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钊的“初心”是条狗?他一直在名望、世俗和情欲的世界中寻找真我

说起“不忘初心”,大众传媒给人留下的印象大多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单说“不忘初心”,玉雕手艺人张克钊有着风格迥异的演绎。他的“不忘初心”和“方得始终”都和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每每谈论起来,多数人都在谈论张克钊的“不忘初心”,却不知他的初心为何物。有人不服气,还打抱不平地要为张克钊疯狂打call。而这篇文章,或许就能告诉大家:张克钊的“初心”是何物,而他的初心还一直在在名望、世俗和情欲的世界中挣扎不已。

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玉神苑,到郑州国际机场T2航站楼,全程296.2公里。

缘起“玉人谈艺”,两个男人去接另外两个男人的路上,畅聊一路,留下时长为2小时58分57秒的录音文件。

日前,一篇题为《张克钊:初心是条狗——黑白独山玉俏色人物雕刻的艺术之旅》的文章,仿若有人在平静的湖面上掷下一顽石,激起了阵阵涟漪,时至今日,涟漪的余波仍在湖面清晰可见。

出自《华严经》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亿万世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同样,人的一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大多数人跑快了便喜,跑慢了便悲,迷迷糊糊地跑到了头,一切都没有了,居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开始跑?我不愿这样,我跑我该跑的路,你超过我,落下我,都与我无关。我生来不是为跑步,而是为我的路而生的。对张克钊而言,他的初心一直未变。小编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我曾把它提炼,并作为我微信签名。相较而言,张克钊的“不忘初心”,有着别样的演绎。

说起张克钊,和他对应的标签多是“独山玉黑白人物”、《心路》、《妙算》等等字眼。2017年国庆前夕,玉石铺子新媒体小编机缘巧合和他一道去机场迎接来自新疆的玉雕手艺人樊军民和周雁明一行。接送的车自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玉神苑出发,在去郑州国际机场T2航站楼全程296.2公里的路上。围绕玉雕、围绕张克钊,小编和他畅聊一路。谦逊、真诚的张克钊让小编肆无忌惮,最后留下了时长为2小时58分57秒的录音文件。

由于笔者正帮何马写自传,之前采访过玉文化专家刘晓强,较熟悉张克钊、刘晓强、王东光等当代玉雕的中流砥柱与何马的渊源。上车简单寒暄后,我们的话题从何马开始。当然,本文男主角是张克钊,何马只能友情客串。

1童年记忆,塑造了他的性格,也是他创作源泉

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无论是生活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亦或者是生活在恬静静谧的乡村,当人们看见风吹过植物,摇曳多姿,每个人的思绪都不大一样,这个世界是如此缤纷多彩。要表现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难度可想而知。对于玉雕艺术而言,玉雕人物大概是最难表现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克钊却利用颜色丰富的独山玉开辟出了一条“直击心灵”的玉雕艺术之路。

张克钊独山玉玉雕作品《心路》

好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兴趣,都能在某一地方找到自己的归属,而且他们又彼此地融合。张克钊呈递出的作品印象,就如同他生活地方的风格,总能自由地创作出不同的生活元素,并把它们混为一炉。

心理学有一句话叫“儿童是成人之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一个人儿童期形成的人格特征给人一生的性格发展打上深深的烙印,这一点在张克钊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他的黑白人物玉雕作品上就是最后的例证。

张克钊最熟悉的童年乡村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久浮现眼前。它们可能是田间地头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婚嫁时的琐呐声声、村头大树下饭时边吃边说的场面,亦或者是会说鼓词的邻居大伯、推石磨的老母亲、爽快的二大娘、地头摆棋的大爷,无论是何种题材的人物,都少不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而这些张克钊儿时最熟悉的记忆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张克钊乡土气息浓郁的黑白人物题材玉雕作品,极富张克钊个人风格。这点有些点类似著名导演张艺谋,张艺谋早期在世界扬名立万的《红高粱》、《菊豆》、《黄土地》等作品,同样乡村气息浓郁,极富创作者个人风格。除了他执导或掌镜的电影作品,张艺谋出演为数不多的作品也符合这个规律。无论是《老井》中的男一号,还是客串《有话好好说》中收破烂的民工。《老井》中的出色表演,还让张艺谋成为第一个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影帝的大陆男演员。

