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七:昭襄王称霸

秦武王突然离世,又无儿子,谁继位国君,成为了秦国首要国事。

当时秦国并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政治传统,秦武王的弟弟们都有可能获得王位,秦惠文王的后宫嫔妃们,当朝的权臣贵族们都忙乱了起来。

嫔妃之中有儿子的,并自认为儿子有可能继位的,立即行动起来联络宫内外势力,开始谋划夺权。

嫔妃之中没有儿子的,或有儿子但认为不可能继位的,则思考如何站队,避免陷入祸端。

众大臣们也开始选择自己的立场,一种是有实力影响继位人选的,很快就成为众公子拉拢的对象;一种是没有实力的,则自己开始分析押宝,力图谋取拥立新君之功。

在当时能够决定谁是最终国君继位人选的力量当然是后宫与朝堂,其中有四个关键人物:

一是秦惠文王的王后,当时已是王太后;二是秦武王的王后;三是两名众臣之首,左右丞相。

惠文王后与一些大臣及秦武王的部分弟弟们,支持公子壮继位。

武王后也有自己支持的对象。

两名丞相之间首先发生了内斗,右丞相樗(音如出)里子在武将魏冉的支持下,排挤走了左丞相甘茂,樗里子为了感谢魏冉的帮助,两人联合,以两票对一票,再对一票的结果,强硬的扶持秦武王的异母弟稷为秦王。

此时19岁的公子稷还在燕国当质子(质子就是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出身),当公子稷被立为秦王的消息传到各国,连赵武灵王都为了与公子稷建立友好关系,连忙派大臣到燕赵边境迎接,并与燕国使臣一起护送其回秦都咸阳继位,公子稷史称秦昭襄王。

公元305年(昭襄王二年),公子壮与拥护大臣和别的公子们起兵反叛,全部被诛杀,惠文王后忧郁而死。秦武王后也受到牵连,逃回家乡魏国,她支持的对象史书中没有记载,估计应不是公子壮。

魏冉为什么要拥立公子稷为秦王呢?

因为魏冉是公子稷的舅舅。

秦昭襄王的母亲芈(音如米)八子从楚国嫁到秦国,成为秦惠文王的妃子,昭襄王继位后,封母亲为宣太后,魏冉是宣太后同父异母的长弟。当时楚国与秦国贵族大臣之间的通婚众多,朝中很多文武大臣都是魏冉的宗族,在拥立哪位公子继位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魏冉当然一点都不糊涂,除了自己的亲外甥,别人当然不行。

魏冉为什么能够拥立公子稷为秦王呢?

因为魏冉有实力影响朝政。

魏冉勇猛过人、臂力矫健,常与秦武王一起习武比赛,他精通兵法,擅长打仗,深得武王喜爱信赖,在被武王任命为将军后,又善于结交朋党,培植势力。在拥立新君的政治斗争中,他抢抓时机,帮助右丞相逼走左丞相,与右丞相形成政治联盟,共同拥立外甥为国君。随后在处理公子壮的反叛中,果断迅速彻底,这些都是自身强大实力的综合体现。

魏冉是秦昭襄王坚定的拥护者之一,一生五次担任丞相职务,权倾朝野。一直到昭襄王四十二年,宣太后去世,魏冉才离开秦都到封地陶邑居住终老。

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在位时间56年,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

昭襄王的卓越政治表现,汉臣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为:“追亡逐北”、“宰割天下”。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用了“昭襄业帝”。当代秦史专家翦伯赞称: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昭襄王开创了秦国历史上的英雄时代,民族精神积极奋进、各类英才辈出、社会节奏加速、历史进步明显、文明创造丰富。

昭襄王在军事方面功勋卓越。

秦国对六国接连用兵、连战连捷,斩将夺地。尤其是公元前260年,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秦杀赵军统帅赵括后,俘敌40万,尽坑杀之,赵国军事有生力量被彻底消灭,其余国家心惊胆战,很难再组织有效的对抗反击,秦国对六国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终于形成。

