫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叛军断粮,战力大减,周亚夫用三个月彻底平定叛乱。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的权利收回,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彻底解决。刘启一生节省,极少兴建宫殿楼阁,经济上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继承和发展汉文帝的事业。前141年正月,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时日无多,于是病中为太子刘彻主持成年礼典礼。不久病死于未央宫。
经过文,景两代皇帝的经营,中国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景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中国帝国时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一个伟大时代,更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