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一个月,孩子之间的差距正被悄悄拉开!有多少孩子是“积懒成笨”?!
可下载丨世界知名童话英语原声动画片105集,看完后连妈妈们都迷上了!
领取丨如何简单让孩子记完12000个常用词汇,YouTube上超火的单词记忆视频
限时领丨动画电影《The Boss Baby》宝贝老板 :超级可爱,家长和孩子都适合看!
领取丨小学1-6年级下册星级数学口算天天练,各版本完整电子版(含答案)
限时领丨加拿大侦探动画《忙忙碌碌镇》英文原版51集+绘本,锻炼孩子观察和分析能力!
【名校密卷】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三)附答案 ( 可下载)
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第1-4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卷丨可下载打印
部编1-6年级语文(下册)第1-5单元精品试卷及答案丨可下载
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易错题诊断(含答案)丨可打印
秋季开学后“双减”政策正式全面落地,教育部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1.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2.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3.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4.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对此,有孩子欢欣鼓舞,但是家长和老师却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明白,“双减”之下,孩子们正在逐渐拉开差距!
如今,“双减”已经落地一个月,那些指望孩子自己自觉,指望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的家长,一定能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
“同一个班级中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们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但成就一个孩子,绝不能够静待花开,而必须默默耕耘。
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同一个老师教导下的孩子,之所以出现了差距,问题的源头还是在家庭教育上。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主要有5件事,父母认真重视了,孩子一定能学好。
01
父母不管
父母会教和父母不会教的孩子,结局是完全不一样的。
孩子在学校上学5天,大家学的都一样,进度也一样,这时候不容易拉开差距。
一旦回到家,有父母管教的孩子会认真学习,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会放松懈怠。
这时候,孩子之间已经开始在一点点拉开差距了。
父母的管教犹如阳光雨露,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02
习惯懒散
或许仅仅从一份作业上,就可以看出孩子与孩子的差距。
语文抄词,有孩子抄写得整整齐齐,也有孩子从来不做。
数学解题,有孩子从抄题到审题到解题所有步骤写得清清楚楚,也有孩子只写一个答案。
一个孩子是如何对待作业的,就会如何对待学习。
习惯懒散,正是大多数孩子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孩子绝非生来就懒惰的,缺乏积极性是很大的原因。
这样的孩子往往很消极,他不爱学习,因为从学习中很难得到成就感,他不会主动学习,因为害怕失败,所以避免失败。
爱玩本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自觉,就要在教育上多下功夫。
真正促使孩子成才的,必然是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严格管教。
03
不会学习
教育过程中,我们总被一句话洗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刚起跑就出局,在孩子还没认字时就让他背诗,在孩子还没上学时就让他学奥数,在孩子写不完作业时还给他报班……
可如果孩子“不会学习”,一切都是白谈。
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语境下,现在有许多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不明白何为学习。
学校布置了作业,他们就写,父母布置了课外作业,他们就做;
对着难题钻牛角尖,不是抄了答案自以为懂了,就是干脆不做自以为不懂;
只会简单地记忆知识,却不会探索知识,发散思考;
……
那些每次都考高分的孩子,会使用更高级的认知方法,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直到能够利用知识来完成习题。
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反思学习的过程,总结出一定的记忆方法和解题方法。
引导孩子归纳方法,在验收学习成果时,根据之前的学习经历,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学习,胜过一切补习班。
04
从不阅读
中国家长普遍有一个毛病,就是太功利。
他们并不认可阅读的作用,认为读几本书,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给孩子提分。
就算给孩子买书,也是跟成绩有关的,什么作文选、习题册、励志故事等等。
阅读,应该是一种长久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语文成绩从何而来?从阅读而来。
