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 | 梁思成:中国上古时期的雕塑史
在《中国雕塑史》开篇,梁思成写道:“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此最古而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考之古籍,鲜有提及;画谱画录中偶或述其事而未得其详。欲周游国内,遍访名迹,则兵匪满地,行路艰难。故在今日欲从事于中国古雕塑之研究,实匪浅易。”短短数言,道尽雕塑之重要及著述雕塑史之艰辛。 今天与大家分享书中关于上古雕塑史的章节,从中不难看到当时的学术著作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特点。
我国言艺术者,每以书画并提。好古之士,间或兼谈金石,而其对金石之观念,仍以书法为主。故殷周铜器,其市价每以字之多寡而定;其有字者,价每数十倍于无字者,其形式之美丑,购者多忽略之。此金钱之价格,虽不足以作艺术评判之标准,然而一般人对于金石之看法,固已可见矣。乾隆为清代收藏最富之帝皇,然其所致亦多书画及铜器,未尝有真正之雕塑物也。至于普通玩碑帖者,多注意碑文字体,鲜有注意及碑之其他部分者;虽碑板收藏极博之人,若询以碑之其他部分,鲜能以对。盖历来社会一般观念,均以雕刻作为“雕虫小技”,士大夫不道也。
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此最古而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考之古籍,鲜有提及;画谱画录中偶或述其事而未得其详。欲周游国内,遍访名迹,则兵匪满地,行路艰难。故在今日欲从事于中国古雕塑之研究,实匪浅易。幸而——抑不幸——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著名学者,如日本之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Paul Pelliot,Edouard Chavannes,瑞典之Osvald Siren等,俱有著述,供我南车。而国人之著述反无一足道者,能无有愧?今在东北大学讲此,不得不借重于外国诸先生及各美术馆之收藏,甚望日后战争结束,得畅游中国,以补订斯篇之不足也。
上古
传谓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三,以象天地人;烹牲牢于鼎,以祀上帝鬼神。黄帝既崩,其臣左彻削木为黄帝像,率诸侯朝祭之。然此乃后世道家之言,不足凭也。
帝尧之时,鸾雏来集,麒麟来游。只支国献重明鸟,国人多刻铸鸟状以驱魑魅。
帝舜祀上帝山川鬼神,作五瑞玉器,多以圭璧。此时盖尚在石器时代,故兵器俱石制。尧舜之时天下泰平,故武器化为礼器,如石斧化作圭,圆形石饼化作璧。唐时发舜妃女英冢,得大珠及玉碗,足征当时玉器之发达也。
三代
夏
大禹定天下,“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为九鼎,图以山川奇怪鬼神百物,使民知神奸,则入山林川泽,魑魅魍魉莫能逢之,以承天休。其后鼎迁于商,复迁于周。至周定王时遂有楚子问鼎、王孙满对之事。至显四十二年,姬氏德丧,九鼎终没于泗水。秦始皇二十八年,过彭城,发千人入水求之,终莫能得。
当时铜器铸造术渐精。铸鼎象物,装饰渐见,遂成“浅刻”(Bas Relief)。盖人类因需要而制器,器成则思有以装饰之,实为最自然之程序。三代花纹之形式,盖于此时已成矣。礼记明堂位谓山罍为夏后氏之尊。正义谓罍为云雷,画山云之形以为之。盖三代铜器所最多见之“雷纹”,实始于此时也。罍之彩饰多用黄金,遗物中镶金者甚多,今故宫及古物陈列所尚可见。
夏后虽已入铜器时代,然玉石之用仍广。禹治水功成,帝舜赐以玄圭,玉器也。禹贡谓扬州及荆州有金三品(金银铜),扬州有瑶琨,豫州有磬错,梁州有璆铁银镂,雍州有球琳琅玕,金玉出产甚丰,雕琢之术盖亦进矣。
商
