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代建筑的风格特征
[摘 要]金代的建筑风格受辽和北宋的影响较大。在金初主要受辽的影响。迁都之后,中原的影响逐渐占了上风。尽管金的建筑风格与辽和北宋接近,但是仔细考究,金代建筑(主要指宫殿庙宇类)还是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的。
[关键词]金代;建筑;特征
女真族的肇兴,大金国的建立,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金源文化。金源文化又以其特有的辉光,闪烁在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之中,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更加浩瀚。而金代宫殿和庙宇的建筑风格为金代所独有,是金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金代的建筑风格受辽和北宋的影响较大。在金初(海陵王1153年迁都之前),主要受辽的影响。迁都之后,中原的影响逐渐占了上风。尽管金的建筑风格与辽和北宋接近,但是仔细考究,金代建筑(主要指宫殿庙宇类)还是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的。
第一,在屋顶的式样上以九脊歇山式为主。
通过上述诸例分析可知,金代建筑以九脊歇山式屋顶样式为其主流。大同善化寺主体建筑为五脊庑殿式也许是个例。修建该寺时正值金初战争频繁时期的天会六年(1128年),当时可能仅考虑恢复唐代建筑风格,也可能没有更成熟的考虑。之后,金代创建的或经过金朝之手复修的寺庙,其屋顶绝大多数为九脊歇山式,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自唐至辽金,是中国建筑史上风格变化较大的时期,也可称为一个分水岭。唐之前,屋顶的样式很少九脊歇山式。辽之后,屋顶的样式又很少五脊庑殿式。这期间有一个由五脊向九脊逐渐演变替代的过程。
金代的歇山式建筑山花墙较大,作为雕饰垂鱼惹草等图案之用。
第二,金朝宫殿的两个特点
根据史书记载和岩山寺壁画的佐证,金朝的宫殿应有两个特点:一是屋顶为九脊歇山式;二是宫殿周和宫殿之间设计许多回廊。回廊设计的较多,可能是金朝宫殿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屋瓦的颜色以剪边或镶嵌为主
从唐至金,宫殿与寺院主要殿宇的屋顶,还没出现整片黄琉璃屋顶,一般的做法是黄、绿、蓝、灰三色或两色剪边,或两色瓦镶嵌屋顶。到了元朝以后,个别宫殿才出现一色黄琉璃瓦顶的屋顶做法。这一做法,到了明清才被广泛采用,但仅限于皇家。
第四,斗拱硕大,体量大,间距也大。
近、现代建筑泰斗梁思成先生,大致总结出辽金至明清以来建筑的斗拱有如下变化:一、斗拱由大变小,唐宋时为1:2―1:4,到了明清减至1:5―1:9,说明斗拱的变化由雄壮而逐渐变为纤小。二,其功能由原来的结构性建筑构件的有承重牵拉作用的真结构,变为仅起装饰作用的附着于建筑物的假部分。三,分布由疏朗而变得繁密。考察若干古建筑物,大体能够验证梁思城大师的结论。对于金代建筑遗存的考察证明,金代建筑的斗拱是建筑物的一个真实构件,而且都具有雄壮硕大的特点,布局也不是很密。
第四,金代建筑屋顶上的其它特点
金代建筑的屋顶,除九脊歇山式和琉璃瓦颜色这两个显著特点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例如:屋面平缓,出檐深远;正脊较宽,鸱吻较大;檐柱、檐口、大脊三条生起大曲线;翼角平直浑朴稍翘,非直檐,更不是江南式的飞檐;歇山式戗脊或庑殿式垂脊上的仙人走兽个别有武士形象(例如山西应县净土寺)。
第五,内部结构应用移柱法和减柱法。
移柱法和减柱法的技术,是金代的首创,在金代建筑中多次被采用,例如朔州崇福寺,繁峙岩山寺、晋祠献殿等。这种方法和技术虽是金代建筑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对建筑的外观影响很小,是否采用此项技术,应根据每个建筑的具体情况而定。
第六,坐西朝东的格局
在金代建筑中,坐西朝东的格局虽然只占了一小部分,却勘称为辽金时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北京戒台寺、大觉寺,金上京(阿城)的皇帝寨、宝胜寺等都是坐西朝东的格局。这种布局体现了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尚东的习俗,在复(仿)建金代建筑中,根据地形和环境可适当采用。
上述初步结论,是本人对金代建筑遗存进行广泛的考查、研究和详尽分析,是通过逻辑归纳的方法得出的。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有失充分、全面和准确,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基本揭示出了金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为了确切的认定金代建筑的样式、风格和特点,还金王朝和女真民族在建筑方面的风采,为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填补金代的内容,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宝库增加一块属于这个民族的瑰宝,应是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研究金源文化的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上面,付出一些劳动和汗水是值得的。希望这些分析和结论能对人们认识金代建筑有所裨益,能够在今后复(仿)建金代建筑的开发中起到一点参考性作用。
论文来源:《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4/view-6748400.htm