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瘸子秦待诏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瘸子秦待诏


文//文甲谷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那会儿,我与同桌身材都特矮小,被老师特定前排就坐。同桌姓秦,芳名德玉,娇小女生。她的父亲是四川人,据说是避难逃到湖北利川的。一天,我课间正聚精会神写作业,忽听身旁震耳欲聋一声响,一大青石块擦过我的方凳坠落地上摇摆不定,看到我一脸惊吓的小样,破毡帽大叔口水滴答的伸出粗糙的大手,歉意的摸了摸我的后脑勺子:“娃儿!你莫怕,我会尽量小心一些,不会伤着你。我给女娃儿凳子垫高一截,她以后写字不再费力,看黑板上面的字更加清晰。唉!我这个睁眼瞎子也就这样子了”。那时候农村校舍条件极差,绝大多数课桌椅靠同学们自家带来。秦德玉家凳子是她父亲给别人理发临时用的,搬在学校派上用场。由于身材矮小,她父亲才想出这个办法来。也是在这一刻,我才知道她父亲是个瘸子,常常依靠一杆长烟袋当拐杖。当他一拐一拐的走出教室门口那一刻,我才知道经常给爷爷和家父理发的师傅是个瘸子,他经常与爷爷在一起聊天,给爷爷掏耳朵、刮胡须、端颈子、按摩等。乡里乡亲都亲切的喊他“秦待诏”。
每当母亲瞧见我头发长了,便习惯的从她“压鞋样”的大书里抽出两毛纸币给我,并一再叮咛去秦待诏家理发,儿时的我不怎么去理会这样的强调,只是一味的顺从母意,在我幼小的心灵最深处,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的话是圣旨,是不能违背的。去秦待诏家不远,翻过一座山就到了。进得秦家,柴薪烟子迎面而至,用小手揉揉双眼,方见火塘上面一只三脚,三脚上面有一大黑鼎罐,角落里有一个筐,筐里应该是还没做好的豆豉,从散发出来的香味中我便知晓。见来了小客人,待诏娘子也不怠慢,在长桌下方搬出草凳来,上面的灰尘吹了又吹,拍了又拍。尔后指着柴薪烟熏不着眼睛的地方让我坐,也可算是土家人的”上八位”。随后把在火塘熏得漆黑的茶壶双手呈给我,烫手的部位用湿毛巾贴着。风趣的逗我:”娃儿!这是斤箩茶,好喝得很”。顺手㩙给我半张苞谷壳叶子,示意我把刚才烟子熏出来的鼻涕擦干净。秦待诏巴哒巴哒抽叶子烟,陡然间心血来潮,将烟嘴头从口里取出来,用右手胡乱摸上几把,送到我嘴里硬是让我品尝几口。好意难却,我轻轻地吸上一口,霎时间鼻涕眼泪再度喷薄欲出,待诏娘子见状,一面心疼的给我端茶送水,一面轻轻地给我捶捶后背,一面埋怨秦待诏误导小客人。秦待诏不去理会,依旧总结他抽烟多年的窍门:一要裹得松,二要烟管通,三要明火点,四要扯得凶。那满口因长期被叶子烟熏黑的牙齿与头上一顶破毡帽子堪称绝配,与我在小人书里看到的土匪座山雕不分伯仲。在烟雾中得瑟着、乐呵着!我疑惑是土匪窝子,身子打了一个寒颤,正欲起身离开。这时同桌秦德玉走了过来,近乎哀求她爸:你快点给人家剃了嘛!他要早点回去放牛儿嘞!说实在话,在学校里,我打心底瞧不上她,原因不是她矮小,而是她羊角小辫下面的虱蛋子难以接受。然而这一刻,她是那样懂事,那么善解人意。秦待诏慢腾腾地把长烟袋在三脚耳巴上面一磕,凭借烟斗的支撑缓缓站立起来,在竹背篓里面摸了好一阵子,把一木柄剃刀在一块尺把长的牛皮上来回磨合。振振有词:前三十年父管子,后三十年子管父,呵呵呵!我一生走南闯北,最拿手的发型是“马桶盖”,“西装头”,“大圆头”,“光头”。娃儿!你喜欢剃哪一种嘛!我稚嫩的嗓音脱口而出:“马桶盖“。
