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及炮制

【关键词】  伤寒论
        关键词:《伤寒论》;  张仲景;  半夏;  功用;  炮制
        据现有文献,半夏在《五十二病方》及《灵枢・邪客篇》中就有使用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具体记述了半夏性味及功用。《伤寒杂病论》中半夏应用广泛,医圣仲景对半夏的药性体悟深入透彻,制法得当,使用精准,应用灵活,广泛用于痞证、呕吐、咽痛等病证的治疗,为后世所推崇。《伤寒杂病论》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中共有18首方剂使用了半夏。笔者现就《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主治以及炮制方法作一探讨。
           1  半夏在《伤寒论》中的功用
        1.1  辛行温通 散结除痞半夏善治痞证。《本草纲目》[1]谓“半夏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半夏辛温燥烈,辛能散能行,能疏理气机,消胀除痞;温能温通气机,温化寒邪。半夏禀辛温走散之性,而逞散结开痞,消胀除满之能。如《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处为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是因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邪气乘虚而入,盘踞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不通,阴阳升降失和而成。治疗上用半夏泻心汤。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其性辛温,有散结除痞之专长,直接针对痞证中焦阴阳升降失和,气聚而痞满的病机特点。同时半夏与辛热之干姜一起配伍苦寒之芩连而成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之剂,苦辛并用调其升降,寒温平等调其阴阳,坐镇中焦而和解上下。同样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这一类的方剂当中,张仲景同样使用了半夏,均取其辛行温通,滑利走散,除痞散结,而用于治疗心下痞证。故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四》[2]“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生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
        1.2  和胃化浊 降逆止呕半夏为止呕要药,各种呕吐都可以随证使用。《医学衷中参西录》[3]载“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在《伤寒论》中,呕吐一证无论是邪气初起还是疾病后期,无论寒热虚实,大都使用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1.2.1  疾病初期的呕吐如《伤寒论》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本证太阳阳明合病,表里同时受邪,邪气内迫阳明,胃气上逆而呕吐,治以葛根汤外解表邪,表里和解,同时加用半夏以理气逆、止烦呕。
        1.2.2  疾病后期的呕吐如《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本证为外感后期,形气两伤,余热未尽,客留在胃,胃气失和,上逆作呕。方用竹叶石膏汤,在竹叶、石膏、参草等清余热,益气阴基础上加用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1.2.3  寒呕如《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证为风寒邪气引动内饮,水寒干涉肺胃,而致咳喘呕逆诸证,方用小青龙汤,外解表寒,内化寒饮,方中同样使用半夏以和胃降逆,化痰止呕。
        1.2.4  热呕如《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本证为少阳火郁,火热邪气下迫而见下利,火热犯胃,则见呕吐。方用黄芩汤清热止利,伴有呕吐者加用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1.3  行气解郁 畅达三焦半夏味辛,辛以散之,能疏理气机,畅达三焦。《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本证为伤寒邪气侵及少阳经脉、少阳胆府、少阳三焦,而致少阳经气不利,胆府郁热,三焦气机不畅,故见诸证。治以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能疏利少阳经气,畅达三焦气机,为主药。半夏辛温,辛散温通助柴胡以疏理气机,调畅三焦。全方合用而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其他类似的方剂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这些方剂中也都使用了半夏,其功用也是助柴胡以行气郁,畅达三焦。
        1.4  燥湿化痰 散结开痹半夏辛温燥烈,为燥湿化痰之要药。半夏味辛,善开喉痹,散郁结。《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本证为痰热浊邪痹阻少阴经脉而成,治以苦酒汤,方中用半夏化痰散结开喉痹,配合鸡子清米醋润燥益阴,敛疮消肿。《伤寒论》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本证为风寒邪气引动痰邪痹阻少阴经脉所致。治以半夏散及汤,方中以半夏化痰散结,配合桂枝散风寒,炙甘草缓痛急。可见仲景在治疗痰浊邪气所致咽痛时,无论夹寒夹热都应用了半夏以燥湿化痰散结开痹。故《本经疏证》[4]:“于此可见半夏所治之喉痛,必有痰有气阻于其间,呼吸食饮有所格阂,非如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徒治喉痛者可比矣”。
           2  《伤寒论》中半夏的制法
        《伤寒论》中半夏无论入汤剂还是散剂,使用之前都要“洗”。这在《金匮玉函经》[5]有较明确的记载:“凡半夏不咀,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半夏有毒,使用之前要“洗”,而且要用“汤”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汤,热水也”,因此“以汤洗数十度”就是用热水反复泡洗几十次,直到水液清澈,令半夏 “滑尽”即半夏本身的“隙涎”被除掉(《雷公炮炙论》[6]:“半夏上有隙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这样半夏洗熟之后,毒性消失,可以入药使用。今天半夏已经不采用这种炮制方法,但是它仍有借鉴意义,如陈修园的《神农本草经读》[7]“今人以半夏攻专祛痰,概用白矾煮之,……古人以汤洗七次,去涎,今人畏其麻口,不敢从之,余每年收干半夏数十斤,洗去粗皮,以生姜汁甘草水浸一日夜,洗净,又用河水浸三日,一日一换,滤起蒸熟,晒干切片,隔一年用之甚效……”我国古代医学家对半夏的应用较早,但是系统广泛且有效把半夏应用于临床是从《伤寒论》开始的,可谓开后世之先河,为后世立法度。今天重温经典,分析并整理《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及制法,希望对临床有所启示,于同道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94.
[2]  叶成炳,王明杰. 伤寒明理论阐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42.
[3]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96.
[4]  邹  澍. 本经疏证[M].(载于顾延龙主编延《续修四库全书》编篡委员会编《修四库全书》993:子部・医家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30.
[5]  张仲景. 金匮玉函经[M].(载于李顺保编著《伤寒论版本大全》)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 223.
[6]  雷  . 雷公炮炙论[M].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60.
[7]  陈修园. 神农本草经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45.
        (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0)