在治国理政方面颇有建树。

大思想家荀子在昭襄王时期考察过秦国社会状况,他在回到齐国兰陵任稷下学宫最高长官“祭酒”时期,多次表扬秦国之治。他用了“四古”来赞扬秦国:“百姓恭顺、风俗淳朴、古之民也;官吏清廉、忠信履职、古之吏也;士大夫无私事、不结党营私、古之士大夫也;朝廷勤政、治理井然、古之朝也。”

荀子用治理的最高境界来评价某国国政,在荀子的著作中极为罕见。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对于秦国的认知均深受荀子观念影响。

在经济文化方面长足进步。

都江堰是此时期举全国之力修建的重大水利工程代表。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商业交往繁荣,吕不韦等大富商可以自由进出秦国经营贸易。在收复义渠国后,大量产出的西北良种战马成为东方六国必需的军事物资,也为秦国获得可观的财富税收。

昭襄王时代还调整外交政策,推行远交近攻,沉重打击了六国有生力量,推进了统一大计。

下面讲昭襄王的三个故事,分别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察常人所不能察,行常人所不能行,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其过人之智。

西周末年,统治北方的戎狄两部落分裂。戎部落南下迁徙至陕甘两省交界的陇山、泾河一线,与周人时战时和,随后戎部落臣服于周天子,由游牧走向农耕定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申侯联合戎部落杀周幽王于骊山,随后戎族正式建立义渠国,国都设在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西北五十公里处。

公元前306年,昭襄王继位后还没有亲政,朝中大事由宣太后与魏冉决断。此时宣太后与魏冉的政治根基还不稳定,内部有各类反对势力,外部与六国也摩擦不断。从义渠国都至秦都咸阳,只有300公里路程,义渠时而起兵伐秦,双方互有胜负。迅速妥善解决义渠的外交军事问题,是秦国当时紧急迫切的政治需要。

所有的战争背后都是拼经济财富、拼国民士气、拼兵力粮草、拼资源调配,如果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足够诱惑的利益,没有几个人愿意打仗。

宣太后改变了正面征讨义渠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的政策,主动向其送去财物布帛、歌姬舞女示好。义渠王很是感激,就亲自到秦国去朝拜刚继位的昭襄王。宣太后和魏冉有自己的盘算谋划,义渠王一到咸阳,就被宣太后热情的留到秦国居住,宣太后与义渠王不仅日久生情,还共同生下了两个儿子。

义渠王居秦国30年,乐不思蜀,义渠国自然不与秦国为敌,并在战马、兵卒等方面提供援助。秦国顺势把主要精力兵力都投放在征伐六国上,特别是公元前276年到前274年,秦军斩首敌国士兵达到20万,黄河以东的数座城池都被秦国占领。

公元前272年,此时的秦昭襄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在六国战场取得巨大胜利后,他决定彻底解决义渠王久居秦国后宫的问题。

昭襄王刚继位时实力不强,不能与义渠国发生冲突,所以太后以身“和亲”。这30年来秦国东征六国、南平蜀乱,义渠王多有帮助,也算是政治盟友。但是当秦国实力都已经足够独霸称雄时,如果还需要用太后去政治联姻,换取和平,这是对秦国的侮辱,更是对昭襄王本人自尊心的打击。

我们可以设想,昭襄王与宣太后在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前,可能进行了多次反复深入的沟通协商。

昭襄王有自己的体面和国家尊严,宣太后与义渠王30年的夫妻生活必定也有深厚感情。这时候面临的选择是残酷无情的,一种结果是昭襄王放弃尊严,让宣太后与义渠王继续共同生活。一种结果是宣太后妥协服从,与义渠王恩断义绝。

