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寻踪:龙口石山赵家村的赵姓人,到底源自福山何处?

地名,是族谱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受古今区划的变迁以及谐音转写、誊抄笔误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老谱中记载的地名,在如今都已难以找到,对于闯关东后裔寻根群体来说,这一点尤其有强烈感受。

要找到古今准确对应的地名,既需要耐心(详细查找资料),也需要创新(跳跃思维),更需要一点点运气。前段时间,笔者就尝试对龙口一支赵姓人的祖居地进行了探析,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一个还算比较合理的答案。

这支赵姓人居住的村庄名叫“石山赵家”,该村位于517国道沿线,属龙口市石良镇(原丰仪乡片区)管辖。

由于交通便利,笔者曾多次路过这里,不过以往都是匆匆而过,直到最近才专门进了趟村,参观了一番。

石山赵家村,西临水(王屋水库),东望山(蓬黄栖三县交界处的群山),是一个风景不错的地方。不过,对于笔者此行而言,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村口处的地名碑,因为上面记载了这个村庄的历史。

根据石碑后简志的记载,清顺治年间,赵姓由福山迁来居住,因坐落在石山脚下,取名石山赵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修建王屋水库,村庄搬离原址,迁到高处,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当然,修建水库这段历史属于后话,暂且不提。

刚才提到石山赵家村赵姓从福山迁来,这个说法比较笼统,那么,这支赵姓人在福山的祖居地到底是哪里呢?

笔者曾向村里一位老人请教过这个问题,可惜他也说不清楚。后来借助《龙口市村庄志》才得到了这样一个地名:福山县西南的朱业堡北王格庄(多半是出自赵姓人的谱书或老一辈口述)。

(▲石山赵家的石山,指的是村庄北面的一座山,而村东那座山也挺有特点,老辈山上曾有龙王庙)

按照现在的语境来理解,这个地名的意思似乎是:福山县西南方位有个“朱业堡”(现对于地标),“朱业堡”北边有个王格庄。

然而,且不要说现在的福山区西南部,即便把范围扩大到老福山县的全部辖区,也找不到叫做“朱业堡”的地方。就字形来说,“朱业堡”与烟台市莱山区的朱塂堡有相似之处,但一来方位不对(这里在福山的东南),二来区划不对(莱山过去属宁海州),就此可以排除。

由于“朱业堡”查无此地,想要继续寻找,就只能换个思路,重新考虑这段地名中的排列组合。

据福山县志可知,清代中前期,当地实行保、社制度,全县共设四保二十九社。这四个保分别是:东北保、东南保、西南保、西北保(相对于福山县城的方位而言)。

而在龙口石山赵家记载的祖居地名称当中,既有“西南”,又有“堡”(保),有无可能是誊抄或者口传的时候,误将“西南”和“保”分开呢?

详细查询福山县志,在西南保辖下的社当中,可以找到一个“朱丛社”。看到此处,笔者就感觉:福山县西南的朱业堡,很有可能就是福山县西南保朱从社在“脱字讹写”后的结果。

因为,在繁体字当中,业字写作“業”,丛字写作“叢”,对于过去的乡民而言,的确容易混淆。

根据县志等资料的记载,福山县西南保朱丛社,大体就是门楼镇、东厅街道交界处的一些村庄(门楼水库大坝附近)。确定了这个区域之后,再详细对比的,发现这里虽然没有“王格庄”,却有一个“汪格庄”(东西汪格庄)。而其中的东汪格庄又的确有很多赵姓人聚居。就历史而言,赵姓迁居东汪格庄村的时间的确也更早。《福山区地名志》载:元初,赵姓从文登县迁此建村,沿袭旧有的“汪格庄”为村名。

综合分析,现福山区门楼镇辖下的东汪格庄,很有可能就是龙口石山赵家村所记载的“福山县西南的朱业堡北王格庄”了(需要比对族谱才能最终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汪格庄和石山赵家村,不仅在姓氏上可能有渊源,在村庄变迁上也有相似之处。两个村庄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为修建水库而搬迁(石山赵家因王屋水库而搬迁,东汪格庄因门楼水库而搬迁)。冥冥之中有如此巧合,相当耐人寻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