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自然︱林蔚然:以情造境——花鸟画创作漫谈

林蔚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展览并获奖。2008年作品《雨后》获“南粤清风”纪念纪检机关恢复三十周年广东省书画展优秀奖。2010年《春暖玉玲珑》入选第二届全国线描大展,2011年《春雨润如酥》入选中国当代花鸟画展。2011年《骄傲》获展望十年——2011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骄傲

98cm×18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以情造境——花鸟画创作漫谈

文/林蔚然

花鸟画涵盖的题材和内容是中国画中最广的,涉及了所有国人能见过和想象出来的动植物,所以常被与西方的静物画和动植物画划等号。事实上花鸟画真正要表达的却是一种人的情怀,花鸟鱼虫都是人的品格和情感指代和象征,这是它与西方静物画、动植物画完全不同的地方,也是它不可以被称为“中国静物画”的原因所在。

蜜菠萝

98cm×18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花鸟画表现人的情怀,重点在“情”。恽南田曾提出“摄情”一说,就是对花鸟画创作中“情”的核心性的强调。也有人问,中国画最讲究的不是意境么?难道花鸟画不是?花鸟画当然讲“意境”,讲“意趣”,只是,意境完成已是绘画创作的终点,如何由“物”到“象”这才是创作研究的本意。花鸟画创作如何得到这种意趣和意境。从很多的画论和画家经验总结可以看到,花鸟画创作由“情”而生。那么具体到学习实践中又如何由情到境,从无有到有?这些其实应该贯穿于我们创作准备阶段,完成阶段和日常练习中。细分起来包括在以下几个阶段里。

春晴

98cm×18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一、写生

说到写生,许多人会认为就是单一的对景或对象写生,而花鸟画的写生在传统上是指“目识心记”的全过程。由于古代没有相机等工具,所有的细节和特征都要依靠画者的一双眼睛和手绘记录,甚至只是大脑的记忆,也练就了古代画家目识心记的本领。时至今日,由于有了相机辅助和网络图片可用,目识心记这一基本功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也就有了很多人依赖照片绘画,足不出户便可创作的现象。本来创作习惯因人而异,并没有对错之分,但不可否认的是,用照片创作的确会缺失掉更多的现场感受和心灵的陶冶。

春信

98cm×18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因此,花鸟画的有效的写生应分为看、写、记三部分。首先是看,就是“目识”。目识并非只是分辨物象这样简单的一个字面解释,它是一个认知和感受结合的过程。写生时的“看”,第一是要“看到”。满园春色,画者在里面看到了什么?也许是一支花,也许是一双雀儿。当“看到”了合心意的,那下一步就是“看清”了。看清对象的特点,判断它的种类,看清它的生长。有了这一步就不至于把牡丹画成芍药,把海棠错认成樱花。第三步就是“看准”,找到对象最美的一面。花如美人,也是有着最动人的一个角度。当有了这三步看后,就可以安心坐下来“写”了。

花事团圆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08年

第二部分的“写”是现在许多人观念中写生的重头戏。很多人一上来就“写”,觉得画得越多越好,在画的过程中整个人都被对象所控制,结果越画越无趣。许多老先生在上写生课的时候常说“要带着脑子去画画”,其实就是让我们在写生过程中懂得取舍与甄别,对象的美如何留住就是通过我们主动地放弃枝节,抓住特点得来的。所以,我们的“写”第一是要“写感觉”,写出画者对对象“看”的感受;第二是要“写特征”,将对象的特点通过艺术手段凸显出来。

焰之舞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08年

第三部分的“摄”在写生中实际上应该贯穿始终,并且它才是写生的真正重点。“摄”其实是画者的一个心理的过程。在“看”的阶段,“摄”的主要是对象之美,对象的美触及了画者的心,画者选择了它;在“写”的阶段“摄”的作用在于左右着画者的取舍。常有初学者问:我如何取舍?怎么知道哪些可以忽略?那就看一开始是对象的什么把你“摄”住了,而你又从它那里摄取到了什么?如果你能告诉自己,那么,那些你忘了的就是该舍弃的。当然,画画不是在做数学,可以一步步公式推导,最后得出结果,“摄”的过程会有各种的意外和偏离,需要画者不断调整和不忘初心。

玉玲珑之一

45cm×35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摄”作为写生的重要部分,当然不只是在写生的前两阶段存在,最重要的是它“心记”的作用。美是稍纵即逝的。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看见美好的景色雀跃不已,拍照,摄像记录,但当时过境迁,再回头看照片或影像总是不如记忆中美好。相反,如果当场就把自己的感受画下,可能会比照片觉得更接近记忆中的真实。这就是人类的记忆过滤,它往往只记下了自己想记住的。在中国绘画中便是“心记”。写生更多的应当着眼于心记,用心去摄取大自然的美好,这才能为我们后面的创作提供有用的支持,也只有画者心中记忆的美才更有可能赢取观众的共鸣。

碧桃

35cm×45cm

纸本设色

2010年

二、养情

“情”,有人说不知从何而起,但对画者而言却是靠“养”出来的。首先,画者的人生观和个人认知能力是第一要素。同样的花,在悲观者看来是终将逝去的,在乐观者看来那是将要结出果子的;看到红叶有人会赞叹,有人会想到血色。很难想象,一个对世界没有感悟,对生命没有认知的人会因为一株植物而动情,更遑论表现。

鸢尾花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08年

其次就是花鸟画传统学习中一直强调的学养。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学习最为独特的部分,画家的多方面学习和修炼,最终是为了在绘画上得到呈现。包括上面所说到的写生,对于西方绘画更多的是一种练习和素材收集,对花鸟画而言就是一种感悟能力的培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一种能力和文化内涵的累积。花鸟画创作的“情”靠养,从生活来,从内心来,从学习来。

菜花

35cm×45cm

纸本设色

2010年

三、以情造境

有了知识的积淀,生活的陶冶,画者便有情了。这种情当然也分为两部分。一是画者的个人人生经历造成的个体情感,他动情之处自然会有差异。如花鸟画历史上最经典的“徐黄异体”就是最好的例子。另一方面就是公共审美的情感,这主要是由知识水平和社会良俗带来的影响,这方面的情感带有更多的社会共同性,是前面个体情感的基础。

豆荚

35cm×45cm

纸本设色

2010年

画者怀抱情感创作,营造心中的意境。当中的取舍和表达都由情而生,由情而动,正如前面的写生一样。只是创作中的以情造境是写生基础上的升华,而非以写生代创作。这一过程当然也必须遵循花鸟画特有的艺术规律,如何构图,如何造型,如何用线用色用墨。脱离艺术规律而谈创作谈创造意境那将如同小儿涂鸦一样,完全不可控制。

秋瓜绿

35cm×45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最后的过程是一个绘制的过程,画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实现到画面上,这些都需要过硬的绘画技巧的支撑。以情造境无法脱离技法去实现。以情造境的“情”只是以情感作为导向,让画者能够在众多的对象中选择,在各种技法中取舍,这中间的技术因素并不会被弱化。到此,花鸟画的意境就在“情”的驱动下被营造出来,完成了由物到像的创作过程。

蕉荫翠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08年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