至殷商而工艺渐繁,于是天子有六府六工之制。六工者,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也。韩非子谓殷人雕琢食器,刻镂觞酌。至于塑像一方面,则有晋卫之人镌石铸金,以为师延像以祀之。又有武乙无道,作偶人,谓为天神而搏之。纣为象箸,犀玉之杯,可知当时在象牙、犀角、玉石等等工艺雕刻亦必甚发达也。
商代遗物中铜器不多,如宣和博古图所载之父己鼎若癸鼎,及西清古鉴所载之父乙,丁,祖辛,父癸,若癸,皆铸饕餮雷纹。
玉器遗物中有北平黄氏之躬圭,下有横纹三道,圆孔,再上则异面,非人非兽,雕工甚佳。
近年殷墟(安阳)出土器饰龟甲尤多。象牙,犀角,牛骨,雕刻甚多,刀痕犹劲,刻工细巧。去年李济之博士在殷墟从事发掘,出土者有半身石像一躯,无首无足,全身有雷纹,盖纹身之义欤。李先生以为此石像之用为柱础,其言亦当。此外更有铜贝一,径约三寸,精巧有如希腊全盛时代物,良可贵也。
周
周承二代之盛,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文物制度俱备,粲然为旷古所未有,故孔子叹赞,有郁文从周之语。
周代遗物,铜器最多。考之古籍,周礼春官宗伯之下有司尊彝之职,掌六尊六彝,皆宗庙之祭器,大司乐之下有钟师镈师。司徒之下有鼓人,掌六鼓四金。四金者,金錞以和鼓,金镯以节鼓,金铙以止鼓,金铎以通鼓。
在金工方面,有六工之制,曰攻金六工。筑氏为削。冶氏为杀矢及戈戟。桃氏为剑腊。凫氏为钟。氏为量。段氏为镈器。
至于所用之金,则有所谓六齐者1金六分,锡居一,齐钟鼎;金五分,锡居一,齐斧斤;金四分,锡居一,齐戈戟;金三分,锡居一,齐大刃。金五分,锡居二,齐削矢;金锡相半,齐鉴燧。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锡多为下齐,锡少为上齐。
铜器之中,虎蜼二彝及大尊为虞制,鸡尊,黄彝及山尊(罍)为夏制。斝彝著尊为商制。鸟彝及牺尊、象尊为周制其中尤以牺尊、象尊为研究雕塑史之主要材料,博古图,西清古鉴皆多载之。今多存故宫博物院。其中尤以散氏盘为最著(第五、六图)。然其所以著者,以其款识文字之多,研究者实未曾有以雕刻家眼光看之者也。
若观周代铜器,总合而归纳之,可得下列诸特征:
(一)深刻、浅刻并用,或全器面俱有纹或横圈。深刻部分多为夔或饕餮。浅刻部分为雷纹。
(二)重要部分加以脊骨。其断面小则圆,大则方,且多节断,折钩等形。
(三)小圈横带圈。
(四)脚部周绕多有弦纹。
(五)所有主要花饰多以动物为主。
至于传记中,更有有趣之记载,则孔子家语中之金人铭。“周太庙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中之金人,盖亦我国铜像中之最古者也。
至于玉器,尤为周代礼节中之必需品。安邦国则有六瑞:王,镇圭;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穀璧;男,蒲璧。礼天地四方则有六器:礼天以苍璧;礼地以黄琮;礼东方以青圭;礼南方以赤璋;礼西方以白琥;礼北方以玄璜。用玉之途甚广,用玉之风甚盛,玉在当时社会中实占重要之位置。其价可使“小人怀璧其罪”,其高尚可使“君子比德于玉。”又能使孔子“鞠躬如也”。
至战国之世,重玉之风益甚。郑伯许璧以假田,固可知当时玉价。然如秦昭王之以十五城易和氏玉,更有如蔺相如者冒生命之危险以还璧,盖亦中外古今所未有也。周代遗玉极罕,见于博古图及其他古籍者不过十余事。唯日本竹内氏所藏璊玉珑,作圆圈形,首尾衔接刻作龙形,雕琢奇古,盖三代之遗物也。
建筑雕饰遗物有宗周鄷宫瓦,见于金石契及石索,内有字外绕以四神之饰。陵墓建筑上如仲山甫冢之石羊、石虎,实为翁仲之始。孔子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可知俑像在孔时已成习俗沿用物,惜无遗物可考耳。
周代雕刻师中有鲁班者,称绝世妙手,不唯擅雕刻,抑亦极巧之机师也。且作木鸢为楚攻(墨翟为云梯以御之),作木人以御木马木车,盖亦极巧之机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