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不会死”,查不出来就是“没有病” | 你对它的误解有多深?
人是由躯体和精神组成的一个整体,与其他动物相比,既有生物性的一面,更有区别于所有动物的社会性的一面,因为人要参加社会活动(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等)。
躯体方面出了问题会产生各种躯体疾病,如感染、肿瘤、外伤、出血、脱水等,分属于内、外、妇、儿等科治疗,而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则会出现各种精神(心理)疾病,那就需要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十分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精神(心理)疾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中大多数人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还不足或尚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误区一
精神疾病“不会死”,也不会有严重后果
通常情况下,许多躯体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严重者会致残、致死(或有生命危险),而精神疾病除了严重者会突然自杀外,绝大多数在短期内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但如果拖延下去(不能及早诊治),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发展成精神残疾,从而给自身及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其后果及总的负担不亚于癌症等严重疾病。
误区二
认为查不出来就是“没有病”
许多躯体疾病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化验、B超、X线等)常会发现异常证据。
而精神(心理)疾病,就目前科学医疗水平,除了少数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外伤、脑血管病、肿瘤、感染等所致)能发现明显的发病原因外,其他大部分精神疾病(约90%)至今尚未发现明确的病因(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儿童期的多种精神障碍等)。
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精神检查(即与病人交谈、向家属了解病史等)。其原因,精神病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较慢(大脑的结构及精神活动相当复杂)。
在我国一直到解放后才有精神病院,而内、外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此,目前没有查出原因不能认为真的“没有病”,至多考虑目前没有发现明显躯体疾病而已,故仍然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否则,将病“拖下去”会耽误治疗。对此,患者、家属及内、外科医生都要十分重视。
误区三
精神病人往往认为“我没有病”
一些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患者常常不认为自己有精神异常,他们往往拒绝接受治疗(即没有“自知力”),导致诊治延误,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冲动、伤人、放火、自杀等)。
遇到此类情况,家属需引起重视,及早带患者去相关医院就诊。相比之下,躯体疾病患者往往会因诸如发热、疼痛等不适感到痛苦而主动就医。
误区四
精神疾病查不出原因是“中了邪”,而无需专业治疗
许多精神疾病现在查不出原因,并不意味着将来查不出原因,只是受目前的科技水平限制而已,它与“中邪”没有直接联系。搞迷信活动短期内可能有一定效果(自我暗示作用),但效果绝不会持久,故仍需专业治疗。
误区五
精神疾病“难除根”而“随它去”
许多精神疾病因至今病因不明,因此目前确实还难以根治,而主要以控制症状为主(即“治标”)。但难以根治并不代表不需要治疗,因为不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如自残、自杀、危害别人及社会等。
其实,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类风湿等至今病因也未明,但仍需要坚持治疗。
误区六
精神疾病都是因为压力过大“想不开”,只需开导,无需服药治疗
事实上,精神(心理)疾病绝大多数与遗传、个性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人遇到同样的刺激,为什么有的人毫无影响?而有的人则会出现精神失常?)。
此外,既往有人认为“抑郁症”就是“心理感冒”,现在研究发现并不那么简单,它与遗传及环境要素都有关。
误区七
治疗期间症状控制了就是“病好了”,就可自行减药或停药
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同其他许多躯体疾病一样,急性期症状控制后仍需要巩固、维持治疗,否则,复发率很高,且多次复发,预后更差。
因为,至今许多精神疾病病因未明,目前尚停留在“治标”阶段,正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需要长期治疗一样。如确需调整药物,则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八
精神药物易“上瘾”,甚至“有毒”,不能吃
精神疾病也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许多躯体疾病一样,需要巩固甚至长期维持治疗。精神药物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更不会有毒性。通常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即可,即使这些检查结果有异常,稍加治疗一般都可恢复,不会产生后遗症。
而“上瘾”一说更是毫无科学性。精神药物(包括安眠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或失眠症且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巩固、维持,突然停药易复发,这正如停服降压、降糖药后会出现血压、血糖反跳一样。因此,这些精神药物的长期使用是用于治病之需,不能称之为“上瘾”。
误区九
只有“神经病”才需到精神病院就诊
精神疾病包括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及较轻的心理障碍(如各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症、躯体化障碍等)。
这些疾病均需要到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或脑科医院或精神病院等)进行系统治疗,完全靠自我调节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去综合医院内、外科等虽经多项检查、多种治疗(中医、西医等)效果往往也不理想。
对于神经官能症、心身疾病等较轻的疾病可直接到上述医院的专家(专病)门诊就诊,也可住心身病房治疗。要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病情,切不可因感到自己可能患上心理或精神疾病而觉得“难为情”,其结果只会导致经济、精神方面更多、更大的损失,甚至导致久病不愈。
总之,精神疾病是一类相对特殊的疾病,且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及人们心理压力的不断加大,其发病率可能会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精神卫生法》的颁布足以表明它已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
正确认识和应对此类疾病需要患者、家属、相关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对精神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精神残疾及家庭、社会的负担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