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酸儒吴敬梓:道德未必虚伪,爱讲道德的人多半虚伪
图 | 程十发画 《吴敬梓画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话乍一听,有些幼稚。
就像有一个人,在你面前叫嚣,要你莫欺少年穷,一股浓浓的装逼气息。
有趣的是,这句话出自于《儒林外史》。写下这本书的吴敬梓,偏偏就是一个最讨厌装逼的人。
这本书说的是什么故事呢?说白了,就是一个地主装好人,文人装名士,流氓装侠客的故事。
一部《儒林外史》,就像有人用一枚银勺子,剖开社会华美的包装,挖出里面最阴暗、最龌龊的血肉。
图 | 源于节目《带着书去旅行》
在现在这个社会,常常会有人把这样的肉举到你面前,问你吃还是不吃。
你说,不吃。
那人说,小屁孩,装什么。
吴敬梓说,装你大爷。
在古代,一个书香门第的公子哥,什么样的活法都有。
吴敬梓呢,活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熟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这是一个呆秀才。爱看小说淫词、话本传奇,这是一个怪人。随父上任,奉公守法,这是一个上进青年。
有点小聪明,没有啥大能耐。有点小理想,没有啥大抱负。人生没走歪,也没有走正。
吴敬梓第一次体会到成年人的世界,是在父亲死后。
他一共有两个父亲,一个生父,一个嗣父。嗣父是长房的,生父是二房的。
父亲越多,遗产越多,遗产越多,遭到的忌恨也就越多。
吴敬梓18岁那年,生父走了,而他刚刚换上秀才的青衫。
图 | 吴敬梓画像
五年后,嗣父平白无故丢了官职,郁郁而终。
当他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家里出事了。
家族有多大,人心就有多虚伪。那些名为族人实为豺狼的东西,早已经瞄上了他的家产。一开始还有些顾虑,等到父亲们病逝,他们终于露出了獠牙。
吴敬梓生性高傲,不爱装,处理不了这些世故人情,又长期随父亲在外,从未操持过家务。所以等到那些叔叔伯伯前来争夺家产的时候,没有人帮他说话,替他解围。
有人落井下石,有人冷眼旁观,有人故作姿态。
回头望去,只有一个多年跟着他的老仆。
一个小雏,怎么和那些老狐狸掰手腕?
大部分家产被夺走,留下来的寥寥无几,争吵声渐渐停了下来,一切仿佛回到平静之中。
图 | 钱晔画
可是吴敬梓就是一个纯纯的公子哥,除了稍微灵光的脑袋,一无是处。他素来不习治生,毫无挣钱的本事,又喜欢喝酒唱歌,仗义疏财。很快就坐吃山空。终于,妻子陶氏在贫寒交迫中病倒,也离他而去。
有时,他会独自漫步去远离县城的程家市。那里,还有先人发家的草堂。
草木青青,房屋颓圮,孑然一人。
往日繁花盛开的庄园,现在不就是一个绿油油的破房子。
所有圣贤书里的大道理,都大不过眼前的风景。
图 | 钱晔画
三十而立。
到了29岁的吴敬梓,再次冲击举人。
他参加科考也并非一次,多年的失败让他心里不太好受。
闲暇之余,他也会想:科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作为一个才华出众的文人,自己在化身八股做题家之后,依然屡屡名落孙山,而有些狗屁文章竟能登大雅之堂。
作为一个自幼熟读圣贤书的士人,却看着这些书生表面清风明月,却一肚子男盗女娼。
最可笑的是,他身处这种环境之中,除了装下去,还有别的办法吗?
考前考后,总会和三两个朋友喝酒谈天,吐吐酸水。
图 | 钱晔画
尤其是喝到正酣处,肚子的郁气一下子上来,便开始不管不顾了。
张三的文章,近乎谄媚,偏爱讲些大道理。
李四这个人,胸无才学,却有个好爹。
王五,王五是谁来着。
也不知是哪个舌头大的把这些酒后之言都给传扬出去。
结果,吴敬梓出名了,获得了一个“文章大好人大怪”的评价。
因此,有些主考官决定不录用他。
醒来之后的吴敬梓,就像酒后乱了性又稍微有那么一点责任感的男人,顿时六神无主,魂飞魄散,一门心思想得到“原谅”二字。
懊悔之余,他伏在地上,爬到考官面前,请求他们录取。
图 | 钱晔画
回应他的只有高山一般的训斥。
这番训斥,把他震的天昏地暗,逼他睁开眼睛看看这条科举之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他看见了高傲的考官,看见了他背后的权力;也看见了嘲讽的士人,看见了他们的彷徨和狂热。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递来了一块肉。
吴敬梓尝了一口,全是虫子。可周围人都吃得上头。
有人问他,你到底吃不吃。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咽了下去。
后来,有个学使爱惜他的才华,将他破格录取,也算是保了下来。但是当时的舆论太过不好,在第二年的乡试中,吴敬梓再一次惨败。
书生傲气,直接跌入地底。
那一年,他三十。从此,吴敬梓开始厌弃科举。
父亲过世,族人争产,爱妻病故,家道中落,科举失败,乡人厌恶。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都给吴敬梓遇上了。
可是人生要过下去,总得寻一个出路。
他的选择是,搬去大城市——南京。
动图 | 源于节目《带着书去旅行》
南京是六朝古都,吴敬梓最仰慕的魏晋风度,就来自这方水土。
自明朝以来,这里商业兴盛,是发财圣地。经济发达,觅事从政的人就多,所以这里又是文化盛地,有“天下文枢”之称。
对于一个落魄的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里更美好的地方?
