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讲高考试题(12)|如何精准解答高考语段补句题(徐爽)(第1393期)

如何精准解答高考语段补句题

徐爽

在“语句复位”专题复习中,要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即“明确话题、划分层次、关注细节、斟酌词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明确命题人会在何处设置障碍,这样复习才能精准高效。首先,指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语段的核心。即从宏观上把握材料“说了什么”。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入中观层面,即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句子之间的承接、假设、因果、目的、转折等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素材是“如何说的”。学生在经历了以上两个思维训练后,解决句子补写的难题就水到渠成了。最后,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即由思想转化为纸笔实践的过程。抓住要点,规范作答是将思维过程和结果呈现在纸面上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贯穿学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

以2020年全国I卷第20题“语句补写”为例来探讨如何精准备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要做好这道题,首先,我们要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这则材料围绕“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记忆力”展开。其次,对材料结构进行划分:从宏观层面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研究发现规律,二是研究的过程,三是研究的结果。再次,考虑所填的空缺部分与前后句的关系:第①处是对观点的阐释句,第①处之前的“即使”表示让步关系,之后的“仍然”表示无论前面是什情况,后面的结果不受影响,而后句说的是“有氧运动的作用”。因此,结合前后句,第①处应该填与“记忆力”有关的内容,综合分析应填“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第②处前一句“有30名被试人员参与了研究”,后一句“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根据“这两组”可推断第②处应该填“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第③处呈现的是研究的结果,句子中的“而”提示了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因此,应该填“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由此可见,语段补句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逻辑思维能力,设题点集中在语段内部的逻辑推理关键句上,主要考查层与层之间转换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因此,在平时复习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明确思维路径,从而规范、高效作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