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天地】 龙游红木小镇二日会议所想
龙游红木小镇二日会议所想
刘鑫
由于龙游毗邻兰溪,我喜欢到兰溪游埠古镇去逛一逛,也因此常到龙游红木小镇。
以前,这里被称为“年年红”,确实“年年红”红木家具使人流连忘返。那时的游客猛增,每到周末,都是游客。
这次,受金华天下谱局饶玉华老总之邀,出席龙游红木小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中华毛姓风采录》出版发行仪式暨“万姓同源、天下一家”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会筹备会,会期为12月22日至23日两天。12月22日早上,我与义乌朋友傅民心、金华方伯南一同前往龙游红木小镇。
小镇的美景确实让人留恋,它的设计堪称一流,利用人的生命原理,图形对称,布局规划有条不紊,借助衢江河道功能,确实表现到了极致。
会议也开得很成功,宛福成教授、王大良教授、饶玉华、巫金军、倪建勇、毛井根、童惠平等等专家、教授的激情洋溢的讲话,助力助推龙游红木小镇的旅游。如今,面对红木小镇的旅游状况,我们不得不重新提起,如何将红木小镇走得更远,我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旅游业对文化资源肩负着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双重使命,这就要求人们树立科学的保护观和开发观,走文旅结合、互动发展之路。旅游经营主体应重视从业观念、产品质地、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开发力量和方式的整合协调,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到产品优势再到市场优势的转变。
1、大手笔引进百家姓,实现姓氏文化与红木文化的互补。
其实百家姓不仅仅是100家,中国姓氏有2000多个,要将中华民族中的大姓融合到红木小镇来。首先是利用红木小镇目前闲置的房屋,免费或者租用的方式,让其各个姓氏开展赵氏、李氏、钱氏、刘氏……等文化,取名为“赵氏文化纪念馆”、“李氏文化纪念馆”、“钱氏文化纪念馆”、“刘氏文化纪念馆”……红木小镇管委会统一进行规划、论证,制作统一的标识,给每个姓氏有一定的空间,如文化展厅、办公室、会议室等。
至于来客,统一到红木小镇规划的饭店、农家乐去吃快餐及会议宴席。大型会议也需报给红木小镇管委会统一管理。
形成中华姓氏与红木小镇管理上的合作与配合。
2、更新旅游发展理念,实行文旅互动。
在开发红木小镇的同时,利用龙游周边地区如衢州、江山、建德、兰溪、金华等地由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定期定时举行民俗风情表演、歌舞演艺活动,把古老的民间文化、手工工艺移植到景区,既可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又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如民俗剪纸、十字绣、麦秆扇子、民间绘画、蜡画艺人及高腔、舞龙、迎龙灯,还有木雕、石刻、竹艺、根雕,以及中药膳,还有特色鲜明的民间腰鼓舞等,将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可以增强旅游红木小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社会共享,培育和扩大文化遗产的受众群体。游客通过旅游加深对年年红这个红木小镇的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们形成自觉的爱护意识。
3、利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充实传统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龙游红木小镇的红木家具及衢江山水风物是龙游红木小镇赖以生存的基石。编辑出版一些有关介绍龙游红木小镇、百家姓姓氏文化等的书籍,还可以出版《龙游红木小镇的传说》等等,将全国各姓氏的名人事迹、故事再挖掘,出版《龙游红木小镇非遗文化》等具有龙游红木小镇重头品牌的文化书籍,在成立中国姓氏文化发展研究会的基础上,将龙游红木小镇的文化品牌打响。
4、拓展传统文化空间,发展旅游节事产品
努力拓展集商贸、文化、体育、旅游为一体的传统文化空间形式,精心策划新的文化艺术节庆形式,即创造出新的民间文化空间,是集中展示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旅游节事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民间节日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庆典文化活动,对扩大旅游地知名度、促进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一个有影响的节庆活动,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旅游文化品牌。龙游在历史上几乎每月都有节日,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民间有交流会等。节日活动相对集中、多样而突出地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许多民族风俗、民间娱乐、社交等基本文化事像都不加任何修饰地展现出来。如傅民心所言,在中华姓氏宗祠可举办成人礼仪仪式,在“太母殿”可举行“准母亲”仪式,打造好传统文化优秀品牌。
5、利用民间习俗文化,创新旅游产品形态
把握风情习俗特征,深化民俗文化旅游。风情习俗由普通民众在实际生活中自发形成,以相对自由的原生形态传递着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理解和向往。
在龙游红木小镇景区布设一些布机水车、碾车造纸,土窑制陶,原始酿酒、榨油、豆腐等作坊;姑娘们衣着农家女儿服饰,演绎着抛绣球和背媳妇的往事;也不难吃到具有农家特点的番薯饭、玉米糊、腊肉等饭菜食品。风情习俗因满足了现代旅游者倦于城市喧嚣、重觅山乡野趣的企盼而释放出强大的旅游效能。景区力求在收藏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料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分步骤地记录、拍摄、收藏一批民间文艺、礼仪、工艺、技艺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文字、图片、数字信息资料,都是可资利用的材料。
可以在龙游红木小镇组织一种或几种文艺、工艺、绝活传承弘扬,既是活态的保护也是动态的开发,形成集民族文化风情与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可利用村中的水文化,营造泼水节,在龙游红木小镇营造“民族文化渡假村”或“民族风情一条街”。
5、发掘民间艺人资源,丰富民间工艺产品