孩子书读多了,自然就懂得如何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写出好作文。
孩子的数学成绩从何而来?从阅读而来。
读题、审题、解题都需要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在一天天的阅读过程中形成的。
孩子的英语成绩从何而来?从阅读而来。
多读英语原著,多听英语表达,孩子自然会找到英语语感。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习惯,而非功利或作秀。
阅读往小了说,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习能力。
往大了说,是孩子将来面对生活中的迷茫与痛苦、应对人生中的问题与困惑时,内心有足够的从容与豁达,以及与之抗衡的坚强力量。
阅读,正在构建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一个爱阅读的家庭,必定能够培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父母以身作则,带头阅读,孩子将来潜力无穷。
05
没有毅力
近些年,放养教育和快乐教育非常盛行。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没有毅力的父母,养不出能够坚持的孩子。
前段时间,一位49岁“高龄”通过法考的爸爸引起广泛关注。
他为了跟学法学的女儿有共同话题,决定钻研法律,作为一个“门外汉”,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学习,最终以116分的成绩通过了法考。
女儿也在爸爸的激励下,被推免到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苛求她取得什么成绩,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榜样。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三分钟热度绝对没有好结果,只有坚持才能换来回报。
不管是学习,还是阅读、体育等等,任何一种成功都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坚持与奋斗,有毅力的孩子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世间的大小事,都需要坚持多“磨一磨”。
孩子的坚持,源于父母的不放弃,不言败,不气馁!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年赚10万的人的思维格局、行事策略,和一年挣一千万的人是一样的吗?绝对不一样!
孩子在70分时的学习习惯,和95分以上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样吗?完全不一样。
(2)自己课上的灵感
(3)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4)老师的归纳与总结
会听:会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听讲效率高
会做:把会的就成对的,准确、规范的进行书写表达自己的思路
会讲:把自己会的东西讲解出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会变:题目的形式发生变化,能发现本质,准确解答
多题一解,归纳总结,找到通法
一题多变,形式多变,找到模型
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开始上网帮助她查资料,后来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
开班会的资料也是自己查自己整理,其中有些图像是她自己用相机拍。
另外孩子喜欢玩魔方,就让她自己上网查资料整理相关资料(玩魔方有助于培养孩子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高中需要很好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做这方面培养,才能慢慢放手。
一个小学生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每天早起锻炼,结果某天晚上和家长一起看《中国好声音》到11点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从此再也没有进行过早锻炼。
一个高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长、老师的合力下,上缴了手机也不再上网玩游戏,可某一天在同学的拉拢下又一次身陷网游不可收拾,虽然自己的保证书还随身携带。
有很多爱美人士苦苦坚持数天晚间节食,结果一场好友聚会便自此守住餐桌回归旧途,饱享口腹之欲却事后自责不已。
班主任:有多少孩子是“积懒成笨”?!
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01
最近上课,检查学生几个反复强调的知识点,眼睛扫到心不在焉的小X,提问其中一个,直接不会。
很小的知识点,不想继续纠缠耽误上课,就要求他下课背过,等大课间时找我检查。
大课间时,小X迟迟不来,问来办公室的一个同学,
他说:“小X在走廊上和几个同学打打闹闹,玩得正高兴呢。”
我让他去把小X叫来。
不一会儿,小X来了,顶着一头的汗,看来刚刚玩得很嗨。
我问他为什么不来找我,没说话,我又让他背那个小知识点,他直着眼睛说:“我背不过。”
我批评他说:
“这么简单的知识点,课上我也反复强调了,以前也让你们背过多次,现在又给你课下时间准备,还背不过!
这是笨还是懒呢?”
本意是让他反思自己懒惰、不努力,后面教育的话我都想好了。
结果他不按套路出牌!
他居然很认真地想了一下,告诉我:“是因为笨。”
我简直要被他憋出一口老血!
从教将近二十年,见过不少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孩子是第一个面对老师的诱问,在“懒与笨”的选择之间,选择“笨”的孩子。
问题是:他根本不笨!