迟来的剃头仪式开始了,我规规矩矩坐在一个方木凳上,秦待诏从背篓里取出一块白里透黑的围布给我系上。大概时间是晌午时分,秦待诏说什么童子娃娃剃头一般在早晨,这个时候剃以后”火眼”很低,容易撞见妖魔鬼怪,我将信将疑,任凭他两根大拇指醮上口水,在我额间上下来回捋着。口沫四溅念道:“阴魂在下,阳魂在上,阴魂在下”,我不敢吱声,生怕因我的不顺从而降低“火眼”。因为听大人们常说:“火眼”愈高,愈有精气神。冥冥之中只听得:“娃儿!这下好了,火眼提起来了,你脑壳往右边偏点”,伴随着手推剪有节奏抛下一茬一茬的头发滚落于地上,烟口水与手推剪在头顶交织一起,这不叫理发,分明是搅拌机在忙碌的工作。第一道手推剪造型结束,待诏娘子给我端上半木盆温热水,随后递上半块肥皂。我用心的清洗头发,一个劲儿想把烟口水味道洗尽。秦待诏烟瘾过足了,我又重新回到方凳坐定,秦待诏把先前磨合的木柄剃刀打开,开始了第二道工序——刮汗毛,由于刀口不锋利,每刮一刀钻心的疼,身体难免抽缩,这一抽不打紧,剃刀在耳背划上一道口子。血从脸颊一直流到围布上,刚开始感觉是烟口水流下来,可是我定神一看殷红的血迹,吓得大呼小叫。此刻秦待诏也慌了手脚,从口中取下烟袋,念起那所谓的咒语“不断长河慢慢悠,隔断黄河血不流,一口喝断长江水,阻挡血水永不流”。每念一句,跺一下脚,用烟袋在我受伤的头顶轻敲一下,说是画”字飞(符)”。他跺脚那一瞬间龇牙咧嘴的样子,至今清晰地留在我记忆深处,我深感当初他痛的脚跺在地上更痛。
家父是乡小的教师,秦待诏自然是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民间艺人。为此待我也象稀客一般。午饭留客吃饭避免不了,秦待诏把半碗苞谷酒放三脚耳巴上面,又海阔天空谈起喝酒礼仪,其中猜拳行令耐人寻味,“螃蟹一呀八个脚,两个大夹夹呀!有这么大个壳,夹又夹得紧呀扯又扯不脱,四季财呀!亏亏亏” ......我几乎忘了耳背的剃刀伤,不由自主跟着吆五喝六......
该告辞回家了,我把母亲给我的两毛钱塞给秦待诏,秦待诏是个义气之人,说什么也不肯收,还说父亲教他女儿学文化没有啥子报答之类的话语。我趁他不在意,把两毛钱放长凳上,一溜烟小跑而去。进得家门,我向母亲哭诉耳背受伤的经过,哪知母亲轻描淡写给我敷上一点云南白药完事。于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也许爷爷与家父家母特别同情秦待诏是个残疾人,不能下地种庄稼,唯一靠理发维持生计,权当间接的献上一点爱心呗!
至此,无论秦待诏理发多丑陋,我一直坚持让他理发,十几年如一日。后来外出务工,尔后搬到小镇居住,渐渐中断这个习惯。有次外出务工归来,回老宅子探望双亲,家母特别谈起:小时候给你理发的秦待诏死了。我心一怔:什么时候?怎么死的?据说是叶子烟吸太多,患肺癌而终,时间是去年冬天。
我心里忽然涌动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一屁股跌坐在秦待诏常常给爷爷理发的长凳上……
注释: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剃须理发挖耳朵等系列的老手艺就称为“待诏”,清初开始出现。“待诏”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文雅,从字面意思应该理解为“随时待命而被召唤之意”,为清政府到民间强制实施的其剃发易服之政策的产物。清统治者满洲人的发型为“金钱鼠尾”式,即要把一个人的大部分头发都剃掉,然后留一点头发扎小辫。为了便于向平民百姓强制推行,清政府就组织起剃头匠来,这些人手持圣旨,归于待诏,享受俸禄,走街串巷,逮住一个剃一个,为此百姓便不叫他们“待诏”,而叫“逮住”。从此,走乡串户理发的都称“待诏”。