图12 | 光影剑客 © ——南京愚园
可是,南京不相信眼泪。
吴敬梓来到南京,大多时候只能卖卖手艺,给人写文度日。要是市场不景气,就把家里的藏书或者身上的衣物拿去典当。实在没办法了,便只能乞求朋友周济。
每年一到冬天,气温苦寒,为了抵御寒冷,他与朋友在晚上到城外绕行,歌吟啸呼,称之为“暖足”。
动图 | 源于节目《带着书去旅行》
所幸的是,生活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在这里他又看见了许多人,有旧友,有新知,有市井小民,有达官贵人。
少了些愤世嫉俗,多了些世故人情。
就在那一年,博学鸿词科开考,相当于特招。吴敬梓在好友的推荐下,把几篇歌颂光明的应试之作交了上去,连连过关斩将,冲到了廷试这一关。
但是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跃跃欲试,一方面犹犹豫豫。
他想考取功名,想要光宗耀祖,想要进入体制一生无忧。
图 | 源于节目《带着书去旅行》
但同时心里还有一根刺。
那一年,他伏地求饶,考官训斥,士人嘲笑。
今年的考场,又会是多少欺世盗名者的秀场。
这一纠结,让他孱弱的身子一下子病了。
当你不知道该选择什么的时候,就抛硬币吧,因为当硬币抛弃的一瞬间,你心里的答案就会出来。
这场大病,大概就是吴敬梓心中的硬币。
他的选择已然明晰:弃绝富丽朝堂,走向草野自由。
最终,吴敬梓“因病”没有赴试。
世间少了一个状元郎,无伤大雅;多了一个吴敬梓,幸甚至哉。
图 | 源于节目《带着书去旅行》
有人责备他不受征召,他淡淡地嘲讽道:“我既然生在盛世,出来做官,也于事无补。靠着诗词歌赋博一个官职,就算做到了司马相如的程度,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从此,他连生籍都放弃了,再也不参加一切科举考试。
他彻底不装了。
这一次,有人把那块肉端上来,问他吃不吃。
他决定把这块肉写下来,把那肉块精致的外观,和里面蠕动的每一条蛆虫,都写下来。
这书,就叫《儒林外史》。
动图 | 源于节目《带着书去旅行》
从此,吴敬梓的生活简单了。
穷游,写书,写书,穷游。
然后,到了五十四岁的时候,死了。
回望他的人生,一点小挫折,没有啥大委屈。一个loser的人生,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
多半有人会骂他装:一介酸儒,只会发发牢骚。
若是他中了举,必然和他笔下的范进一样。
可是只有看过了《儒林外史》,才能知道吴敬梓的深刻。他把皇帝的新衣一把扯开,露出所谓盛世真正的模样。
士人装圣贤,流氓装豪侠,地主装绅士,官吏装青天。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
圣人之言未必假,爱说圣人之言的人多半假。
科举未必不好,科举制下的众生多半不好。
道德未必虚伪,爱讲道德的人多半虚伪。
图 | 借光芒 ©
我记得《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有位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被两位爱慕武人的公子奉作上宾。
有一日,他拿回来一个渗着鲜血的袋子,说我斩了仇家的人头,现在要跑路,您二位赏点钱财?
两位公子一听,这是江湖大事,快意恩仇,立马掏钱。
等到大侠走后,公子们才发现,那袋子原来是个猪头。
这世上的侠客,大抵如此。
就像王朔说的:“你要小心这世上的坏人,他们都憋着教你学好,然后好任由着他们使坏。”
吴敬梓,在两百多年前,道出了这句真理。
你丫,装什么崇高。
图 | 吴敬梓雕像
部分图片源于:节目《带着书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