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与论治 辨证篇 问诊 头痛 偏头痛
头 痛
头痛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无论外感或内伤,凡邪气上逆,均可产生头痛。由于感受的外邪及人体阴阳气血的损伤各有不同,因而头痛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头痛的临床辨证
*头痛,痛连项背,遇寒则痛重,兼有恶风寒,骨节酸痛,此是外感风寒头痛。风寒侵袭,寒性凝滞,阻遏经络,气血郁滞,故头痛。
*头痛怕热,兼有恶风发热,口渴欲饮,此是外感风热头痛。风热入侵,热性上炎,扰动清窍,故头痛。
*头痛如裹,昏胀沉重,阴雨天加重,兼有恶寒,肢倦体重,此是外感风湿头痛。外感风湿,湿邪阻塞清窍,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故头痛如裹。
*头额紧束而痛,遇冷则加剧,腰腹冷痛,时恶心欲吐,口渴喜热饮而不多饮。此属里寒上逆之头痛。
*头晕胀痛,耳鸣,目涩,口燥咽干,肢麻振颤,此是肝阳上亢头痛。肝阳上亢,迫使气血充盈于上,故头晕胀痛。
*头晕胀痛,面红耳赤,口苦胁痛,易怒,尿黄赤,此是肝火上炎头痛。肝经实火上逆于头,故头晕胀痛。
*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此是肾虚头痛。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肾虚不足,故头脑空虚而痛。
*头痛绵绵不休,过劳则甚,畏寒少气,体倦乏力,此是气虚头痛。中气亏损不能上荣清窍,故头痛绵绵。
*头痛隐隐,眩晕,面色苍白,此是血虚头痛。阴血不足,清窍失养,故头痛隐隐。
*头痛时作,昏晕沉重,身重肢倦,恶心呕吐痰涎,心中烦闷,此是痰浊头痛。痰浊阻滞清窍,清阳不升,故头痛晕沉。
*头痛如刺,痛有定处,时作时止,经久不愈,此是血瘀头痛。经络瘀血,留滞不通,故头痛如刺,固定不移。
*头胀痛难忍,头目肿大,面发疱疮,兼有身热咳嗽,咽干口渴,胸烦闷,此是大头瘟。热毒上壅,脉络不通,故头胀痛难忍。
另外,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可辨识病在何经。如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因足阳明经循发际至额颅,行于前头部及额部,故邪犯阳明经可引起前额痛;侧头部,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者,属少阳经头痛。因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抵头角,行于侧头部,故邪犯少阳经可引起侧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因足太阳膀胱经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行于后头及项部,故邪犯太阳经可引起后头痛;巅顶痛,属厥阴经头痛。因足厥阴肝经系目系,与督脉络于巅,行于巅顶部,故邪犯厥阴经可引起巅顶痛;头痛连齿者属少阴经头痛。因少阴肾脉主骨生髓充于脑,脑为髓海;若头痛晕沉,腹泻自汗者,属太阴脾经。因脾属中州而主升,脾虚则清阳不升故头痛晕沉。
头痛的辨证要点
外感病头痛与内伤杂病头痛不同,前者皆有表证。同为外感病,因感受病邪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外感风寒头痛连项背,遇寒则痛重,多发于冬季;外感风热头痛,兼面红目赤,口渴,多发于春季;外感风湿者,头痛如裹,肢倦体重,胸闷纳呆,苔白腻。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都有头痛眩晕症状,前者兼有耳鸣目涩、咽干、肢颤;后者兼有面红目赤,口苦胁痛。肾虚头痛是头空虚而痛,兼有腰膝酸软,或遗精带下,与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证不同。
气虚头痛和血虚头痛,两者病程较长,前者过劳则甚,兼有畏寒、气短、乏力;后者兼有心悸失眠、面白唇淡、手足麻木等症。
