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鑫 | 数字人文与中国早期电影研究(几个问题)
李道新按:最近几年来,受到语言学、古典文学与历史研究等领域的影响,我已经主动离开自己的学术“舒适区”,尝试了不少跟“数字”或“数字人文”相关的学术工作,粗略一算,共计申请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影人年谱与中国电影史研究》;为一家重要学术期刊组织了一期数字人文与电影研究专栏;在“C刊”和“两报”上发表了《数字时代中国电影研究的主要趋势与拓展路径》和《数字人文、影人年谱与电影研究新路径》等4篇独立署名的论文;在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过不下10次主题发言,在北电、中戏、上大、南师大等各地各家高校举办过20次左右讲座,更在北大参与计算中心、信息科学与交叉学科等部门组织的工作群、会议及课程,还跟认真阅读或直接联系过列夫·马诺维奇的博士生们策划过几次专门的读书会;组织年轻学者们共同翻译了一本德国学者阿德尔海·赫弗伯格有关吉加·维尔托夫影片可视化的研究专著。尽管在我2021年的学术发表中,仍有关于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美学与电影史理论方法等方面的“传统”论题,但上述各种言行,已经倾注了我这个原本非常纯粹的“人文学者”的心力,成为我焦急地应对数字时代“思维转向”“范式转换”与“学术转型”的一种特殊“姿态”。7月16日,我又组织北大艺术学院部分在读博硕士以及一直保持合作的相关研究者,通过腾讯会议展开了25人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公号将陆续登载与会者发言及观点,期待各界指正。1.北京大学李道新教 授2.乔 宁博士后3.温 岩博士生4.普泽南博士生5.徐之波博士生6.李鹤伊博士生7.朱子彤博士生8.张雨蒙博士生9.李思锐博士生10.柴 波博士生11.栗 琳博士生12.田 源硕士生13.北京师范大学陈 刚副教授14.北京电影学院李九如讲 师15.赵 寻博士后1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檀秋文副编审17.彭静宜副研究员18.安徽师范大学陈接峰教 授19.长沙学院谭文鑫副教授20.安阳工学院/澳门科大董立晶讲 师/博士生21.上海师范大学张隽隽副教授22.天津师范大学年 悦讲 师23.华南师范大学崔雨竹讲 师24.美国芝加哥大学杨槃槃博士后25.中南大学袁铭嶸博士生数字人文与中国早期电影研究(几个问题)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谭文鑫
图1:蔡楚生文艺界交往关系网络(1937-1952)(根据目前数据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