无论最终哪种结果,儿子与母亲之间都要有一个人受到严重伤害。

史书中用寥寥几个字记录了最后的选择:“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

秦军随后趁义渠人没有防备,又迅速发兵灭亡义渠国,将戎族融入华夏民族,在义渠旧地置陇西、北地、上郡等三郡,这三郡即从今天甘肃省平凉、庆阳一带,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陕西省榆林、延安。

秦国此役获地千里,构筑起了西北方向牢固的后方基地。

宣太后审时度势,当秦国力量弱小、无法多面应敌时,不惜用自身作为政治筹码去获得外部权势支持;昭襄王在羽翼未丰时,不莽撞行事,不贸然出击,不漏丝毫声色,只是低头发展壮大自己;当实力开始反转,彼此权势地位发生变化时,昭襄王与宣太后两人都舍弃个人情感,以秦国发展的大战略为考量,用“诈”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灭掉义渠王,并斩杀亲生二子,永除后患,这件事情充满了无奈与残酷。

这就是昭襄王“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故事。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儿子,自号“赵主父”,意思是拿主意、还在主事的父亲,并把全部精力用在赵国军事事务上。

赵主父认识到秦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赵国要想崛起,与秦国必有一场决战,他制定了从赵国沿北部草原到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再过九原一路向南,从正北方向奇袭秦国的军事计划。为了考证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赵主父决定亲自到沿路考察山川地形、风土人情。

公元前 298年,一个赵国使团从北边云中、九原、上郡一路来到了咸阳,请求面见秦王,报告赵国立君之事。

秦昭襄王接见赵国使团,他见到使者首领气宇轩昂、自信从容,心中暗暗敬佩。

在使者报告完赵国新君之事后,昭襄王问:“赵主父为什么要传位给儿子?”

使者说:“主父为培养锻炼赵王治国安邦的本领,这才传位于新王执政。当前国家大事还是由主父与赵王共同定夺。”

昭襄王又问:“使者一路前来,认为秦国如何?”

使者说:“秦国物产富饶、繁荣昌盛,我们主父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日益国富兵强,现在跟秦国实力相比,基本旗鼓相当。尽管如此,我们主父与赵王还是愿意同贵国保持良好关系,不愿再起兵戈。”

听到赵国使者言谈不卑不亢、颇有见地,昭襄王很是认可这位赵国使者的才华气质。

朝拜结束使者告辞,等到了晚上,昭襄王突然产生疑问:这名赵国使者,言谈举止风度不凡,绝非普通人臣,但熟悉赵国人物的大臣们都没有听说过这名使者,莫非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内情。

第二天,昭襄王再次传见赵使,得知此人已经连夜赶回国了,昭襄王立即派兵追赶,但最终无果。

在抓捕了未及时逃脱的其他使者审问后,才知道使者首领乃是赵主父假扮,秦王昨日与他会见完后,赵主父认为自己可能被秦王识破,担心有变,所以连夜潜逃。

昭襄王见微知著、察人识人的本领由此可见一斑。他从一次普通的外事活动中,观察一名使者的言行举止,便能找出蹊跷,觉察出其中有特殊情况,其敏锐洞察力非常人可比。

这件事情的背后是昭襄王心思细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察人未察、知人未知,这也是他取得卓越成就、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优秀素质。

在古代战争中,国君亲自到战场一线是风险极大的事情。一是战场瞬息万变,国君有极大的安全风险。二是如果战败,国君可能威望扫地。三是国君参战,代表朝中已经无人可派,这是灭自己威风的事情。所以历朝历代,除了开国皇帝纵横疆场外,极少有国君亲临一线战场的。

长平之战中,秦军与赵军两军对垒已经两年,赵王为了加快战争步伐,决定亲赴战场督战,周围大臣连忙劝阻,讲安全、讲国威等理由,赵王于是作罢,只是安排官员做好督战和物资供给。

昭襄王在战事双方进入胶着状态后,他精心筹划,秘密替换秦军指挥将领,动员全国15岁以上男子奔赴长平战场,安排河东郡百姓全部参与到物资配送中,并设法围堵破坏赵军粮草供给路线。当战事进入最后决战时刻,他不顾别人阻拦,立即亲赴战场,靠前指挥,亲自调度。他深入到战场一线劳军指挥,鼓舞士气,集中全部资源孤注一掷,誓夺此战胜利。

