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我的前半生(17)

03年华似水 旧梦依稀

中学时代,是些年轻而又难忘的岁月。那些特殊的岁月里,有许许多多值得回忆的东西。徐光学风风雨雨地走过了近半个世纪,那些值得回忆的东西在脑海里变成了几缕淡淡的梦痕。那梦痕有时分明是清晰的,有时分明是模糊的。从依稀的旧梦里随手拾取几缕,算是悠悠岁月中,生命溅出的几朵穿越历史风烟的浪花,带着几许尘封,飘落到眼前。

一、清晨剪影

住校之后,徐光学就得按照学校的秩序来生活。住校生,只要是晴天,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早操。徐光学基本上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每天早晨,起床铃声一响,徐光学就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就奔向操场。

徐光学喜欢体育运动。他喜欢打篮球、打乒乓球,也喜欢跑步。早晨的跑步几乎是他每天必修的课程。只要体育老师方志祥的哨声一响,徐光学就很自觉地起床跑步,徐光学认为跑步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他觉得那跑步的节奏适合青年人心律和情感,那跑步的节奏仿佛就是踏着奔驰人生的韵律。在正常的情况下,徐光学每天早晨都绕操场跑四五圈。

三百米的跑道,男生与女生都围绕着一个跑道,沿逆时针方向运动。整个运动场就像是一个运动着的花环。如果站在高处观看,这动态的花环美丽无比,是生命的光环。跑步是一种热身,接着就是做广播操,说是广播操,其实是做操而无广播的。

十来分钟的跑步结束后,体育教师方志祥就会再次吹响哨子,整队做操,方老师用男高音喊道:“各班同学呈广播操队形散开。”然后他又模仿广播中的语音喊道:“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下面开始做第二套广播体操。第一节……”

倘若在春夏秋三季,早晨做操是一种享受,而在冬季,做早操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种痛苦。不过,这点痛苦对于徐光学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这种痛苦毕竟不会比冬季赤脚在鲁王河冰冷的水里更痛苦了,连冬季鲁王河里的水徐光学都敢赤脚蹚过,那么早晨起来做做早操那就更不算什么了。

早操之后就是晨读。徐光学喜欢拿着一本书一个人在教室后面的树下朗读,背诵语文、政治和历史等学科。

春天,阳光透过树木,将点点光斑洒落在他的身上。树上的小鸟总是以清脆的鸣叫同他的读书声相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夏季,早晨读书更是一种快乐。早晨是背书的最佳时间。浓密的绿叶充满诗意,在这样的氛围里读书,可以说连读书人也都会融进这个意境里去。徐光学在这个意境里朗诵道: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秋天,尤其是深秋时节,霜色洁白,金风乍寒。徐光学踏着萧萧的落叶,仍然在这一片小树林里背书: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安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冬天,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或冰棱晶莹,积雪遍地。徐光学仍然坚持早起读书,这时一般不再树下,而是在教室里。天气再冷,他也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念: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虽然徐光学的初中学习因为“文化大革命”而没有读完,但是就从这早操和晨读来看,徐光学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由于坚持锻炼身体,他的体质就非常优秀,在后来的当兵体检中,由于身体素质特别优秀而顺利过了体检关。他对知识的渴求是一般同学都无法比的。徐光学的记忆力非常强,一般的课文只要读上一两遍就能背诵出来,他在中学里所学得的知识为他将来当一个作家、一个诗人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参加劳动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也最能体现集体主义情感。老三届的学生参加劳动是最为稀松平常的事了。在那个时代,那个年月,一个学生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或老师给学生鉴定评语为“热爱劳动”都会使这个学生激动好长一段时间。大关中学6402班的劳动课安排在周五下午。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课都由班主任老师亲自带着。

劳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对于中学生而言,小而言之是值日,如擦黑板、洒水、扫地、抹桌子,大而言之是帮助学校除草绿化、铺设道路、整理花圃、种瓜种菜,甚至到生产队帮助农民突击栽种收割等。所有劳动徐光学都参加过,至于擦黑板、洒水、扫地、抹桌子这些日常劳动就不提了,这里单说大型劳动。

