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卷八——少阳经上篇

伤寒悬解卷八

少阳经上篇二十二章

少阳本病腑病脏病连经

  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经在二阳三阴之间,阴阳交争,则见寒热。久而阳胜阴败,但热而无寒,则入阳明,阴胜阳败,但寒而无热,则入太阴。小柴胡清解半表而杜阳明之路,温补半里而闭太阴之门,使其阴阳不至偏胜,表邪解于本经,是谓和解。

  少阳之经,自头走足,下行则相火蛰藏而温腰膝,上逆则相火燔腾而焚胸膈。相火升炎,津血易耗,是以少阳之病,独传阳明者多。大柴胡汤,治少阳之经而兼阳明之腑者。以此温针、汗、下,亡津耗血之法,俱少阳之所切忌,恐其阴伤而入阳明也。然太阳少阳合病,则有呕利之条。呕利者,非太阳、少阳之病,而实阳明之病也。缘甲木郁则克戊土,胃以仓禀之官,而被甲木之邪,经迫腑郁,不能容纳,故病上呕而下利。究之胃病则气逆,逆则为呕,脾病则气陷,陷则为利。呕多者,少阳传阳明之病,利多者,少阳传太阴之病也。然则少阳之传太阴者,正自不乏,其义见于第十八章,曰:伤寒六七日,其人烦躁者,阳去入阴也。则篇中不必琐及,而大旨炳然矣。

1 少阳阴阳交争,则见寒热者,是本经之证,总因表邪外郁也。少阳柴胡汤,表邪解于本经,是谓和解。柴胡证,是有表邪也,柴胡,是有解表的作用,和解表里也。温针汗下亡津耗血之法,俱少阳之所禁忌。

论;少阳病,柴胡汤,表邪解于本经,是谓“和”解。黄师解柴胡,没有言及柴胡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张锡纯解柴胡,柴胡是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余想研究这个“和解”是什么意思。太阳篇,鼻衄卫泄则愈,李可老中医,放血泻热,血出卫热外泄,汗出人醒,也是表解。太阳四十八,大凡病,或汗吐下泄,或亡血亡津,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师解邪退正复,阴阳调和,不至偏胜,必自愈也,病非阴胜,则阳胜,所以自愈。观师之解,柴胡有没有发汗的作用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柴胡之和解,就是调和阴阳,使表阳不偏热,里阴不偏寒。外感伤寒,阴阳之偏,和解阴阳,于少阳本经也(真有表寒者,加桂枝通经解肌,观小柴胡加减则知。病至少阳篇,和解阴阳为主,真有表寒不解者,又柴胡桂枝汤,麻黄汤。

2 烦燥之证,六经俱有。三阴三阳之烦燥,又各不同,故此当细心留意。在三阳者,热烦,在三阴者,虚烦,还有离根之烦;少阳之烦,则和解也。

提纲一章

  少阳之气,化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病则气逆而火炎,升燎咽喉而上燔头目,少阳之兼证不一,而口苦、咽干、目眩,则为主证,以相火之上郁故也。病情递变而三者不变,病状善移而三者不移,缘相火不得下秘,离本根而上浮,故口苦咽干,头目旋转而不宁也。是则少阳之他证,皆在于或然之中,而少阳之三者,则处于必然之例。提纲揭三证以概少阳,少阳虽幻化无常,然或有殊状,而必无遁情矣。 

少阳一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足少阳之经,起目锐眦,下颈,合缺盆,口、咽、目,皆少阳经脉之所循。少阳以下行为顺,病则经气壅遏,逆循头面,相火燔腾,故见证如此。苦者火之味,炎上作苦也。眩者相火离根,升浮旋转之象也。《素问·标本病传论》:肝病头目眩,肝胆同气也。 

1 提纲言少阳之为病,此是少阳经病之总纲。少阳经外感之病,经气上壅,必见此三证,此为一定之理。

2 少阳病传经之理,在少阳十六,十七,十八,三条提纲。

附;太阳传经;伤寒、中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日传一经,六日传遍,此为定数也。

  太阳五十一;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阳明二;伤寒三日,阳明脉大。三日正传少阳之时,不见少阳弦细之脉,而见阳明之大脉,知传阳明之腑矣。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