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细胞学在犬脓皮病诊断中的应用
脓皮病是犬最常见的皮肤病,是细菌在皮肤上的过度增殖并致病的过程。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假中间型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psseudo-intermedius)。常见的脓皮病类型包括:浅表扩散性脓皮病、毛囊炎、细菌过度生长、深度脓皮病。在临床中我们需要准确区分脓皮病的类型,才能对脓皮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正确的判断。
利用细胞学不仅能诊断脓皮病,还能结合症状帮助鉴别脓皮病的发病种类,而且这样的显微镜检查方便、快速,非常适合小动物临床使用。
脓皮病的采样:
细胞学检查前的制片非常主要,它决定了最后的显微镜检查结果是否准确。犬身上的脓疱、丘疹和结痂都是适合采样的部位。脓疱:完整脓疱是最有意义的病变。方法: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挑开脓疱,载玻片粘取内容物。丘疹:如果丘疹顶部存在结痂,用载玻片边缘推开结痂,然后按压;如果没有结痂,可小心刺破丘疹顶部,轻轻挤出内容物并按压涂片。结痂:是陈旧的病变,如果没有脓疱和丘疹,也可对其采样。去除结痂,按压结痂下皮肤。
任何出血部位都不是理想的采样部位,人为制造的出血更是应该避免。
制片:
将载玻片风干,使用改良的瑞氏染色(Diff-Qiuk),或瑞氏姬姆萨染色均可。
脓皮病的细胞学特点:
细胞学检查通常能够发现炎性细胞和细菌。炎性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通过炎性细胞的种类和相对数量,可以初步判断脓皮病种类。
细菌在显微镜下只能根据形态判断是球菌还是杆菌(图1)。单纯存在球菌是脓皮病最常见的现象;有时球菌和杆菌会混合出现,此时杆菌的出现临床意义不大;如果发现单纯的杆菌感染,强烈建议细菌培养和鉴定菌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角质细胞上正常的色素颗粒(图2)鉴定为细菌。一旦出现炎性细胞吞噬细菌,即能确诊脓皮病。
图1:犬由于瘙痒而自舔,出现在皮肤表面的口腔杆菌(10×100)。
图2:角质细胞产生的色素颗粒,是皮肤上的正常成份(10×100)。
l浅表扩散性脓皮病(图3):
躯干采样的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约占炎性细胞的85%以上,而且多数为退变的中性粒细胞(无细胞膜和细胞浆);细菌数量大,一定会出现于中性粒细胞的周围或细胞浆内(图4)。细胞学特点与其相近的疾病是落叶型天疱疮,但是二者指间的重要区别在于:脓皮病可见细菌,落叶型天疱疮无菌。
图3:京巴犬躯干上的结痂和红斑
图4:中性粒细胞吞噬球菌(10×100)。
l细菌性毛囊炎(图5):
如果采样时发现脓疱或丘疹中心有毛发穿过,再结合细胞学结果即可确诊本病。有时细胞学可能与浅表扩散性脓皮病类似,更多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增加,甚至高于10%(图6),其余的炎性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这种嗜酸性炎症也可见于过敏症、寄生虫感染、落叶型天疱疮和嗜酸性肉芽肿等,大量细菌在炎性细胞周围的出现和细胞内吞噬的细菌现象依然是与其他病区分的标志。
图5:红色丘疹中心有毛发穿出是毛囊炎的病变特征。
图6: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以及细胞间球菌是毛囊炎的细胞学特征(10×100)。
l细菌过度生长
是一种不常见的脓皮病,常继发于免疫低下病(例如库兴氏综合征)。其细胞学特点是无炎性细胞,大量细菌出现在角质细胞周围(图7),并且皮肤发红,没有脓疱和丘疹等小凸起。
图7:角质细胞和大量细菌(10×100)。
l深度脓皮病(图8)
疖病和蜂窝织炎是其常见症状。病变包括瘘管、溃疡和坏死。采样时常遇到出血。细胞学检查可见巨噬细胞明显增加(>15%),伴有大量红细胞,其余的炎性细胞种类较多,相比与其他脓皮病,中性粒细胞依然为主,但较少出现退变。深度脓皮病属于肉芽肿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图9)。其他类似的疾病有脂膜炎和脓癣,区分的标志:深度脓皮病有细菌(有时细菌量不大),而且有吞噬细菌的现象;脂膜炎完全无菌;脓癣的病原菌是癣菌元素,同时也不会有细菌出现。
图8:德牧的深度脓皮病,结痂下是溃疡和瘘管。
图9:巨噬细胞和红细胞增多,图中可见细菌被细胞吞噬(10×100)。
根据上述细胞学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皮肤病变是否为脓皮病。虽然有的病例会存在两种以上的脓皮病类型,但通常会有一种占主导地位。鉴别脓皮病类型是为了进行随后的实验室检查,例如: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血液学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分泌检查等,毕竟大多数脓皮病是继发性皮肤病,需要寻找其他潜在病因,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