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床前明月光”,但诗中“床”是何物,却十人九不知
提到小学时的语文课本,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念念不忘。的确,在一开始学语文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是挣扎着的。仿佛这门学科有着背不完的古诗,记不完的文学常识,练习不完的汉字,让人觉得头都大了。
还是如果提到小学课本中的古诗,相信很多人都会在脑海中出现这么一个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中握着一本诗集,他站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目光忧虑的看向远方。
窗外是皎洁如水的夜色,纯白色的月光从窗口洒落下来,就像一地的碎金子。
没错,这首诗就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是李白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一,它并不是水平最高的,也不是意象最完美,最深刻的,却因很强的画面感和简单的格律以及朗朗上口的文字形式而被传颂至今,成为了唐诗中流传最广,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直到现在,小到八岁儿童,大到八旬老人。大家似乎都会在茶余饭后吟上那么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圆便是团圆的象征,一抬头能够望见的明月,就是你在千里之外,与家乡唯一的联系。
然而明月并不是小编今天所说的重点,小编今天要问大家的是其中的一个字:“床”。人人皆知“床前明月光”,但诗中“床”是何物,却十人九不知。
我们一直吟诵着床前明月光,以为这里的床就是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寝具。但是,我们忘了,在唐朝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床这种东西的,床似乎是到了明代之后,才成为咱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寝具。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人使用的榻榻米,其实就是咱们唐朝百姓平时家中经常会使用的东西。在唐朝时期,大部分人睡觉还是直接席地而睡的。
所以说这首诗中的床,其实很有可能跟我们所想象的不太一样,而且在民国时期,也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者进行了调研,他亲自试验了人躺在床上时能不能完成诗中所说的抬头低头的动作,并且最终发现,如果李白是躺在床上,那么他是看不到脚下的月光,也看不到床前明月的。
既然不是床,那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窗户的窗了。其实也不是,在唐代,窗户可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可以随意打开,随意关上的玻璃窗。
就像我们在古装剧中所经常见到的那样。唐代的窗户都是木质的,而且是用纸糊上的,从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所以就算李白躺在床上看着窗户,也不会看到窗外的月光。
既然不是单人床,也不是窗户,那么这里的床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最为贴合的解释就是胡床或者井床。提到胡床,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所谓的胡床,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小马扎这种东西。
胡人就是少数民族,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迁徙,所以他们所携带的休息用具小马扎就具有这种快捷方便的特点。在传入中原之后,中原人就为这种工具冠以胡床的名号来区分与本地的用具。
而井床其实就是井的边缘。总的来说,不管是胡床还是井床,都是在院子里放置的一种设施。
这就比较符合李白看月光时的人物设定了。不管他是坐在小马扎上,还是坐在井的边缘,他都能够看到月光洒落下来。也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吟咏出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