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证明黑猩猩存在杀婴行为,甚至是吃掉!灵长类都是残忍物种?

一项新的研究证明,一只野生黑猩猩在出生后,其他成年黑猩猩(包括雄性和雌性)可能会将幼儿抢走杀掉或者蚕食掉,于是雌性黑猩猩往往会在分娩前躲起来,以防止其他黑猩猩的杀婴行为。

科学家2014年在非洲坦桑尼亚西部的马哈勒山脉中,追踪记录了21只黑猩猩的日常行为和繁衍情况,并罕见地观测到了野生黑猩猩的分娩,分娩的母黑猩猩叫做德文塔(Devota),在出生几秒钟后,她的幼崽就被另外一只名叫达尔文(Darwin)的黑猩猩抢走,达尔文是该群种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雄性黑猩猩,达尔文夺走幼崽后迅速冲入了丛林当中,德文塔连摸到自己孩子的机会都没有,等科学家追踪到达尔文时,幼崽已经被杀害了。

达尔文拿着德文塔的幼崽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当中,科学家分析了雌性野生黑猩猩怀孕和未怀孕的频率,发现怀孕的雌性黑猩猩在分娩前7~18天会突然“消失”,科学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黑猩猩的“休产假”,后来雌性黑猩猩德文塔在2016年再次分娩时,休了近一个月的“产假”。

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解释到:野生黑猩猩的“休产假”,很可能是雌性黑猩猩为了避免幼儿出生后遭遇其他黑猩猩的杀婴行为,做出的一种风险规避对策。

早在1962年,科学家就在野外发现长尾叶猴会故意杀掉刚出生的婴儿,而长尾叶猴平常是非常温顺的,随后的研究发现长尾叶猴杀婴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在野外观测到灵长类动物的杀婴行为,当时震惊学术界和宗教界。

灵长类杀婴行为的原因

可以确定的是,实施杀婴行为的黑猩猩,一般都不是幼儿的父辈,被杀的幼儿一般都小于1岁,而且这种行为在灵长类当中普遍存在,目前至少发现了20种灵长类存在杀婴行为。

科学家猜测灵长类的杀婴行为和自身种群结构有关,比如长尾叶猴属于一雄多雌,当新的猴王取代旧猴王时,新猴王就会杀掉前猴王的幼崽,这有利于新猴王的基因延续。

目前关于灵长类杀婴行为的主流解释,认为是雄性为了保持自身繁殖的有利性,雌性哺育其他雄性幼崽会消耗自身群体的大量资源,雄性杀掉其他幼崽将有利于自身基因的延续,以及自己后代的竞争。

研究人员还发现,雌性黑猩猩在哺育幼崽时,会有近1~2年的时间回避交配,在雄性黑猩猩杀掉其幼崽后,雌性会提前结束哺育期,并很快进入发情状态,甚至还会和杀掉幼崽的雄性进行交配,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灵长类的杀婴行为。

当然也还有其他说法,比如资源短缺说,类似一些鸟类会主动淘汰自身弱小的后代,以保证其他后代的食物充足。

其实在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的行为,比如中国古代帝王在生育了双胞胎兄弟后,会选择性地留下一个婴儿,以防止未来双方对权力的争夺;还有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在迁移时期就可能杀掉新生儿,以应对当前资源匮乏的困境。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