大型劳动首先是除草。大关中学创办不久,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不太理想。连校园里的路都是泥巴路。每当暑假结束,校园里杂草丛生。每年九月份,一开学,学校总是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除草劳动。6402班自然也得领一块“荒原”,这一块地以后就作为班级卫生区承包给了6402班。刚入初一的徐光学就参加了除草劳动了。那劳动场面还是比较大的,全校师生全部出动,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师生的身影穿梭来往,人声鼎沸。既然那块地承包给了6402班,班主任章老师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轮流“看守”那块地。平时要锄草,要保持卫生区干净卫生。徐光学与庆寿、龙姑等在一组。龙姑,作为一个女孩子,体力小,有时候连草也拔不动。徐光学就主动地帮助她。也正因为这一点龙姑对徐光学充满了学生式的感激。由于,徐光学帮助龙姑,还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在龙姑面前,徐光学俨然一个劳动英雄。

铺路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件大事。按理来说,铺路工程应该由大人或工程队来干,而不应该由中学生来完成。可是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校,特别是中学,其道路都是由学生自己参加劳动,铺设道路。大关中学也是其中一例。只创办了六七年的大关中学,校园里所有道路都是烂泥巴。晴天倒还无所谓,可是下雨天就惨了,到处都是泥巴。有时候那烂泥巴和得像一锅粥似的,人一脚踩下去,却连脚都拔不出来。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便决定把学校大大小小的路都修成砂石路。

学校把所有的路面按面积分成若干块。6402班自然也分到了一块。班主任章老师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便将班级的任务细分到每一个学生的头上,即每个学生应该完成多少砂石。学生领到任务后,附近的学生往往有家长来帮助干活,可是远处的学生像徐光学、龙姑怎么办呢?自己干!徐光学和龙姑结成对子干活。像捡碎砖头、碎石头等轻活龙姑就多干点;像挑砂子、挑砖头、挑石头等重活,徐光学都主动多干一点。他们硬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把学校分配的任务完成了。徐光学感到自豪,龙姑也感到骄傲,通过这场劳动,徐光学和龙姑二人的同学友谊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美化校园,学校要求各班自建一块花圃。徐光学所在的6402班在校园的东南角建了一块花圃,并且花圃里还种些常见的花卉如月季、葱兰、虞美人、四季海棠等。各班自建的花圃,各班都是倍加爱护。徐光学与龙姑总是喜欢在自己班的花圃边散步、背书。

劳动是光荣的。当时的劳动既有学校能组织学生到校外,也有老师组织学生在学校里开展有益的劳动。比如,有时候,学校还组织中学生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帮助生产队割麦、插秧,搞突击抢收抢种。和农民在一起劳动,徐光学总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更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徐光学印象最深的劳动恐怕要算得上学生自己种蔬菜了。大关中学的后面是块几十亩的荒地,那地闲置在那儿也是可惜。班主任章老师看好了学校后面的那片荒地,便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荒种地,种上一些蔬菜瓜果。老师的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于是,同学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铁锹、锄头等工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老师让班里的同学自行分组,徐光学与龙姑组成一组。他们选择一小块地,先用铁锹、锄头将地面上的杂草除去,再学着农民的样子把土地翻过来。徐光学是个男子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翻地工作主要由他来做;龙姑力气小一点,她主要是把大块的泥土用锄头敲碎,耧匀。土地整好后,再大致分成几小块,分别在每一块上面种上大豆、丝瓜、冬瓜、蚕豆、青菜等。播种、浇水、施肥等工作完成之后,就是后期的管理。管理有除草、捉虫等,徐光学与龙姑经几乎天天去看看自己亲手种的蔬菜,看着蔬菜冒出了新芽、成长、开花、结果,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虽然他们所种的地不大,但那份成功的喜悦不亚于运动会上取得冠军、学科比赛荣获第一名的喜悦。他们把收来的蔬菜送到食堂里进行简单地加工,稍微贴补一点加工费,就可以食用,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比从父母手中要钱买来的菜不知道要香甜多少倍!

