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眼前事,自有大未来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好朋友,因为公司变革,他突然获得了远超自己预期的一次岗位晋升,这让他突然有了天上掉馅饼,刚好砸中自己的感觉……而紧接着他就开始焦虑了,因为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开始疯狂地加班,但依然觉得力不从心、心力憔悴……这周上半周他和我说起他现在的工作状态,我半开开玩笑半认真地和他讲:这样下去你会把自己逼死的,很快你可能就要辞职了。你可以去想一想,前段时间主张给你晋升到现在岗位的管理者是不是在“捧杀”你?!
我的这位朋友晋升以后的状况大概是这样的:因为晋升到了一个比之前高很多级的岗位,所以工作量相对也会多了很多,主要是工作的难度也大了,大家对他的期待也不一样了,而同时他似乎也很“自然”的认为自己能力已经提升了一大截,所以,无论是大活小活,他都来者不拒,好像要努力给他人一个人设——我无所不能。最近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给他安排任务的人对他提交的成果都表示不满或者失望,他手头的工作确实过多了,所以大部分时候只能草草应付。
一开始,我觉得他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不懂拒绝,毫无疑问这是问题的一方面,而实际上我认为他更大的问题是——对眼前事的关注不够,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要么就是低估了当前手头已有工作的难度。以致在当前手头事都没有做好、做完的情况下,加之急着想要证明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对新任务来者不拒,累死自己的同时,几乎完全的“伤害”了给他安排工作的人。
事实上,我发现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也在一直在走这样的路。我注意到很多企业的通常是把最精锐的力量用来开拓市场、争取客户,以及用在那些出了问题(收不到钱)的问题的客户了,而那些对企业最好、也没有什么要求的客户,往往被这些企业给忽略了。也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往往在市场阶段承诺得好好的东西,在实施过程中却是一塌糊涂。
有一个成语叫“叶公好龙”,大致意思是叶公号称自己崇拜孔子,很期待能够见到孔子,请教孔子,但是等孔子真的来教他的时候,他又听不懂,还不爱听。这就是叶公好龙,龙来了之后,他发现自己对龙并不喜欢,甚至还很反感。
企业经营理念上有一个词叫——悦近来远,指企业服务好已有的客户,那么新客户自然就会被吸引来。隐含的意思就是客户来了之后觉得这儿不错,也就不想走了,永远留在这里吧,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客户忠诚度的根源。本质是现在的客户满意了,远方的客户自己就来了。换言之,就是说企业应该把资源全部或者优先投入到现有的客户、正在服务的客户身上。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往往是忽略了眼前的客户,却总是在想办法去试图取悦远处的客户。其表现就是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去争取那些可能即将成交的客户,而已经签了合同、付了款的客户,却被认为是已经搞定了,不需要再关注了,至少是不在优先级了。
我所在的咨询行业的很多公司就是这样,很多企业都是争取项目的时候是一批经验丰富、资历老道、见多识广的各种合伙人、总监、资深项目经理等,而一旦项目中标了,项目执行过程中,那些在投标过程中出现的“大咖”们通常就统统都消失了,偶尔也只是某位大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某个时段出现一下,蜻蜓点一下水。实际上,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客户一旦被搞定了,精锐就撤了,换了一批“老弱残兵”或者“咨询生手”来服务,精锐们又开始去准备下一个猎物了……
这种“悦远”的经营方式,往往就造成了这个行业的空档,一些小团队的优势反而体现出来了,那些二、三十人或几个人的小咨询团队,往往能够保证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和项目质量把控,这大概也是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是“小而美”的原因吧!
回到开头朋友的例子来看,朋友晋升一个远超自己预的岗位,可能有其运气的一方面,但肯定也是某种意义上个人能力(潜能)被看到的因素,他在新岗位上最应该做到的就应该是“悦近”——做好手头的事。大可不必有因为自己岗位提升了,就想要展现自己“全能”的想法,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他,难免有部分人还想看他的“笑话”,而他“贪多没嚼烂”反而噎着了自己。再者说,自己认为自己要“全能”,别人都不信的情况下,反而欺骗了自己,也可能早早的“断送”了自己,又坐“直升飞机”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