昭襄王在关键时刻,根本不在乎个人安危和声誉,倾全国之力决战决胜,最终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万降兵被秦军坑杀,这是其性格中勇毅担当的一面。

(0)

相关推荐

  •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杀白起,事跟芈月有关系极大

    长平之战是战国玩起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对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全都都是倾尽全力,最后赵国打败,被白起坑杀了40万人. 此役后,战国格局彻底定型,赵国退出最后统一全国的候选国家名单,秦国成了唯一的候选人 ...

  • 战国时期教科书级大反派——秦昭襄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王畿举鼎,绝膑而亡.死前立下遗诏,迎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在樗里疾.魏冉等人的拥护下,成功继承王位. 再回国期间,受到了来自公子壮的阻挠,公子壮也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他 ...

  • 赵雍为何立质燕的嬴稷为王,这不自我树敌吗,为何赵国能决定秦王

    赵雍就是赵武灵王,赵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君,没有之一,在位期间实行胡服骑射,灭亡中山国,收复林胡与楼烦两个胡族,让赵国迅速成为与秦国.齐国.楚国并立的强国,赵武灵在位期间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拥立在燕国当 ...

  • 芈月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大秦赋>中有一句让人很无语的台词,即嬴政对华阳太后说的那句:"寡人绝不要做第二个昭襄王."这里的昭襄王指的就是秦国历史上超长待机的秦昭襄王,也是嬴政的太爷爷.而嬴政之 ...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嬴荡即...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嬴荡即位.在母亲惠文后的指使下,嬴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父亲的爱妾芈八子.芈八子就是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原型.所谓八子,不过是妃嫔的称号而已,其真名究 ...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拥立了两位杰出的君主,却为赵国挖了一个大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逐鹿天下.国家与国家之间时而联盟.时而开战都是常有的事情.在利益面前可以成为朋友,也可以瞬间成为敌人.为了国家之间的联盟以及自身的利益,支持拥立其他国家的公子做君主的事情也屡见 ...

  • 秦昭襄王:超长待机的君主,频频东出,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纷争百年,在战国七雄中,最终,秦灭六国而结束战国时代.为何秦国能够以一荒凉之地而统御天下,这其中不仅有商鞅变法的功劳,更与秦国历代诸王的励精图治(奋六世之余烈)有着极大的关系. ...

  • 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六:武王举鼎

    一 秦武王是一个有宏图大志的人,武王三年(前308年),他给身边人说:"我想驾长车过三川,直抵洛阳,好好看看周天子的王宫,此生如遂此愿,我就算是永垂不朽.光照千秋了." 秦武王的人 ...

  • 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穆公称霸

    一 公元前659年,一代英主秦穆公继位.此时距襄公去世已经105年,秦国期间历经七任国君,都城在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元年)已搬迁至雍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秦穆公在位39年,招贤纳士.体恤民众, ...

  • 太后王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十六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东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节选 一 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姓王名娡,槐里(刘邦改废丘为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县人.刘彻为了表 ...

  • 先入咸阳者为王——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二十九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30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5100个字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一 楚军统帅项梁轻敌自傲,以为秦将 ...

  • 拜将韩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原创2021-05-28 07:00:00·读书人宏涛 百尺高桥镇古丘,乘閒莫惜小夷犹. 新杨受日春无际,宿麦翻云岁有瘳. 鹰隼图南天外意,江山绕北望中愁. ...

  • 王莽覆灭——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七

    王莽覆灭--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七 原创读书人宏涛2021-06-01 19:00:00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 吕后当政——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十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一 吕雉掌控朝政15年,她虽然杀功臣.诛皇子.封诸 ...

  • 刘邦登基——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六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37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3500个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一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