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随笔、摄影】游览吴淞口炮台遗址有感、上海吴淞口湿地公园剪影
游览吴淞口炮台遗址有感
今天上午,游览了上海吴淞口炮台遗址,看完整个炮台遗址后,心里颇不平静。
吴淞口炮台遗址,位于上海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清顺治十七年,即1660年,曾在此建炮台,1718年又重建。
1840年,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在此守卫吴淞,又将吴淞炮台加固,把防线筑成半圆形状。
吴淞口炮台,至鸦片战争前夕,主阵地共设置大炮175门。1842年鸦片战争中,中英在此交战,当时的两江总督牛鉴临阵脱逃,致使陈化成孤军奋战,壮烈殉国。
1932年的淞沪会战,第十九路军将士驻守吴淞口,英勇抗击日军,虽然炮台被日军舰炮和飞机轮番轰炸被毁,但日军企图登录仍未得逞。
吴淞口主炮台,距江边约500米左右,当时江边打下一排排木桩,防止敌军登陆。现在,这些防守设施早已不见踪迹。
此处,是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进可以由黄浦江直达上海内陆码头,退可以由长江达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吴淞炮台几次大的战斗,见证了吴淞口的战略咽喉要地。
虽说如今的炮台是经过整修的,但站在主炮台上,目视长江,心潮起伏,耳边仿佛听到当年的中国军人抵御外寇的隆隆炮声,只不过,那是屈辱的炮声,失败的炮声,尽管中国军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仍未能阻止外寇登陆。
想当年,南有广东虎门炮台,北有天津大沽口炮台,中有上海吴淞口炮台,在抵御外寇的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这些炮台最终被敌人攻破。
沿海炮台,是海上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敌人的舰船,无阻拦就直逼近岸,当沿海炮台在敌人的舰炮射程之内时,我们的被动防守已经毫无意义了。
试想,当时如果我们有强大的海军舰队,拒敌与海上,岂容敌舰直逼炮台。
足球场有句名言,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不仅让对方攻不到禁区,还要猛攻对方防线,以攻代守,这样自己的球门就安全了。
同样,军事上也有这句名言,攻出去,才能更好地防守。
如今,我们的海军舰队,已经日益强大,成功突破敌人的所谓第一、第二岛链封锁,游弋于太平洋上,相信再过几年,所谓的台湾,不过是我们游泳池的一条鱼罢了。
吴淞口炮台遗址,虽然已经失去了战略防守功能,但它就像警钟,时刻提醒国人,落后就要挨打,被动的防守,远不如强悍地攻出去,让敌人远离我们的边疆海岸,才是最安全的。
——————————————————————
———————————
吴淞口湿地公园剪影
摄影:面朝大海
———————————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