通过劳动,徐光学锻炼出了一个好身体,又养成了一种自力更生的好习惯,更重要的他通过劳动实践养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在劳动中,他进一步培养了集体主义情感,养成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习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参观

老三届学生接受政治教育是最全面、最彻底的。

老三届学生除了课堂上开设政治课外,人人都必须有一部“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但是政治教育基地之一的展览馆,老三届学生更是常去参观。因为展览馆里经常开展一些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徐光学是经常去参观这样的展览,以接受阶级教育。

学生参观展览后,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写一篇观看一感,把各人的感想写出来,在班上朗读交流。徐光学在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度里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徐光学现存的作文里至少有两篇是写参观展览馆的“观后感”,现录一篇如下:

参加阶级教育展览馆

1964年

三月二十四日,我们二年级两个班同学参观了在卅铺街上举办的阶级教育展览馆。这个馆里分好几个部分。我们走进去参观的时候,有讲解员讲给我们听。

讲解员一开始说,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国内形势是一片大好,国际形势是东风继续压倒西风。

第一部分展出的是工业取得了许多成绩和农业生产大丰收。主要内容是介绍大寨怎么样改变落后的面貌。大寨人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把穷困山区改变成了富足的地方。全国人民都在学习大寨精神,大寨之花开遍全国。还有我国工业上的成绩,有万吨水压机的制成,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国片等许许多多的成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真是万紫千红的世界,祖国的形势真是振奋人心。

当祖国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阶级斗争。

第二部分介绍的是斗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地主是怎样压迫人民的,可以看见人民在旧社会是受到了地主怎么样的剥削。这里有一把拐杖,从外表看是一根很平常的拐杖,但当你把拐杖拉开的时候,你一定会惊慌地喊道:“啊!”原来里面是一把刀。这是地主黄贵山用的。在旧社会里,他用这把刀杀害了多少穷苦百姓啊。这不是一把平常的拐杖,这是一根杀人的拐杖。这个拐杖对我们青少年多么富有教育意义啊。

这里还有地主在旧社会里使用过的大斗与小斗。地主的斗是吃人的口,地主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来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在严寒的冬天,地主的狗腿子就上门来收租子,如果有人交不起租子,他们就打人、抢人……这些鲜活的阶级教育素材,谁看了都要流出眼泪来。

第三部分展出的内容主要是揭露阶级敌人贼心不死。这里有投机倒把分子陈××和一些被破获的反革命集团。陈××以替大队搞副业为名大搞投机倒把,以骗取广大劳动人民的钱财。他家一个月内要消耗上百斤的肉、鱼、面等,每个人穿的都是好衣服,家里还有几十箱绸缎衣服,真是铺张浪费至极。有一次,陈××一个人在酒店里就吃掉了几十元钱,又是挥霍奢侈至极。还展出了一个反革命集团,其组成的人员有中农、地主、富农等,其中还有一些受坏分子拉拢的贫下中农。该集团有好几百人他们企图抢夺公安人员枪支,由于我公安人员警惕性高,敌人一下子还没敢下手。这些反革命分子最终还是没有逃出法网,他们都被一一捉住了。这里所陈列的还有地主的变天账……所有这些都是在今天这个和平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阶级斗争新动向。

最后一馆所展出的是广大人民怎么样学习毛主席著作。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一代新人正在茁壮成长。

我看完了这些活的阶级教育材料后,深刻地认识到在当前这种和平的社会里还是存在着相当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我想,我们每一个青年在看过这展览之后都应该好好想想现在生活,再对照过去的日子。现在青年人几乎不知道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通过参观,我们应该明白,今天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今天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不忘本永不变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将革命进行到底。

写篇观后感既对学生进行阶级意识教育,又能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这文章尽管还显得稚嫩,但已能反映徐光学那种强烈的阶级意识和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虽然徐光学当时还只是一个中学生,对于文章的体式、构架都还比较模糊,可是他那认真的叙述、深入的分析以及对参观中遇到的问题所形成自己的看法都超出了一般中学生的水平。

