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而行亦君子

初读《论语》,源于上学时期的教科书。零零散散,窥一斑,亦受益,但终因未全读而“不见全豹”。年过不惑,继而静心,愈读愈有味儿。掩卷沉思,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孔子光明磊落的品德。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出自《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做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没有担忧。反之,纵然能侥幸避免灾祸,但迟早要跌跟头的。其实,孔子这一思想源自《周易》,原文是“乾者,直也,君子直道而行”。《史记》记载,孔子不仅熟读《周易》,而且曾经为其作序,可见对其影响其深。
      关于“直道而行”的思想,孔子曾多次引用。《论语·卫灵公》中,谈到关于值得自己赞美的人,孔子说:“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意思是说,只有夏商周三代“直道而行”的人才值得赞美。可见,“直道而行”是孔子做人的道德和底线。

不过,孔子曾因“直道而行”而受到老子的善意批评。30岁那年,孔子前去拜见老子。老子对于孔子这位青年才俊当然是了如指掌。两个人交谈了许久,临别时,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老子担心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老子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孔子51岁入仕,虽然只当了4年的官儿,可是却官至大司寇,并代理丞相一职,这足见孔子的本领。不过,由于孔子“直道而行”,得罪了权贵,被迫离开了鲁国,但是,这些打击并没有改变孔子“直道而行”的品德,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宁折不弯,最终成为影响中国千百年的“圣人”。

有人说,孔子出身贵族之家,当然可以轻松地“直道而行”了。其实,一个人的品德与其出身无关。再说,孔子虽出生于贵族之家,但是,孔子3岁丧父,幼年贫寒,很小就能帮助母亲做一些粗活儿。“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可见,孔子不是不吃不喝的“圣人”,生活中,他也是凡夫俗子。
      直道而行亦君子。只要能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正直的人,那么,你就是一位像孔子一样的“君子”。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