龙游至今仍有一批深受人民欢迎、活跃在村前屋后、田间地头的故事大王、民间诗人、民歌手、表演家或“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艺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生态中的活态组成部分,保护的对象涉及到民间创作传统及其传播者,主要方式就是保障其后继有人,流传不绝。文化部门命名和尚未命名的民间文化传人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旅游业的宝贵人力资源。在龙游红木小镇引入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为他们施展才艺提供场所和条件,给他们适当的酬劳,保障他们的生活和知识产权,让那些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承,或只有极少数人甚至个别传人的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得以传承。这既是对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形成事实上的一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也是景区创新文化形式的关键所在,可以巩固和发展一批保留性的品牌产品。龙游人民以其独特的生活劳动感受和本民族独有的艺术匠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门类众多而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服饰首饰、刺绣十字绣、雕刻绘画、编织纺织、剪纸彩扎、土木建筑、山石盆景、彩瓷漆器等等,无不是特色鲜明的世间奇珍,展示了龙游人民博大丰厚的艺术情愫和技能技艺,这也正是龙游民间工艺美术独具特色、历久不衰的内在原因,民间艺人和传承人的引入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其产品形式,形成特色文化产业。
6、拓展旅游开发视野,繁荣旅游文化产业
强化市场意识,拓展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是“亚文化产业”之一,它同体育娱乐业、会展产业和网络传媒产业等一样,都是文化核心产业的外围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音像、广告和艺术等等,都是旅游产业的姊妹产业。目前,龙游红木小镇由于旅游业起步较迟,加之交通基础设施短缺、相关技术和人才不足,旅游市场促销力度不够,旅游纪念品、旅游文化商品开发严重不足。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商品种类不多,式样单一,缺乏地方文化内涵,远远满足不了旅客的需求。利用非物质文化可以开发诸如龙游邮品、系列图书、音像制品、精美画册、民间手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文化商品,而且因文化资源与生俱来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很难模仿和复制,也易于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培植独特的具有龙游红木小镇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进入市场,并提高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重,更好地丰富旅游内容,刺激旅游消费,满足旅客需求。这是龙游红木小镇旅游走出衢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依然要提及的是,旅游业自身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多向度拉动作用与综合效应。除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可围绕旅游的行、游、购、食、住、娱各环节需求建设相关产业,形成旅游产业群,相互促进,开辟销售市场,刺激本龙游各类旅游市场的繁荣。新时期的龙游剪纸、泥塑、纸扎灯笼、竹编工艺品、 土特产(葡萄、枇杷、千张、干菜、龙游发糕等)及特色风味食品如腊肉、索面、馄饨、酥饼、火腿、茶叶、蜂产品等独特性显著,已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具备打造品牌名牌的基本条件。饮食文化本身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当地特色的佳肴小吃与土特产会极大地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旅游的情趣与兴致。作为一种后发优势的旅游开发资源,龙游饮食文化如若得到既符合文化传统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开发利用,将为龙游红木小镇旅游业发展的注入强劲推动力。当前的开发利用尽管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尚处于低档次的阶段:品种上零散而不成系列,制作上粗糙而不精细,有特色而乏品牌。深度开发除了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的开发结合,注重产品系列创新外,特别要与文化的结合。龙游已有的包装食品,如龙游发糕、酒等均是富于区域文化内涵的佳品,更应在超越“饮”“食”生理需求的文化层面上思考旅游的消费、购物。旅游者既是消费群体,也是传播载体,随着他们的归程,龙游特色食品及饮食文化也将走出衢州。
龙游红木小镇旅游资源面对日趋加剧的竞争形势,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统筹规划,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使不同的旅游产品都能充分展示其价值。不同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艺术价值较高,有的科学价值较高,有的鉴赏价值较高,有的实用价值较高。统一规划、开发,可以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价值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更充分地利用区域内文化资源,既考虑到区域内具有共性的优秀文化,又考虑到各地的亮点,使独特的品种在传播中得到保存和升华。只有—体化的有规模有品牌的开发,将资源、产品、市场进行创意独特的设计和引人入胜的整合,龙游旅游的品牌和强势才会被打造出来,才能走出狭隘、封闭式的旅游营运状态,走向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国内大旅游市场。
二〇二一年元旦
作于兰溪市流星雨文化传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