相比张艺谋,张克钊玉雕艺术之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张克钊的玉雕作品《心路》在 “百花玉缘杯”展览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这样评价《心路》:“整个展览会,唯独这件《心路》让我欣赏、触动。这件作品无论从用色到立题,还是到思想内涵都有别于传统的玉雕手法,具有学院派风格。可以看出作者极高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 。

张克钊的黑白人物玉雕作品,洋溢着泥土的芬芳气息,让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或者有阅历的人看到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时候或许会触景生情,触情生景。如果把他的作品串起来看,仿若记忆的时钟可以倒回到自己记忆中的某一刻,观者不仅是在欣赏多彩多姿的艺术,更是找回逝去的时光,收获人生的启迪。

2童年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了他做玉雕的“初心”

在张克钊的作品上,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或许能看到我们自己,他们的故事,某种意义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如此“走心”的作品让观者思绪油然心生,不由自主地多作品创作者产生几分景仰。

“别人做成熟的作品,我不再会尝试,但会学习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学习陶瓷、木雕其他姊妹艺术如何看待雕刻,如何看待原材料?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张克钊表示。这种特立独行的创作特点,是充满挑战性的,因为每走一步都是未知的,没有传统的模式和蓝本可以参照,都需要沉下身来去不断尝试。

儿时的记忆对于张克钊而言,这些他最难以忘却,曾几何时又最为无奈,成就了张克钊的名望。其实,张克钊的玉雕创作、艺术之路都是张克钊在名望、世俗和情欲的世界中寻找真我的过程。

张克钊以独山玉黑白人物系列玉雕作品为公众所熟知,其独山玉人物作品《心路》、《妙算》早已成为经典玉雕作品中的经典。张克钊独山玉黑白料子表现农村生活的乡土题材作品在玉雕界很少见。每每凝神看到他作品,似乎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头会莫名的温暖。

张克钊独山玉人物作品《梦鼓》

在和张克钊聊天的过程中,玉石铺子新媒体小编试图了解,在张克钊一个接一个的走心作品的背后,是否也经历过苦楚和迷失?张克钊似乎并不避讳承认自己的“初心”,但他似乎更确信,好的艺术正来自面对挣扎的坦然和留下这些挣扎印记的超凡能力。他不迷信教条,因为逝去才会显得珍贵;他甚至渴望逝去的时光,因为不断在无边际的艺术世界里迷失而后找回自己才是大惊喜。

张克钊1973年出生于镇平农村,在他开始学习玉雕的时候,镇平玉雕并不像现在这般模样。当时的镇平玉雕仅限于石佛寺大仵营、小大仵营、贺庄等几个名村庄。作为一出生在城郊的农家孩子,对玉雕更是一无所知。94年高考失利,突然摆在他面前一个概念“有种职业叫玉雕”。

张克钊将拍卖书籍送给恩师王东强

镇平地少人多,身为家中老大的他,从小跟着父母一起含辛茹苦的在田间劳作。其见识和经历过农民劳苦耕作的艰辛,在张克钊看来,这种艰辛的日子似乎可以一眼望穿一辈子。他从小经历过的辛苦,每每回忆起来都让他感动心酸。尤其是每年麦黄的季节,张克钊身上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小麦人工收割、收获的过程让人精疲力竭,似乎能让人歇斯底里。

最令他伤心的一件事,是一年麦收季节收麦的经历。镇平当地土质层浅薄,那年下大雨,土地经过浸泡,收割小麦的时候脚踩进去就能没过膝盖。是年,张克钊家的麦子是一颗一颗割下,一捆一捆绑地被家人抱到田头。麦子出了芽、发了霉,做成的饭吃起来令人作呕。当时年轻的他就痛下决心,这辈子说什么也不再地里搬东西,说什么也不从事如此艰辛的农事儿。

因为世代务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于当时的张克钊来说,似乎能做选的选择少得可怜。无奈之际,笃定抱负的张克钊选择了从事玉雕,而且还是选择了相对难度较大、比较有前途的人物玉雕创作。

3从踌躇满志到灰头土脸,他在煎熬中脱胎换骨

天资聪慧、认真好学的张克钊1994年开始学习玉雕,在学徒期间接触到了独山玉黑白人物作品创作,便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四年的学徒生涯,1998年成立工作室开始独立创作。很快,张克钊在圈内声名鹊起,艺甲一方。