看着他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想象他前一刻还在走廊上活蹦乱跳,反应敏捷,现在却为了要应付我,而不得不说自己是个“笨蛋”,我又好气又好笑。
我想这个孩子是懒得太久了,以至于他不愿意再主动付出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词:积懒成笨。
02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当接初一新生,总会有这样的感慨:
无论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有多积极,甚至不需刻意观察,你总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内,
“被迫”先认识一部分同学——特别调皮的和特别懒惰的。
不说调皮的,先说说这些懒惰的孩子。
积极三两天后,他们就会“原形毕露”。
即使为了给孩子们养成习惯、培养信心,老师刻意布置很少的作业,仍然会有孩子不完成。
当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时,他们往往或者皱着小眉头,或者瞪起大眼睛、小眼睛;做出无辜状、痛苦状、沉思状、默然状……
与其一番交涉后,人家表示一定改正,然而,第二天仍然没什么改进……
我不禁在心里叹息:这些孩子已经不觉得自己应该完成作业了,主观上已经放弃了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进入一种麻木的状态。
实,他们也很想努力表现,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但是美好的愿望战胜不了懒惰的习惯,在稍作努力之后,他们发现每天都坚持完成作业“太累了”。
于是,重又进入大脑“休眠”,与作业“消极对抗”的状态。
你和他说别的,他也说也笑,只要一提学习,整个人就会变得木呆呆的。
这个懒惰的毛病是怎样养成的呢?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他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习惯不好,每天作业要做到很晚,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课文的背诵,他一开始磨磨唧唧不好好背,怎么提醒都不管用,晚上九点多时,他磨累了想睡觉,
他爸说:背不熟不许睡!要背到一处也不能错!
他把求助的眼光投向我,我说:要听爸爸的。
那天晚上儿子边哭边背,从悲伤背到绝望,终于背过。
以后虽然他做作业、背东西很多时候还是慢、想偷懒,但是我觉得他心里有了一个底线,就是:可以拖,但不能不完成。
我想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那些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的家长,给了孩子尊重和不容突破的底线;
那些态度强硬而要求严格的家长,也给了孩子底线,但孩子有压抑感,随着长大容易产生反抗心理;
那些态度摇摆的家长,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那些抱怨的家长,给了孩子不学的理由和凡事往他处推卸责任的态度。
那些“怎样都好”的家长,让孩子成为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
吊诡的是,那些对孩子过于宽容的家长,往往是自认为“懂一点教育”的家长,秉承宽容、接纳,快乐教育的理念,期望通过“不管孩子”来达到比“管孩子”还要好的教育效果。
殊不知,宽容、接纳孩子,快乐教育,绝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
没有要求地“教育”孩子,孩子对自己也就没有了要求,放纵的结果是让孩子做事没有底线。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懒,一次、两次好像没关系,三次、四次好像对学习没什么大影响;可是,孩子的心理在这一次次的放纵中早就慢慢产生了变化,当结果明显可见的时候,孩子的懒惰心理已经养成。
有多少孩子就是这样在纵容之下,一点点 “积懒成笨”的啊!
对这样的孩子,我的感觉,年轻时是气愤和不解,现在是心疼和叹息。
他们哪里是笨!是没有了思考和勤奋的习惯。
03
作为老师,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子,通过见证他们的成长,我深刻地意识到,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是因为懒散,没有好习惯,成绩越来越差的孩子;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是因为有毅力、耐心和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成绩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估的孩子。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而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在家庭,无论自己的孩子聪明与否,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凡事不要投机取巧,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意识和习惯。
而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正是培养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好契机。
家长应该想办法陪孩子冲过去,而不是态度摇摆、怨天尤人或散手不管。
此时,你的态度正非常微妙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
你的做法给孩子做出了“行”的榜样。
那些已经养成了懒散习惯的孩子,也并非无药可救。
但是,凭孩子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战胜这长久以来形成的坏习气。
他需要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还需要家长的理解和耐心。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觉醒,投入到科学的家庭教育中来。
(来源:徐洁本真教育转自语默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