忆苦思甜

为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学校还举办了忆苦思甜报告会。学校特地请来了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农民为中学生做报告。

那天天气很好。上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红旗下的大关中学操场上十分热闹。全校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各自把板凳带到操场上,按班级次序坐好;老师们也参加这个大会。

首先是校长的简短发言。校长要求全校的广大师生认真地听取报告,从中得到教育,以提高阶级意识,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千万不要记忆阶级斗争”的教导,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接着,那苦大仇深的农民就上台演说了,他用极其朴实的语言给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他告诉中学生:他家世代都是贫雇农,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为了生活,一家人不得不向地主租土地来种,一年种到头往往是两手空空,万一遇到年成不好,甚至连本都收不回来。交不上租子,地主就会送来一张欠条,条子上写着欠租的数量和利滚利的要求,如果来年再还不起租子,地主就要绑人;全家人没有一件衣服是没上补丁的,吃的饭食连地主家的猪都不如,住的房子是两间破旧的毛草棚子,夏天是四处漏雨,冬天是八面进风……

那农民讲到动情处,就激动地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顿了顿,忽然竖起拳头高喊: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吃人的旧社会!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随着他的一声高喊,全校的同学都跟着喊起了口号。那高昂而嘹亮口号回响在大关中学的操场上,回荡在蓝天白云间。

中午,全校师生都在学校的食堂吃顿“忆苦思甜”的饭。那饭是野菜、玉米粉、麦麸、山芋干等物混煮而成,再加一点盐。这种饭现在的人吃起来难于下咽,可在旧社会里,有的贫雇农都吃不上。那苦大仇深的农民又说,如果他家年年在春二三月里都有这种饭就已经是美得不得了了。今天全校师生每人一小碗,校长带头吃。大家一看校长都带头吃了,于是一个个皱着眉头把那碗类似“毒药”的忆苦思甜的饭咽了下去。徐光学自然也分得一小碗。看着那碗“色彩斑斓”的食物,徐光学尝了一点,觉得难吃得不得了,可是,既然是忆苦思甜,再苦也要吃下去,于是他皱着眉头一口气把那一小碗难吃的“美丽”的饭吃了下去。

这样的饭的确是难于下咽,包括校长在内的广大师生吃着这样的饭,无不显出痛苦不堪之状。可是,就是这样难于下咽的饭,旧社会的广大贫雇农都吃不上。由此可以想到,万恶的旧社会里那些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人民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阶级教育课。通过这一堂课,大关中学的广大同学更加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任何阶级敌人想搞复辟,开历史的倒车,他们都会更加坚决地反对。当晚,徐光学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我只知道旧社会广大人民的日子很苦,可是,我根本不知道他们会苦成这个样子。今天,我吃的“忆苦思甜”的菜饭,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只能是用来喂猪的,可是,在旧社会,居然连我们穷人都吃不上,可见旧社会是多么黑暗,地主是多么狠毒,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地不幸。通过忆苦思甜,我更加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有一个伟人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阶级仇恨,坚决地自觉地抵制任何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行为,一定要团结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学习,保卫祖国,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繁荣、富强的国家,让我们这“东亚睡狮”睁开眼睛,让世界为中国感到震惊,让我们中华民族傲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简介】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历任合肥军分区军械仓库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合肥军分区军械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开发处处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安徽日报社审计处处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总监。

另曾任《中华讯报》记者;《市场了望》编委;安徽日报主办的《适用专利技术》主编。

曾获“江淮十杰”,军队青年企业家、安徽省军区“四有”干部称号、安徽日报社优秀党务工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安徽省高级审计师评委会会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会员。先后在《诗歌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故事、诗歌、散文、论文1500多篇(首),110多万字。合作出版大型摄影画册《中国三峡》,著有诗集《月影花情》;散文集《心语足音》《爱与人生》;长篇人物传记《奔驰人生》(上、下)。其个人传略载《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六部辞书。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

  • 忆苦思甜,“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一代人铭刻的岁月记忆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是一代人永远难忘的,意思是回忆在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天 ...