张克钊独山玉人物作品《妙算》

眼看着周围的玉雕人名利双收,年轻的张克钊心底的财富梦开始蠢蠢欲动。2006年,在玉雕圈早已赫赫有名的张克钊,踌躇满志地南下四会,立志要开阔一篇新天地。殊不知,四会的两年时间,张克钊是踌躇满志而去,灰头土脸而归。用张克钊的话是“那两年彻底被打败了”。

在四会的两年内,张克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煎熬中度过。张克钊总结到那段日子是“从各个方面的各个不如,到各个场合的煎熬,到各个场合的到处碰壁、焦头烂额。”彼时中国的经济呈直线式飞速发展,从地下到天上。从07年开始到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中国股市更是达到历史高点6124点,不少人完成财富积累,实现财务自由。而此时的张克钊却是灰头土脸地铩羽而归。那个时候,绝对是玉雕市场的黄金年代,绝对是张克钊的灰色岁月。很多人在大肆挣钱的时候,张克钊却经历了非凡的煎熬。08年在全国欢庆奥运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我的人生转折点就是这,失去了挣钱的大好时机,唯一的收获是收获心灵上的升华。”说完这句话,张克钊停顿了几分几秒钟,苦笑了一下:“打倒重来,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有时候不能埋怨老天不公平,机会给你了,至于能不能把握住要看个人的能力和运气。回来之后看清自己的实力,找准自己的位置。”聊到这段时光,张克钊表示:“你唯一失去的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老话常说,有些人过了一辈子也没有弄清自己是谁?找准自己的位置。四会“彻底被打败”的那两年让张克钊认清了自己,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清晰了自己喜欢的事。

回来后,张克钊潜心研究玉雕人物、民俗文化。俯身躬耕,守望中原大地的民族文化的根脉,诠释中原人物文化的特质、特色、特征,丰富了中国玉雕艺术的多元化体量和容量。

4童年记忆一边羁绊他,一边成就他

张克钊的黑白人物并不仅在于看人物,更在于人物里的世界观,这是张克钊黑白人物与其他玉雕人物的最大区别。对于张克钊来说,黑色玉雕人物只是其玉雕作品的一部分,玉雕作品所呈递出来的文化内容或许是最重要的。

张克钊独山玉人物作品《中国娃》

有哲人说过,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譬如人的味觉、情趣、审美、性格大多都和童年经历有关。说到对农村生活的“反感”,其实这些还是张克钊挥之不去的温馨回忆。

记得有一次,张克钊到内乡石头村采风,隔着门缝见一个儿童在往外看,张克钊情不自禁地脚步往前挪。当看到门内一牛棚的时候,牛棚内的特殊气味让张克钊倍感亲切,心头一股暖流淌过。也许是触景生情,触情生景,张克钊的脑海回忆起儿时的记忆。其实张克钊并不是反感农业劳作本身,而是觉得劳作的方式不应当是刻骨铭心般艰辛。相反这些“不堪回首”的过去反倒成了张克钊创作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这么多年,他的初心不曾改变过,而他一直在名望、世俗和情欲的世界中寻找真我。童年记忆,有时候成了他思绪的羁绊,有时候成了他艺术的源泉。

独山玉领军企业玉神公司核心驱动“三剑客”

玉石铺子新媒体小编国庆节后返回郑州当天已是傍晚,恰好在办公室碰见到正要下班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高天星,河南陶瓷学者田培杰二人。多日不见,倍感亲切,那晚我们举杯相聊甚欢。回来之后小编仔细地反复听和张克钊的对话音频,让我对张克钊、对何马,甚至是包括对玉雕有了更多、更深的认知。

张克钊的“不忘初心”的故事,犹如他的谈话的方式,不紧不慢、慢条斯理,犹如潺潺溪水娓娓道来。张克钊的故事宛若一优雅的散文,传达一种为人处世的优雅。沉淀后,张克钊做一个温暖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宠辱不惊,淡定安逸,心静如水。张克钊通过作品帮助自己,也帮助观众找回当初那个纯净的自己。

一个嘈杂、焦躁而充满戾气的社会,很容易让人忘却自己的最初,暴力向前冲。张克钊的“不忘初心”,张克钊的“玉雕作品”让大家找回最纯净的自己,找回失去已久的回忆。


内容同步:新浪|网易|微博|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百度号|搜狐|东方号|腾讯新闻|QQ公众号|新浪看点|知乎专栏| 大鱼号|淘宝头条|企鹅号|腾讯看点

玉石铺子∣玩儿玉石的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