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不尊背后的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以道德为筹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下班后,坐公交回家,因车上座位已满,我站在了靠右侧的过道上。旁边座位上是一位正玩着手机游戏的小伙子。公交车走走停停,几站过后已经挤满了人。这时候一位年龄六旬的老人挤上了车,就站在我身边,长期以来的道德教化使我在第一时间就想到应该有人让座,而纵观周边,只有这个玩手游的小伙子是让座的最佳人选。可能小伙子正玩得游戏开心,根本顾不上身边的事。

公交车开后,老人环视了下四周,看到了旁边座位上的小伙子,于是低下头对小伙子说:“小伙子,你能不能让个座!”小伙子头都不抬,自顾自地玩着。老人再次提高声音,我没听清小伙子回了一句什么话,依然我行我素玩着他的游戏。这时,老人开始破口大骂:“什么玩意儿,你父母怎么教育你的?懂不懂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优秀传统。”“你年纪轻轻,也有病是吧?”……

过道左侧的一位中年大姐看不下去了,站起来为老人让了座。老人没道一声谢谢,却理直气壮地座下了。口中依然在骂骂咧咧,什么社会风气日下、道德沉沦、和谐社会不和谐……

公交车上人多,老人不停的咒骂声被车厢里的嘈杂声、电话声逐渐淹没。那个时候,我真的很佩服那位小伙子的镇定和从容,你骂你的,反正我就是不给你让座。

所幸的是这个小伙子没有被打,因为没有给老人让座而被打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前几日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新闻。在青岛229路公交车上,58岁的男子孙某因同车男学生李某未及时给老人让座,与李某发生口角,随后对李某进行殴打。事后,孙某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

我在想,如果小伙子因情绪不稳,与老人发生争执,恐怕今天又会发生一起网络刷屏的“道德绑架事件”。

关于公交车上的让与不让,争论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一个很小但很老的话题。而如果没有戾气、暴力加入,也许永远不必说清,也说不清谁对谁错,也许每个人都会说没轮到我头上我就可以漠不关心。

虽然我们倡导尊老爱幼,为老弱妇孺让座,并把它当做一种社会文明而加以宣传,但这应该是提倡而不是强制。但在很多时候,让座竟然成为一种“命令式”的命题,这显然违背了让座的本义。让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教育,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载体。

就如我前面提到的这位老人,他或许本身心里有怨气,或许坐公交车前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但不应该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到公众场合,把自己岁数大的“弱势”,当成绑架道德,反弱为强的资本,把自己年纪大当做自己不自重的借口。其实,他年纪也不算大,与我近距离时,我看到他上车时腿脚也挺利落的。以我的理解,一些老人身体允许,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年轻人让座,站着也未必就不行,未必就会摔倒,何况现在的五、六十岁的人应该不算老。

法律没有规定必须给老人让座,只能通过道德来实现。任何时候,道德只能出现于人们的自由选择,只能产生于人们的主动担当。在让座问题上也是如此。道德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你可以用法律来攻击别人,你也可以在心里谴责道德沦丧者,却不能用暴力来要求对方遵守道德,更不能把道德绑架起来。如那位乘座公交老人,他的辱骂行为如果上升到一定程度、甚至动手打人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公交到站了,我依然看到那个老人还在骂骂咧咧,还好那个小伙子已经在前几站下了车。我想通过今天这件事,他们都应该好好反思自己。

其实,让座本应该成为一种默默的爱心流动,而不应该是一种大喊大叫的“狂嚣”。

它伴随的是春风拂面来,和谐百花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