相关推荐

  • 太阳变证—(四)痞证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浮而紧,浮为伤阳,紧为伤阴,当发其汗,而反下之.若浮入里,为阳邪入里,热入而与水结,阳加于阴,则作结胸:若紧入里,为阴邪入里,寒入而与气塞, ...

  • 半夏泻心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半夏洗,半升(12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千姜三两(9克),甘草炙,三两(9克),黄连一两(3克),大枣擘,十二枚[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 ...

  • 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真的很好用!

    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科主任魏玮教授 辛开苦降法,属于"和法"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中医学治法之一. 魏玮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首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 ...

  • 【伤寒论中枳实厚朴的应用】枳实厚朴,功用...

    [伤寒论中枳实厚朴的应用] 枳实厚朴,功用非常接近,但是,尽管接近也有细微差别,到底差别在哪里呢?我们一点点分析. 枳实是一种果实,膨大状,柔软,似乎外形更像腹部,但是腹胀一般用厚朴,比如厚朴生姜半夏 ...

  • 考证关于《伤寒论》中半夏的剂量

    作者:陈建杉1  江泳2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16巻,323方.书中说理深奥,药虽精练,用之临床却行之颇效,因此长久以来是学习中医者必须研读的经典医藉之一,而 ...

  •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日期:2020-12-28 21:05:08   来源:倪注伤寒论 1 石 =4 钧=29760 克 1 钧 =30 斤=7400 克 1 引=10 丈=2310 厘米 1 丈=10 尺=231 厘米 ...

  •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 伤寒论之半夏、枳实、栀子、当归药对汇总

    法半夏药对: 法半夏.陈皮:健脾升清,和胃降逆,使肺脾得调,以洁痰湿之器源. 法半夏.生姜:温中降逆,呕吐可止,痰涎可化. 法半夏.制南星.白芥子:化痰散结,凡痰涎流注于经络.膜原,阻滞生化之机,致使 ...

  • ⊙ 極珍藏 |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Edit | 百草读书: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 ...

  • 伤寒论中十大常用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剂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实践经验教学班5月20日<北京>开班←点击查看 导读经典就是经典,中医之经典无论怎样评,伤寒论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医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常读常 ...

  • 中医解惑:伤寒论中“传经”的实质是什么?

    外感病发生以后,总是每日每时的在不断地变化,决不会老是停留在原始的症状上.这些变化的结果,除了自愈者外,其余的在<伤寒论>中,有的叫做"传",有的叫做"转属& ...

  • 喉癌 - 偶然发现伤寒论中就记载着的有效方剂

    导读:喉癌,占所有癌症的不到百分之二,发病率也是偏低.所以,在有关中医肿瘤著作中讲喉癌的非常少,系统讲喉癌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几乎没有.自从我发现了喉癌就是张仲景的麻黄升麻汤证以后,我几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