痰浊头痛,兼有昏晕沉重、肢倦、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血瘀头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大头瘟病,头胀痛,头目肿大,身热,面发疱疮,苔黄腻等症为其主要表现。
<伤寒论>条文选录: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6)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20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7)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7)
讨论 头痛多属外感三阳病,如第1条、13条、35条、266条、56条、202条等。157条十枣汤证头痛为水饮上攻;377条吴茱萸汤证头痛为阴寒上逆。
医案选录:
案一:张君(裘吉生临证医案)
发热恶风,头痛咽疼,咳嗽痰粘,胸闷纳纯,脉象浮数,舌苔薄白,外感风热,治宜辛凉疏解。
处方:桑叶三钱 薄荷一钱半 炒大力子一钱半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菊花二钱 淡豆豉三钱 山豆根三钱 杏仁三钱 生甘草八分
讨论:外感病初起,一般都有头痛,该案脉浮舌苔薄白,当属外感初起头痛。
案二:龚某 女 41岁(临床心得选集)
禀体素弱,忧郁伤肝。患头痛症,上自巅顶,下及齿颊,业经二月。前医作太阳风邪治,用羌、防之类,痛益甚。且呕吐惊惕,间有痉厥。予诊:脉弦细数。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肝阳上逆之头痛也。因水亏于下,阳浮于上;水不涵木,阳无由潜。拟滋阴潜阳治之。
处方:羚羊角五分 大生地五钱 白芍药三钱 左金丸八分 阿胶四钱 牡蛎八钱 龟板四钱 白菊钱半 钩钩四钱 山栀三钱 甘草八分 丹皮二钱 磁石八钱
讨论:肝厥阴之脉上入巅顶,巅顶痛,肝阳上亢也,且惊惕、痉厥、脉弦,皆肝病也。齿者骨之余,为肾所主,其人禀体素弱,脉细数,齿颊痛为肾水亏于下,虚火炎于上。故本案病机总结为:此肝阳上逆之头痛也。因水亏于下,阳浮于上,水不涵木,阳无由潜。
偏头痛
偏头痛指头痛偏于一侧,多属肝病。足少阳胆经行于头侧,肝胆相连,肝病而循足少阳经逆上,而见偏头痛。
*头胀痛,头痛时作时止,痛甚则恶心呕吐。头痛常因生气、劳累而诱发,情绪焦躁,喜生闷气。此为肝气郁结所致偏头痛。
*头痛是闷痛状,或胀痛,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此为痰气郁结所致。
*搏动性头痛或头痛如裂,甚则两目红赤,易怒,怒则头痛发作或加重。此为肝火上冲所致。
*头胀痛或呈搏动性疼痛,伴眩晕,如立舟车之上。此为肝风上扰所致。
*头跳痛,或剧痛,连及巅顶,痛甚则四肢不温,呕吐痰涎或清水。此为肝寒上逆。
*偏头痛每发于子夜,或子夜痛甚者,为肾厥头痛。乃肾气虚寒,寒气上逆犯头而痛。
*部位相对固定,呈刺痛或痛如裂,头痛时作时止。妇女在经期往往头痛加重,或在经期前后发作。此为肝血瘀滞所致。
*患者多为素禀体弱或年事较高之人,头痛绵绵,时作时止,稍有劳累即可发作或加重,常伴头晕眼花。此为肝血不足所致。
医案选录:
案一:田某 男 54岁(程门雪医案)
水不济火,引动肝阳上亢,失眠多梦,头痛偏左。舌红中剝,脉细弦数。法当滋水济火,平肝潜阳。
处方:大生地四钱 天麦冬各三钱 细石斛三钱 珍珠母六钱(先煎) 煆龙齿四钱(先煎) 辰茯神三钱 炒枣仁三钱 夜交藤四钱 夜合花二钱 炒杭菊二钱 嫩钩钩三钱(后下) 炒丹皮一钱半
讨论:舌红中剝,阴有不足。脉细为阴虚,数为有热,弦为肝脉。肝从左升,故头痛偏左。
案二:泮某 女 成年(程门雪医案)
头痛偏右,甚于子夜,痛甚则呕吐,心悸不安,胃纳不香,苔腻,脉弦。先拟玉真丸合茱萸汤加味。
处方:淡吴萸八分 潞党参一钱半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半 制半夏一钱半 姜川连三分 炒白蒺藜三钱 煅石决四钱(先煎) 薄荷炭八分荷叶边一圈 肾厥玉真丸三钱(包煎)
讨论:子夜为阴中之阴,偏头痛子夜为甚,乃肾阳虚,肾中寒气逆上犯头而痛,称之为肾厥偏头痛。脉弦属肝,乃厥阴肝气为少阴寒气引动而逆上。木来克土,胃气因而不和,而有呕吐,胃纳不香。母病子不安,而有心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