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认知:最终治愈疾病的不是医生,而是……

正文共3073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你或许在朋友圈遇到过,身患重症的人在某平台上筹钱治病。不常见的疾病,和吓人的医疗费用,会使人产生极大的健康焦虑。因为谁也说不准,自己未来会不会也有同样的遭遇。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让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寿命越长,癌症的发病率就越高。也就是说,长寿的人大概率会与癌症相遇。

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衰老和死亡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但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疾病,甚至把医院当做不吉利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去。求神保佑健康长寿,不如认真了解医学常识。其实医学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难懂,医学是为人服务的,它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预防疾病。

我在【得到】APP上听过收获最大的一门课,是薄世宁医生“医学通识课”。

薄医生是在ICU工作的临床医生,他的工作经常需要跟各个科室打交道,对每个医学分支都有一定了解。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科普作者,能把深奥的医学知识讲得形象生动,普通人一看就懂。

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本书不仅涵盖了网络课程的所有内容,还补充了详实的数据和医疗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学会与疾病相处共存;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认识癌症、冠心病等疾病;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医生沟通,提高利用医疗资源的效率。

相比课程的价格,买书显得划算得多

本书一共有七个章节:

1、理解医学的前提

2、什么是疾病

3、医疗活动的实质

4、需要重新认识的“疾病”

5、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6、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7、医生的精进与病人的修炼

这七个章节的内容,从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到医学观念和技术的更新改变,描绘了一幅全面详实的医学知识图景

相当于是给普通人修建了一条了解医学本质的捷径。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触特别多,很多观点颠覆了我对健康、疾病、医疗和衰老的认知。

1

健康与疾病共存,疾病与生命同行。

作者认为疾病产生有三个原因:

人类的基因不完美,存在某些缺陷

人体器官不完美,总会出一些小差错

人类的适应能力不完美,人类进化赶不上环境的变化

不要担心我们什么时候会生病,我们其实一直处在与疾病共存的状态。正常人可能会携带一些突变的基因,还有一些遗传性的隐性基因。

疾病还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之一,对我们还有一定好处。

比如我们经常会感染病毒,发烧感冒。每一次病毒感染,都有可能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变得更强大。

通过打疫苗来预防疾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2

在社会新闻里,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

作者对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治疗就像过河。医生和病人都是以彼岸为目标,由医生背着病人过河。

医生和病人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病人不能跟医生对立起来。这是理解医学、利用医学的重要前提。

医生和医院并不会做损害病人利益的事情,毕竟那样做对医生和医院也没有多少好处。医生和病人之间常常会有误解和矛盾,但是我们要做聪明的病人,尽量准确的描述病情,极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

3

所有医疗行为只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最终治愈疾病的,还是病人的自我修复能力。

比如你一不小心骨折了,医生会为你骨折的部位复位,然后打上石膏和钢板,让你好好休息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你的骨头会慢慢修复,重新长好。

人体是一套非常精密的系统。人类的医学在生命面前其实非常浅薄。如果自身的修复能力降低,就算是世界最顶尖的医疗技术也很难挽回生命。

4

人体最大的健康保障是自己的免疫系统。大部分疾病都跟人体的免疫有关。在薄医生看来,人之所以会得病,有三种原因:

免疫系统认不出“坏人”

免疫系统错把“好人”当“坏人”

免疫系统认出“坏人”也打不过

癌症是基因在自我复制的时候一不留神复制错了,产生了变异。虽然基因变异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之一,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对人类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个体来说就很痛苦。
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免疫系统,通过调节免疫,把肿瘤变成慢性病,实现带癌生存。这就是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治疗癌症新思路——免疫疗法。

5

免疫力这么神奇,那我们可以如何获得呢?

电视上关于提高免疫力的广告天花乱坠,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这三种:

第一,认真打疫苗。
第二,善待共生的细菌。
第三,正确看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不严重的感染。
这一点在我当妈以后,更是深有体会。
我们总感觉一岁以内的新生婴儿很脆弱,其实他并不容易生病。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从母乳中获得母亲的免疫力。
人类体内有很多共生细菌。保持体内菌群的平衡比杀菌消毒更重要。益生菌往往被一些家长看做是包治百病的营养品,其实益生菌的作用可能会有,但是对每个个体的作用效果并不相同。
让孩子适当感染病毒,不要在无菌的环境下生活,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比如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和宠物。

6

现在人类已经发现的疾病已经有上千种,医学的细分专业也非常多非常复杂,不太可能出现样样精通的全才医生。就算是术业有专攻的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也需要通过系统检索,按照规定的标准化方案给病人治病。
这个标准化的治病系统,称为临床诊治指南。它的定义是:
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指定出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治疗意见。
有了这个指南,不同的医院可以保证基础的治疗效果。常见的小病,在社区医院和在三甲医院看的效果可能差不多。
只要医生按照标准和规范操作,你大概率不用担心遇到庸医。
临床诊治指南会定期更新的。保证普通人也可以享受最先进的诊疗方案。

7

不太懂现代医学的人往往迷信名医。觉得医生的诊疗经验是最重要的。
其实,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把当前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及病人的价值和愿望三者结合起来,即“证据+经验+患者意愿”。这样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叫做循证医学。其中,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
循证医学把证据分成了五级,第一级最可信,第二、三、四、五级的可信程度依次递减。
第一级证据,就是个人经验。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专家,他的经验只属于信赖程度最低的证据。中医大部分治疗方案就是属于这个级别。现代医学体系中,只有在缺乏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用医生的个人经验给病人看病。
第四级证据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第三级证据叫做对照研究。核心在于是否随机分配研究对象。
第二级证据必须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第一级,也就是最高级别的证据,是把各地区甚至全世界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结论都拿过来,用一套科学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价,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最可靠的。

8

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衰老的本质有三层含义:

基因损伤

细胞功能异常

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衰老是不可逆的过程。想要延缓衰老,可以通过激发自我修复和代偿机制来实现。

9

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很多人都害怕的癌症。因为一旦发现了癌症,一般都已经到了晚期。

这些癌细胞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但是一直没有表现出症状,而是慢慢潜伏,发展壮大,等到人有明显感觉的时候,已经是岌岌可危的时候了。

多数慢性病,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它们出现症状以前,一般都经历过高危因素-人体修复、代偿能力下降-疾病隐性期

积极治疗慢性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如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肥胖,都有助于避免高危因素。

不要等到生病以后,才不得不去了解医学。

了解生老病死的规律,才能减轻无知带来的健康焦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