  • 字字血声声泪!徐善云演唱《不忘阶级苦》忆苦思甜不忘本!

    字字血声声泪!徐善云演唱《不忘阶级苦》忆苦思甜不忘本!

  • 【赣雩文艺】作者:弘诚《有故事的炊事员》​总第999期④2021年第205期④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有故事的炊事员 作者:弘诚 我们家乡有一所红瓦房学校,座立于本乡东端干渠南岸,远远望去,青砖红瓦一幢八间,格外引人注目.周围绿树环抱,远离村庄,听不到鸡鸣犬吠,犹如世外 ...

  • 徐善云《不忘阶级苦》万恶的旧社会 人们饱含心酸泪

    徐善云《不忘阶级苦》万恶的旧社会 人们饱含心酸泪

  • (散文百家)杨盛龙/我们的思维定势

    散文百家 我们的思维定势 杨盛龙(北京) 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长期受红色教育,受红色文化熏陶,我们的思想被炼红,言语被染红. 红色教育从50年代初全面铺开,到60年代趋向鼎盛,正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 ...

  • “学习班”遗闻||赵中岳

      "学习班"遗闻    文:(镜嵩-赵中岳)     曾被中共中央的红头文件定性为"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共和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qu ...

  • 《作家新视野》|| 散文天地 · 杨盛龙作品|| 总第634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朦胧血泪仇 文/杨盛龙(湖南) 我们上小学初中时,学校教给我们文化知识,同时经常告诫:要又红又专,不要只埋头学习,不能走"白专道路" ...

  • 徐峰:我的前半生(1)

    第一章 01徐氏家族 古老光荣 徐氏一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家族.根据徐伟坚先生主编的<徐氏古今文化大观>介绍,徐氏,以国为姓,系黄帝之后,是颛顼之苗裔.颛顼之孙女修氏生大业,大业生三个儿子 ...

  • 徐峰:我的前半生(2)

    第一章 02桐城鲁谼 钟灵毓秀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座大山横亘在中原大地上,这就是大别山.它自西向东绵延伸展着,其最东端一直伸入到安徽西部.在大别山的东麓,长江之北岸坐落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桐城 ...

  • 徐峰:我的前半生(3)

    第一章 03崇文尚学  桐城传统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年"孟母三迁"不就是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吗?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给人提 ...

  • 徐峰:我的前半生(4)

    第一章 04孤儿寡母  两代艰辛 桐城县鲁谼山的魏家畈是个非常美丽的小山村,村里住着十几户人家,这些人家大多姓徐.徐光学的父亲徐成贤(1918~2004)就出生在这里,并一直生活在这里. 徐家门前屋后 ...

  • 徐峰:我的前半生(5)

    第一章 05砍柴卖柴  初遇革命 1947年深秋,人民解放战争正打得非常激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使解放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在新的革命形势鼓舞下,桐城县鲁谼山武工队也正在 ...

  • 徐峰:我的前半生(6)

    第一章 06红旗招展  徐氏添丁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初十,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

  • 徐峰:我的前半生(7)

    第一章 07贤妻良母  相夫教子 一.做童养媳 徐光学的母亲方志英(1918--1990)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篾匠家庭.她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妹,方志英在兄妹中排行第三.由于兄妹多,生活困难,父母实在无法养 ...

  • 徐峰:我的前半生(9)

    第二章 01马鞍山下  启蒙求学 1958年秋天,已经九周岁的徐光学开始上学.他是由姐姐徐云珍带去报名的.学校就是福星村村办小学--福星小学.学校坐落在徐光学家的南面一公里外马鞍山脚下的原黄氏享堂.学 ...

  • 徐峰:我的前半生(10)

    第二章 02集体食堂 "共产主义" 徐光学在教师的教导和父母的鼓励下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但是,任何一个人都只能属于他所处在的时代,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不可能逃离时代洪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