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散文 || 桐花又开
清明过了,谷雨过了,窗外的桐花却依旧开得繁华。我第一次留意到,它的花期是这么的长。我第一次注意到,桐花原来是“清明花”,掠过杏花、梨花、桃花,在清明时节开放。花开无声,但也有压茬的时候,不过没关系。铜钟似的桐花,喇叭张开,甩出一袭淡紫的长袍,虽然满树摇摇欲坠,但并不鲜艳。——它无意争春。昨天在网上搜寻,才知道,桐花后面紧跟着盛开的是牡丹。这倾国倾城的富贵之花,属于都市。于是,想起前天刚刚看过的泰山牡丹园,已是姹紫嫣红开遍,明媚无边。进了园再看花,要收门票,这花自然贵了。但若不进园,哪能开遍原野?毕竟不如桐花了。不管是闹市还是村庄,不论是旷野还是山间,只要有空隙,梧桐随处都可以生长,且葳蕤高大,茁壮挺拔,枝繁叶茂,花气袭人。这“民间的花”,真的名副其实。那天,单位组织去乡镇联系种植大户,在蜿蜒蛇行而又宽阔平坦、杨柳依依的柏油公路上,隔了车窗玻璃,又一次领略过撒在村内或连在山前的那片片淡紫。在我新居附近,还有几棵梧桐开着乳白色的桐花,洋洋洒洒,满树芬芳。淡紫与乳白,都属于冷色调,即使连成一片、一大片,若不留心,也会被抢眼的黄绿所淹没。再看这梧桐,严格说来,是泡桐。前几年,对植物颇有研究的汪兄纠正过我这方面的认知。而今,风暖春残,桐花将谢,只待一声杜宇,大地上便是一层渐渐加厚的无边的淡紫,抑或乳白,铺满视野。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