编审:谈淼
作者: 文甲谷,男,1969年8月26日,出生于湖北利川元堡花坪村二组,土家族,利川市诗联协会会员,农民,心怀祖国发展路,身扑致富艰辛业,握笔书写复兴梦,位卑未敢忘忧国。喜欢文字,酷爱写作,拙作偶发于纸质媒体和公众平台,真诚地以文会友。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今日荐读】写在六.一:返老还童有新解/马 达

    一直以为返老还童是神话 自从带上眼前的娃儿, 感觉这事儿并不在话下 近在咫尺,看得见摸得着 不信,您就听我拉个呱-- 某一天,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娃儿 如同地上钻出的一棵嫩芽 眼看着她一天天长出息 眼瞅着 ...

  • 【今日荐读】带娃儿日记/马 达

    一 今天突然发现 家门口附近的644路公交车 直通北京大学西门 不由得一阵窃喜,心里在想 娃儿长大了如考上这所大学 周末回家会很方便 晚饭时我说出这个新发现 想不到竟引起家人好一顿笑 我知道,她们肯定 ...

  • 【山西】路阳华丨小说/老槐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路阳华:山西长治人,生于七十年代,金融从业者,爱好文学和写作. 老 槐 路阳华 村头有一棵老槐,每年春事妖娆到极致时,唯独它简静素雅,不争不闹,风路过它时都会放慢脚步,变得缓慢而 ...

  • 散文||卖年货【征文】

    卖年货 "嗖--"波娃儿把他鼻腔下的"两条龙"收编了回去.不一会儿,它不听使唤又溜出来纳凉,可这不影响波娃儿的好心情.他搓揉着冻得冰裂的手,然后靠近我悄声道:& ...

  • 【实力出场】| 王一甩作品:剃头

    小时候,我最怕的事儿就是剃头. 我怕剃头是因为怕那剃头刀儿. 这剃头刀儿还有一段来历.前院的邻居王运来会打铁.每年农闲时,他就会在门前街口盘上一盘烘炉,围上一个满是窟窿眼儿的破围裙,让邻家的小伙子做帮 ...

  • 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奶奶的油炒饭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奶奶的油炒饭 文//文甲谷 我的奶奶肖氏,土生土长本地人,是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代农家主妇代表.泡茶煮饭,知人待客,相夫教子,缝制嫁妆,纳千层底,心灵手巧,样样娴熟, ...

  • 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土家小石磨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土家小石磨 文//文甲谷 在土家人古朴温馨的吊脚楼里,最醒目大件莫过于木架上传统小石磨.石磨伴随很有节奏的"吱吱"声转动,土家人美食文化将从这 ...

  • 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心中的那一道天河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心中的那一道天河 文//文甲谷 东方"情人节"七月初七日,每当夜间细细观察太空,屋顶上空绝对有一道天河跨越千家万户屋脊.在天河的东西两侧,醒目 ...

  • 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留守爷爷接孙女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留守爷爷接孙女 文//文甲谷 空荡荡的学前班里 只听见你伤心的哭泣 孙女 恨爷爷么 爷爷又来晚了 爷爷对不住你 你可知道 爷爷不会骑车 常常总是很早就出门接你 每 ...

  • 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扶贫扶志把村民真的惹“火”了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扶贫扶志把村民真的惹"火"了 文//文甲谷 扶贫扶志(智)是脱贫攻坚的一道障碍,也是扶贫人绞尽脑汁想突破的一道心墙.谁能解其中味?恐怕只有扶贫 ...

  • 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谭主席一行再度“扰民”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谭主席一行再度"扰民" 文//文甲谷 2019年3月5日,州政协副主席谭建军一行在州社保局驻村第一书记向大造同志的陪同下,冒着绵绵春雨,深入到 ...

  • 平台作者:文甲谷[散文]写给驻花坪村尖刀班一位老人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写给驻花坪村尖刀班一位老人 文//文甲谷 2017年春天,精准脱贫的春风吹拂华夏神州大地.勤劳朴实的大国公民,还沉浸在生活由量变到质变的幸福摇篮里,春风再度更新党 ...

  • 平台作家:文甲谷[散文]心中的天使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心中的天使 文//文甲谷 腊八节这天.喜从天降,文氏家族又添新丁,儿子异常兴奋电催我与老伴儿去利川城.我们的小孙女冒着严寒降生在美丽的凉城,现代人们向往的天堂. 古人云:养儿容易 ...

  • 平台作家:文甲谷[散文]歪嘴桃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歪嘴桃 文//文甲谷 我家乡位于利川凉城19公里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很适应果树生长.曾经是王财主庄园,昔年偏嵌孙家洞神兵举事,打富济贫充实军响;数百名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